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三十岁名满天下的才子,写了一首28字的七绝,其中包含五个典故

清朝有一位著名的才子,二三十岁则名满天下,出来做知县之前,去向老师尹文端辞行请训。

老师问道:“此去赴任,你有何准备?”

“我准备了100顶高帽子。”才子答道。

老师听毕,颇不高兴:“为官须正直,亏你读了如此多书,怎么还来搞这一套?”

“世人都嗜好戴高帽,放眼天下,像老师您不爱戴的,能有几人呢?”才子徐徐地说。

老师听后,转怒为喜,认为才子的话很有道理。

才子辞别老师后,感慨地说:“我准备的100顶高帽子,还没到任,就已经送出去一顶了。”

二三十岁名满天下的才子,写了一首28字的七绝,其中包含五个典故

这位才子就是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江右三大家”的袁枚,曾经的诗坛盟主。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是清代诗人、散文家,他老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他是乾隆四年进士,选庶善人;为官历任县长,政绩颇有名声。乾隆十四年(1749),四十岁即辞官归隐,在南京小仓山购地筑随园。

有人四十岁辞官,有人七十岁中状元,每个人的时间轴都不一样。

归隐后,袁枚于随园吟咏其中,广收子弟。

此外,袁枚还是一位美食家,他曾经各地为官,遇见美食,则学习其做法,记入笔记中,有《随园食单》传世。四十岁辞官归隐的美食家、才子,可以想见这是一位很有生活艺术,深懂生活的人。

二三十岁名满天下的才子,写了一首28字的七绝,其中包含五个典故

今天来看袁枚的一首诗《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此七绝短短四句28个字,每一句都有一个典故,《长恨歌》是白居易的长诗,银河让人联想到牛郎织女,石壕村是杜甫的《石壕吏》,长生殿是唐皇宫中的一座宫阙。

二三十岁名满天下的才子,写了一首28字的七绝,其中包含五个典故

其实标题的马嵬(wéi)也包含一个典故,马嵬即是马嵬坡,在陕西省兴平县西,此地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一则著名的历史事件。唐朝安禄山发起了安史之乱,叛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占长安,唐玄宗仓惶西逃,路经马嵬坡,禁军哗变,不愿前进,杀死宰相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命杨贵妃投缳。

安史之乱对于社会所造成灾难,于上层则有唐玄宗和杨贵妃这对恩爱夫妻的永诀,帝王尚且如此,普通的平民百姓所遭受之灾难更是深重千倍万倍了。这普遍记载于杜甫以及其他唐人的诗篇中。

白居易为他们写了长篇诗篇《长恨歌》,揭露李隆基宠幸杨玉环而造成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恋情悲剧的同情。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悲剧,虽说首恶是安禄山,而很大程度上也是他们自己所造成的。李在早年不愧为圣明天子,有开元中兴之治,晚年则昏聩,迷恋杨玉环,任用奸相杨国忠。

二三十岁名满天下的才子,写了一首28字的七绝,其中包含五个典故

身为国君,当一时一刻的明君容易,难的是一辈子都坚持当明君。盛唐之成也李隆基,败也李隆基。既然如此,他们还有什么值得同情的呢?“莫唱当年长恨歌”。

每逢战事,“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兄弟遭杀戮,不得收骨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相比于帝王的苦难,老百姓的苦难更是深重千万倍、广大千万倍,也更值得同情和怜悯,因而“人间亦自有银河”。“银河”就是传说中西皇母所划下的一条河,让牛郎与织女分离,不得相聚。

二三十岁名满天下的才子,写了一首28字的七绝,其中包含五个典故

杜甫所写的《石壕吏》,讲述安史之乱时期,诗人夜宿石壕村的农家,该农家三位儿子从军,两位已经战死。当时又值官吏捉人应军,不仅男丁强迫应军,此时连老翁也要强迫从军,农家老翁逾墙逃走,儿媳妇抱着襁褓之中的孩子,没有一件完整像样的衣服。结果老妇人也被抓去充当后勤。这是一个普通家庭所遭受的悲剧,这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而这样的家庭在当时是普遍存在的。

传说李隆基与杨玉环两人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上立誓,永不分离,表面看起来很深情、很浪漫,此事也曾被谱入很多文学作品中。李隆基晚年昏庸、耽于声色,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致使唐王朝几乎覆灭。他们之间的爱情建立在“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背景与代价之下,可怜之下更是可恨。相比于石壕村中男丁夫妻的离泪、老翁老妇的离泪、亲人间的生离死别,长生殿上的事情压根不值一提。

二三十岁名满天下的才子,写了一首28字的七绝,其中包含五个典故

《马嵬》是乾隆十七年(1752)袁枚赴陕西任官,路过马嵬驿时所作。此时的袁枚与爱人分别,独自远赴陕西,有感而发。“借昔人往事,抒自己之胸宇”。(《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