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创造了皇帝制度却不被承认为皇帝,他到底给中华文明留下多大遗产

秦始皇嬴政,出生在公元前259年,是战国时代秦国庄襄王的儿子,13岁继位为秦王。

继位十年后,他除掉了权臣吕不韦,开始亲掌大权。

然后就展开了他一生的雄图伟业,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这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统一全国之后的秦始皇,做了很多事:

首先是自称皇帝。“皇帝”这个名称就是秦始皇发明的。

然后是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对外是攻打匈奴、南征百越。修建万里长城,修筑驰道,然后五次巡游全国。

还有焚书坑儒等等。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仅仅三年后,他留下的这个庞大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创造了皇帝制度却不被承认为皇帝,他到底给中华文明留下多大遗产

秦始皇创造的皇帝制度和帝国政体,被后世一直沿用到了清朝,贯穿中国历史两千多年;他打造的帝国标准版图,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本雏形。

中国的皇帝制度和帝国模型,在后人看来,变得平平无奇,变得理所当然了。一旦回到历史现场,你会发现,这些创造原来都是在一片混沌当中诞生的,都是需要有极大创造力的人,从无数种选择中,把它召唤出来的,在当时都是不被理解、甚至会被激烈反抗的。

了解秦始皇是很困难的。因为他的真实形象,被后世的各种争议、谩骂,遮掩得模糊不清。同一个秦始皇,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有人骂他不过是个暴君。

创造了皇帝制度却不被承认为皇帝,他到底给中华文明留下多大遗产

在北京阜成门附近,有一座历代帝王庙。明朝开始修建的时候,里面供奉着代表历史正统的16位帝王。清朝的时候,康熙皇帝说,只要不是无道、被弑、亡国之君,都可以在庙里供上牌位。这样,帝王庙里供奉的帝王增加到了188位,他们组成了中国历史的正统。

但是,无论是明朝定的16位帝王,还是康熙定的188位帝王,里面都没有秦始皇。显然,秦始皇是被归为无道之君,这表示不承认他是真正的帝王。

创造了皇帝制度却不被承认为皇帝,他到底给中华文明留下多大遗产

皇帝制度的创造者,却不被承认为皇帝,这个现象非常有代表性,后世帝王对秦始皇的态度也是这样的:既要骂他,又要学他,而且,还不愿意承认是在学他。

这样的态度,能公正地评价秦始皇吗?

秦始皇对自我与帝国的塑造,也就是历史的真实是什么样的。

当时人们对他的认识与反应是什么样的。比如,秦始皇灭掉六国,六国的那些人,是怎么来看秦始皇的所作所为的。

后世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包括政治目的对秦始皇的评价和塑造是什么样的。

很明显历史的评价,都有各自的立场跟目的,很难客观。

一讲到秦始皇,讲他的个人成就、历史贡献,讲他如何兼并了六国,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大秦帝国,创建了皇帝制度、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等等,这些可都是实实在在的成就。

创造了皇帝制度却不被承认为皇帝,他到底给中华文明留下多大遗产

其实秦始皇所有的努力最终是要编织出一个故事,一个让天下所有人都能理解、接受并愿意生活在其中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叫“帝国”。

为什么要编织“帝国故事”

这是秦始皇留给后世真正的遗产。

要知道,秦始皇在军事政治上的那些实实在在的成就,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他建立那个实体的帝国只存在了十五年。

但是,直到清朝,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却一再地在复原秦始皇心里想要的那个中华帝国的样子。

海外的汉学家喜欢把从秦始皇到清朝结束的中国统称为中华帝国。

也就是说,秦始皇的那个实体的帝国虽然很快就崩溃了,但是,他心中想要的那个理想帝国,却成了中华帝国的模型。

创造了皇帝制度却不被承认为皇帝,他到底给中华文明留下多大遗产

秦始皇为什么要搭建出这个模型呢?

他是第一个建立帝国的人,第一个当皇帝的人,起码,他得先让人接受帝国和皇帝这两个新生事物吧,这样,他就面临了跟后来的皇帝们完全不一样的挑战。

他不光是要提供秦帝国的合法性,他更要提供帝国这种全新政体的合法性;他不光是要提供他本人统治的合法性,更要提供皇帝这种全新统治者身份的合法性;他不光是要把六国人变成秦朝人,更要把战国人变成天下人。

后来的那些皇帝,不需要再操心后面的这些问题。

今天,可能觉得帝国是一个很寻常的东西,皇帝在古代就是标配,浙江人跟陕西人做同事也理所应当。

但是,当秦始皇第一次把如此辽阔的地域、如此众多的族群打造成一个庞然大物的时候,怎样才能让人们接受它?怎样才能让被征服者与征服者都相信“天下一家”呢?

创造了皇帝制度却不被承认为皇帝,他到底给中华文明留下多大遗产

秦始皇的帝国想象到底是怎样的?

秦始皇想象的是这样的一个帝国:秉承崇高的天命、涵盖神性的大地、植根深厚的历史、揉合不同的思想文化传统,赋予永久和平与苍生福祉的天下愿景,以及伟大圣王的自我期许。

简单解释:中华帝国是用多种维度的精神资源凝聚而成的。

第一个维度是天命,也就是老天爷的眷顾和允许,让皇帝可以统治这片土地。

第二个维度涵盖神性的大地,也就是说各种山山水水的神灵,都要按照一定的秩序,整合在帝国的疆域内,勾勒出一个整体的天下。

第三个维度,这个帝国不是凭空来的,是承接了深厚的历史传统的。

第四个维度,天南地北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传统,都认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家园里。

第五个维度,普通老百姓,也认同这个帝国可以为他们创造永久和平和苍生福祉,是共享这个天下愿景的。

第六个维度,是指皇帝本人,皇帝不只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他本人还必须是道德楷模的圣人,这就是伟大圣王的自我期许。

理解了这六个维度,你才知道,中国的皇帝制度在人类文明的所有君主制度当中,是非常独特的一种存在。

创造了皇帝制度却不被承认为皇帝,他到底给中华文明留下多大遗产

这六个维度展开了一个想象中的帝国图景,为此后的帝国提供了合法性论述,提出了天下愿景,也提升了统治者的格调。

这才是秦始皇留给中国历史的最大遗产。

大家常说的“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货币”那些东西,其实都只是帝国的副产品。

为什么说这份遗产的重要性比他的帝国本身还要大呢?

在秦始皇之前,比较成熟的是周朝的天下体系。相对而言,这是一个比较松散的政治体。当时大家的共识就是: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诸侯们对他只负有限责任。当然,我们知道,周朝后来衰落了。就在秦始皇的祖先被封为诸侯的那年,周平王被迫东迁到洛阳,西周变成了东周,历史也就进入了春秋、战国。

秦始皇想象的帝国,是一个整合了天地人神的宏伟构想。

创造了皇帝制度却不被承认为皇帝,他到底给中华文明留下多大遗产

他提供了合法性基础,也提出了天下愿景,还提升了统治者的格调。

这样的一个宏伟构想,就具备了把早期的松散政治体整合成天下一家的能力,也就能胜任了“升级中国政治文化体制版本”。

这就是秦始皇帝国想象的历史意义。

就是这样的一个想象,让秦始皇像工作狂一样地夙兴夜寐,让他以帝王之尊风尘仆仆地奔走在他的帝国疆土上,直到最后死于第五次巡视天下的路上。他把他自己、他的帝国、他在后世的名声,都献祭给了他的帝国想象。而他的帝国想象,也成了后世王朝经营帝国的模型。

创造了皇帝制度却不被承认为皇帝,他到底给中华文明留下多大遗产

秦始皇努力经营了十二年,他死后不久,他的帝国就崩溃了。你可以说他所有的努力都失败了,甚至在他生前努力的过程中,也经常有挫折感。

他活着的时候,没能够把他的帝国想象变成所有人的想象,没能够把它变成那个时代的普遍共识。

他的努力,就像一根虽然射出去了、但没有抵达箭靶的箭。但是,他告诉了所有后来者:那个箭靶在哪里、长成什么样。他的帝国想象,就是那个箭靶。之后,历史又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天下终于走进了秦始皇的帝国想象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