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历史文物与艺术经典的交融中,解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

东汉末年,天下动荡不安,董卓之乱后,玉玺也在纷乱中丢失。一天,孙坚在行军途中发现一口枯井颇为诡异,散发着奇异光彩,遂命人打探究竟。

士兵在井底捞出来失踪多时的玉玺。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袁术得知玉玺的下落,以孙坚夫人性命为要挟夺走了玉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孙坚就此错失玉玺,无形中也躲过命中一劫。

袁绍因为玉玺加身,更加坚信“天命”,迫不及待想要登基称帝。谁知他皇帝没做成,反被曹操派来的刘皇叔截杀,误了卿卿性命。

就此,玉玺归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并随着朝代的更迭,颠沛流离,沦落到不同的皇室贵族。

为何玉玺有着如此大的魅力,可以让普通人凭借它平步青云,一步登天?

在历史文物与艺术经典的交融中,解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

江隐龙先生在《法律博物馆:文物中的法律故事》中,这样写道:“从宏观角度来看,玉玺之所以被历代君主所吹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在‘家天下’之外成功开拓了一条通向法统之路,为各朝提供了‘天命’的逻辑起点。”

也就是说,玉玺在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之外,过渡到外姓家族的唯一合理凭证。

江隐龙先生指出:“玉玺是一项‘权利证书’,它意味着皇权可以突破血统与世系,在新的君主身上扎根,从而开创新的时代。”

在历史文物与艺术经典的交融中,解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

不论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尚方宝剑;是免死金牌;还是玉玺;这些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法统权利证书,都承载着王朝的更迭和历史的发展,也寓意着“天命不可违”的权威与迷信。

江隐龙先生对中国历史及法律颇有研究,他在政府部门任职,也是权威法律文化专栏的特约记者。

他潜心编著《法律博物馆》,从帝王的权杖、庙堂的符号、律法的线条、狱谳的规矩四个方面,带我们全方位解读了中国历史文物中的法律故事。

在历史文物与艺术经典的交融中,解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

在《法律博物馆》殿堂的符号一节中,江隐龙先生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女皇武则天的小发明。

这项小发明被称为“打给女皇的小报告”。它是一件影响了中国司法制度数百年的法律器物:铜匦。

为加强耳目,收集情报,武则天在朝堂东、西、南、北四面分别设置青、丹、白、黑色四个铜匭,以达到“申天下冤滞,达万人之情状”的目标。随后江先生讲述了匦函的前世今生,中国千年的直诉制度中的经验教训。

在历史文物与艺术经典的交融中,解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

在第三章节,律法的线条中,江隐龙先生为我们讲述历史中的婚姻。它不是爱情的坟墓也不是两情相悦,而是纲常名教的宗法要求和门当户对的现实考量。

在中国传统的婚姻关系中,婚书不只是法律的约束和权利的保障,更是等级森严的阶级壁垒。

就像江隐龙先生所说:“婚书虽与婚姻相关联,却终究与感情无关。”

在历史文物与艺术经典的交融中,解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

除此之外,他还讲述了古代身份证符牌、传信与户籍制度,汉朝王杖制度的兴衰,清朝尊老制度,夜半宵禁,乡饮酒礼,盛唐的春江宴,两宋的琼林宴等。

在《法律博物馆》的第四个章节狱谳的规矩中,江隐龙先生讲述了人类古老的法律“萌兽”,中国神仙体系中的异类,明镜高悬的多重解读,庙堂与江湖的两张面孔,法内法外的生死文书等。

在历史文物与艺术经典的交融中,解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

江隐龙先生用详尽的故事案例,条理清晰、言简意赅地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知识与艺术经典向我们摊展开来。在他娓娓道来中,20多件中国法律文物生动活现地书写着中华法律文化的华章,在文字中焕发着历史的光辉和文化的璀璨。

历史是一种铭记,文化是一种传承。读完这本书,我们会对中国文物有了一层深刻的理解,对几千年的文明和法律,由衷地崇拜与敬重。

我是青颜,关注我,陪你读书看世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