天天看点

350万人体检,血脂异常最多!专家推荐首选“降脂法”

小时候怕看成绩单,长大了怕看体检报告,多少人打开体检报告直接傻眼:身体怎么就不知不觉冒出这么多“异常项”?

近日发布的《北京市2020年度体检统计报告》中,血脂异常为检出率最高的异常指标。

350万人体检,血脂异常最多!专家推荐首选“降脂法”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邀请权威专家,教你看懂血脂报告,并根据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列一份“忌口清单”。

受访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王增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刘 健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 夏朋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盛 力

353万人体检,血脂异常最多

《北京市2020年度体检统计报告》检出情况涵盖了2020年度全市62万人次专项体检和353万人次健康体检的数据。

统计分析显示,检出率排名靠前的为血脂异常(男性37.85%,女性27.91%)、超重(男性31.80%,女性19.03%)和脂肪肝(男性29.84%,女性14.81%)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350万人体检,血脂异常最多!专家推荐首选“降脂法”

血脂异常4个指标很关键

血脂异常与否,主要看四项指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不同的医院正常参考范围有轻微的差别,大都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血脂异常参考标准,可以据此测定一下。

350万人体检,血脂异常最多!专家推荐首选“降脂法”

◎最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在四项指标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硬化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无其他风险因素人群,最好控制在0~3.4毫摩尔/升。

◎与心血管病风险呈负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0.96~1.15毫摩尔/升、女性为0.90~1.55毫摩尔/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也是评估风险大小的重要因素,两者的差值越大,风险越大。

◎最易受饮食影响的指标:甘油三酯

正常人的甘油三酯为0.56~1.7毫摩尔/升。

只要饮食中摄入的脂肪多一点,甘油三酯水平就会升高;反之,降低高脂食物摄入,偏素饮食,该数值就会下降。

血脂指标有个警戒值

血液中过多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聚集在血管内皮损伤部位,久而久之,在血管内膜下形成黄色小米粥样沉积,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也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病理基础。因此,定期检查血脂,管理好危险因素是有效预防该病的关键步骤。

近日,美国国家脂质协会发布的《血脂检测科学声明》界定了血脂检查的警戒值,可对比血脂检查结果和警戒值,来大致评估自己的风险。

350万人体检,血脂异常最多!专家推荐首选“降脂法”

血脂检测频率

如果血脂没有异常,年龄在20~40岁的人建议至少每5年检测1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每年检测1次;急性心梗、近期体重波动较大、腹泻或血糖控制不佳者,建议在急性疾病发病后12小时内或疾病发生后4~8周进行血脂检测;若筛查发现血脂检测结果异常,应隔天再次空腹复查。

血脂异常,根据指标来忌口

看到血脂异常后,先不要急着马上用药调脂,要确定是哪一项超标,因为不同指标异常,调整方式有着不同的侧重。

不管什么类型的血脂异常,都首先推荐饮食控制,如果持续一段时间的饮食调整后仍无法起效,才需要借助药物进行干预:

!

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偏高

限制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最好控制在每天300毫克以下。

不建议吃动物内脏、脑、蛋黄、鱼子酱、虾酱,以及螃蟹、鱿鱼等无鳞鱼类;适当多进食含植物固醇的食物,黄豆及其制品最佳,青豆次之。植物固醇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总胆固醇水平。

350万人体检,血脂异常最多!专家推荐首选“降脂法”

单纯的“好”胆固醇偏低

适当补充富含欧米伽-3的食物,如深海鱼等;增加富含水溶性纤维的食物,主要为水果蔬菜。

日常忌食反式脂肪,少摄入饱和脂肪,如动物油脂、棕榈油等。此外,要戒烟,并增加有氧运动。

单纯的甘油三酯偏高

应当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总量,包括烹调用油在内,每天最好不超过50克。植物油优选橄榄油、菜籽油,适量使用椰子油有助于降低血脂。

不吃肉眼可见的肥肉或动物油脂、奶油;尽量不吃或少吃甜食以及所有含糖饮料等,过多摄入的糖分会在体内转化成甘油三酯。

适量进食水果,每天不超过200克,过多的果糖也会转化成甘油三酯。适量进食坚果,每日不超过25克;蛋白质食物以豆制品、去皮禽肉、鱼类、精瘦肉、蛋类为主,可以适量补充富含欧米伽-3的食物;乳品类最好选择低脂或脱脂奶制品。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比如,多吃粗粮、杂粮、蔬菜,可帮助减少脂肪的吸收。烹调方式上,应以蒸、炖、煮、烩、卤为主,少吃煎、炸食品;戒除烟酒。

350万人体检,血脂异常最多!专家推荐首选“降脂法”

需要提醒的是,应防止严格素食造成的低蛋白血症,因为蛋白缺乏会影响脂肪的正常运输,也可能引起高脂血症。

血脂异常有迹可循

很多患者都在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后才发现自己的血脂水平存在异常。不过,血脂异常也不是完全无迹可寻,一些不太明显的身体变化可能已经在提醒你关注血脂了。

头晕、失眠、记忆力下降

这是高脂血症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尤其是中老年人,往往早晨起床后感觉头昏脑涨,早餐后可改善,午后极易犯困。

身体出现黄色或棕红色结节、斑块

尤其睑黄疣(眼睑皮肤处淡黄色柔软的扁平疣状隆起)的形成是中老年人血脂增高的信号。睑黄疣本身对健康没有明显危害,但其出现时,可提示病人血脂水平已经很高。

视力下降或失明

血液中甘油三酯增多、流速减慢,脂蛋白从毛细血管漏出且侵犯到黄斑,就会影响视力。高脂血症是引起视网膜血栓形成的最常见原因。

350万人体检,血脂异常最多!专家推荐首选“降脂法”

食欲不振

形成脂肪肝或肝功能出现问题,造成食欲不振,也可能是高脂血症的信号之一。

反复发作的饱餐后短暂腹痛

可见于高脂血症导致的肠系膜动脉硬化性胃肠缺血。

经常耳鸣和重听

因为高血脂会使较细窄的内耳血管变得更窄,易发生供血障碍。

腿经常抽筋或小腿发凉、麻木

这可能是胆固醇积聚在腿部肌肉中的表现。如果感觉明显加重,需及时进行血脂检查。这点尤其需要与缺钙症状区别开来。

建议在发现上述症状后,尽早到医院进行生化检查,密切关注血脂水平。血脂调节强调综合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如仍不能控制,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调脂药物。▲

本期编辑:邓玉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崔玉艳

等等,右下角点个在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