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34年,山西私盐贩救3000红军,建国后军长6次全省找他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934年,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山西私盐贩冒险救了3000名红军,建国后军长6次全省找他,而他却已经躺在卢县党校旁的公墓里,成了一位受世人敬仰的布衣英雄,他就是陈廷贤。

1934年,山西私盐贩救3000红军,建国后军长6次全省找他

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无奈最后留给他的,只有碑文上刻着的丰功伟绩。唯一能告慰亡者的,是墓碑上那闪闪发光的红五星。

平凡的私盐贩陈廷贤

1911年的一个寒冷冬日的早上,风吹得格外刺骨,在遥远的山西泽州县,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里,小男孩呱呱坠地,取名陈廷贤。刚一出生,迎接他的便是炮火纷飞的战争,和家徒四壁的贫贱。

陈廷贤自幼是一个满口小米碴子味儿方言,地地道道的农民仔,小小年纪便父母双亡成为孤儿,仅有弟弟妹妹们相依为伴。

1934年,山西私盐贩救3000红军,建国后军长6次全省找他

在他12岁那年,两个妹妹被活活冻死。他悲痛万分,为了让弟弟能吃饱饭,便做了一个狠心的决定,把弟弟送给大户人家做继子。

而他以弱小的身躯,独自坚强地面对那个黑暗的旧社会,含着眼泪离开家乡,到山西运城做了一个挖盐矿的童工。

他做了一段时间私盐贩的苦力活儿,有了积累之后,就只身一人挑着重担子去跑货,成为一个小货郎,到处卖糕点,几乎走遍了黄河一带。

1934年,山西私盐贩救3000红军,建国后军长6次全省找他

经过多年的坚持和努力,终于在卢氏县城扎稳脚跟,做起自己的小买卖。那个年代,能谋到一碗饭,着实不易。

陈廷贤挖空了脑筋,躲避各种非人的苛捐杂税,只能穿梭行走于偏僻危险的山中小路。那一点点拿命换来的血汗钱,是养家糊口的唯一指望。

勇敢救下3000名共产党战士

1934年12月初,红25军为了完成“直奔豫陕边界,开辟革命新根据地”的战略方针,率领3000名战士,长征西进,转战豫陕目的地。

1934年,山西私盐贩救3000红军,建国后军长6次全省找他

然而就在他们战略转移的半道上,蒋介石亲自抵达武昌督战,命令上万名敌军对我25军进行堵截打击,并且先一步抢占了我军的两个重要必经之地,分别是朱阳关和五里川。

面对着无路可走的滔滔黄河,红25军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以及军政委吴焕先等领导,顶着生命的巨大压力,誓死要将我军带出重重包围,闯出一条光明血河。

很多战士已经被极度恶劣的战争环境,逼到了绝望崩溃的边缘,默默做好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

1934年,山西私盐贩救3000红军,建国后军长6次全省找他

伤兵士兵们担心自己拖累大部队,联名给部队领导写了血书,坚决要求参加战争,由伤病员来掩护大部队脱险,为全体官兵的胜利不惜付出自己的性命。

眼看着一场殊死搏斗即将展开,千钧一发之际,我军领导们也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一秒不敢放松。经过激烈的讨论和深思熟虑的规划,我军决定冒死走小路,跟敌人玩一套虎口脱险的策略。

军长程子华迫切需要找到一名熟悉小路的向导,能带领大家走出敌人的手掌心。可是当地的老百姓并不理解这一点,在他们眼里,凡是拿着枪杀人的都是军阀恶霸。

1934年,山西私盐贩救3000红军,建国后军长6次全省找他

一看到有部队的人来,就纷纷躲起来,根本不敢见人,何来带路一说?正在这个紧要关头,陈廷贤挺身而出,声称愿意为我军带路,凭借他多年走小路卖货的经验,足以胜任这个重要的任务。

程子华听说陈廷贤的过去经历,因为曾经都有过相同的苦难遭遇,聊得十分投机,陈廷贤便领着大部队连夜向深山出发。

我军一路急行军,穿越了鬼见愁的深山老林,沿着羊肠小道,兜兜转转,到达陕南边境。

1934年,山西私盐贩救3000红军,建国后军长6次全省找他

军长程子华为了答谢陈廷贤的救命之恩,特地给了他10块大洋,但是陈廷贤死都不肯收,最后只好给他写了一张字条,叮嘱他一定要保管好,并且从此认定他就是共产党的人。

陈廷贤完成护送任务后,又兜兜转转地回到家乡。谁知刚回去就被抓走了,受尽了严刑拷打和毒手虐待,他咬紧牙关,没有供出一个字,差点就被民兵活活整死。

随后陈廷贤害怕那张字条被发现,把它偷偷藏在墙缝里。哪知道那堵墙被敌人烧光了,他又不识字,根本不知道字条上写了什么,这件事就此成了陈廷贤心底的一个秘密。

1934年,山西私盐贩救3000红军,建国后军长6次全省找他

终身未入党成遗憾,建国后军长6次全省找他

1949年,伟大的新中国诞生。陈廷贤在家乡找了一份售货员的工作,并且积极地申请入党,偶尔也会向别人说起当年救下3000名红军的惊险历程。

可是没想到,竟然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话,大家都说他撒谎吹牛,因为当时战乱紧急,陈廷建并不知道红25军的番号和军长的名字,只记得一个“程首长”。

他的入党申请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退回,迟迟都无法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直到生命的最后尽头,他也依然没有放弃入党的念头。

1934年,山西私盐贩救3000红军,建国后军长6次全省找他

他的遗愿是让家人把他安葬在卢县党校旁边的公墓里,墓碑要面朝当年红军来到卢县的那个路口处。在陈廷贤心里,他一直都盼望着与当年的红军再见一面。

此时此刻,红25军当年的军长程子华,已经被任命为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当时正值新中国进行全面新建设的重要时期,程子华日理万机,心中却念念不忘当年救了3000名红军性命的私盐贩。

他先后派人在山西省内找了陈廷贤6次,由于当年陈廷贤说话有口音,程子华听错了陈廷贤的名字发音,以致于多次查找,都找不到这个人。

1934年,山西私盐贩救3000红军,建国后军长6次全省找他

随后搜索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河北、河南、山西等各地区,大范围全面寻找陈廷贤,却还是耗费了很长一段时间。

最后,经过多方面努力探访,才将线索锁定在卢氏县。1985年,在编写我军历史的时候,中央再次派人寻找陈廷贤,最终找到他的家人。

闻讯陈廷贤本人已经去世,并且了解到他生前的最后心愿是入党,程子华感叹道:”如果早点找到他,他就不会吃了那么多苦!”

1934年,山西私盐贩救3000红军,建国后军长6次全省找他

陈廷贤的英雄形象,被记录在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北上先锋》当中,他的亲属和后人,也得到了我党的优待和照顾。历史不会忘记陈廷贤,也不会忘记他救下的3000名英雄战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