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四年为53岁康熙生下三个娃,她无名无分,儿子也被乾隆派去守陵

大家都知道,康熙是清朝最能造娃的皇帝,从13岁开始,到65岁,52年里康熙与他后宫的女人造了55个娃。当然,古代的娃是很难养活的,成活率并不高,康熙这55个娃,活到16岁以上的才不过28个,刚超过一半。到了中后期,康熙尤其宠爱汉妃,比如说生了三个男娃的顺懿密妃,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也给康熙生了三个娃,她也是一位汉妃,她就是襄嫔。

四年为53岁康熙生下三个娃,她无名无分,儿子也被乾隆派去守陵

来自民间的汉家女

这里需要首先说一下清朝皇帝的选妃条件,并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参加选秀的。

有一些女孩出身高贵,比如说某位蒙古王公的女儿,她会被直接送入皇宫,或是直接册立皇后,或者被聘为妃子,这种情况一般在清初才会出现。

还有一些女孩出身八旗(满、蒙、汉),这种情况下,她们就可以参加三年一届的八旗选秀了,年龄一般在13到17岁之间,个别原因可以稍微超龄。不过,某些皇帝在位期间,可能是嫌麻烦,对八旗秀女的父亲还规定了品级,比如说乾隆年间,就规定外任文官同知以下、武将游击以下官员的女儿,就不用参加选秀了。

还有一些女孩,是来自内务府三旗的包衣奴才,这种情况,她们只能参加一年一次的宫女选秀了。被选中者大多数也只是混个宫女,能够被皇帝瞧得上的毕竟是凤毛麟角。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女孩是包衣出身,就小瞧了她们,她们也是属于在旗的,换句话说,是有编制的,吃的是财政饭。

一般来讲,清朝皇帝纳选后妃就是这三种途径。但是,还有一些女孩,她们来自民间,不在旗,没有编制,还是汉女出身,是没有资格参加选秀的。但是,有些汉女还是被皇帝纳入了后宫,这些女孩是怎么进宫的呢?答案就是被人偷偷送入皇宫的,当然事先得经过皇帝的同意。

今天我们所讲的襄嫔就是一个来自民间的汉女。当然,有些资料显示,襄嫔是汉军正蓝旗出身,对此笔者是存有疑问的。

试问,一个正儿八经八旗出身的女子,给康熙生了三个娃,证明非常得宠,但是康熙到死也没有对襄嫔进行册封,因此判断,阻碍襄嫔向上走的就是她的出身,她根本就不是八旗出身,而是一个来自民间的汉女。

资料显示,襄嫔高氏的父亲叫高廷秀,具体家世没记载。不过,清朝确实有一位叫髙廷秀的人,这位高廷秀来自浙江余姚,是一位有名的书法家,因为字写得好,有点钟繇、王羲之的风范,于是便被选为铸印局大使,也就是雕刻印章的,不知高廷秀是觉得这个官位不好还是怎么的,没有就任,活到70岁挂了。

如果襄嫔的父亲真是这位的话,那就说明她虽不是正儿八经的八旗出身,但家庭条件也还算可以,是比较殷实的。而且,受家庭文化熏陶,襄嫔应该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四年为53岁康熙生下三个娃,她无名无分,儿子也被乾隆派去守陵

康熙后宫的庶妃

大约在康熙四十年之前,高氏进入大清后宫,至于高氏进入大清后宫的途径,如果她不是八旗出身的话,那就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被外地官员送入京师的。这完全是有可能的,康熙到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的官员就有向朝廷进献童男童女的传统,没办法,皇帝有这个喜好,送这些又能升官发财,何乐而不为呢?

要说这高氏,真不愧为小家碧玉的江南女子,与粗犷大气的满蒙女子就是不一样,实际上从男人喜好上来讲,高氏这一类女子才更符合他们的口味,皇帝自然也是如此。

果不其然,刚入宫不久,高氏便获得康熙宠爱,三天两头地被翻牌子,从康熙四十一年开始,到康熙四十五年,短短的四年内,高氏便给康熙生了三个娃。这仨娃分别是皇十九子胤禝、皇十九女与皇二十子胤祎。

前面我们说过,古代社会的孩子难养活,康熙那55个娃,也只成活了一半,高氏生的这三个也是如此。高氏所生的这三个娃,皇十九子胤禝与皇十九女都活了不到三岁就夭折了,只有皇二十子胤祎活了下来。

不过,毕竟为皇室生了三个娃,也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按理来说,康熙也该给高氏一个名分才是。然而,没想到这康熙一声不吭,愣是一点表示也没有,就好像高氏根本就没给他生过孩子似的,因此,这高氏还是顶着一个没有名分的帽子,在后宫里待着。不过,皇二十子胤祎总算是活了下来,高氏也有了一个依靠,这在大清后宫非常重要。

据说,在胤祎抓周时,康熙特意让内务府总管太监斋林送去了两件玉兽和两枚扇坠,可见,在康熙眼里,还是知道有这个儿子的。

四年为53岁康熙生下三个娃,她无名无分,儿子也被乾隆派去守陵

受两代皇帝尊封

雍正继位后,对先帝(康熙)一些生了男娃的庶妃进行了尊封,高在仪就在受封之列(注:高在仪是高氏的闺名)。高在仪受封为皇考秀贵人,当然,作为先帝妃嫔,高氏也搬到了太妃居住区,位置大概位于宁寿宫区域景福宫以北的三座宫院,规格还是蛮高的。

乾隆继位后,高氏再次迎来受封机会,这一次,她被尊封为皇祖襄嫔,册文如下:

“坤仪翊赞,人垂彤管之芬;巽命昭宣,克衍银潢之派。式稽彝典,用贲龙章。皇考贵人高氏,秉性谦和,持躬恪慎。佐椒庭之盛治,雅副徽音;被兰殿之仁风,虔共内职。祥征慈范,本淑慎以流徽;庆积宗盟,叶安敦而褆福。聿隆显号,丕著芳型。谨以金册尊为皇祖襄嫔。玉简凝庥,迓鸿禧而川至;芝函焕彩,娱朱邸之春晖。谨言。”

当然,高氏之所以受到雍正与乾隆两代皇帝尊封,完全是因为她的儿子皇二十子胤祎。

不过,这个胤祎怎么说呢?确实不是一个聪明的皇子。

话说,在雍正继位后,这胤祎前期表现还不错,不仅安分,做事也比较积极,雍正便先后将其封为贝子与贝勒。但不知为何,从雍正十二年开始,这胤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比如说这一年,雍正命胤祎前去祭陵,谁知胤祎却两次说自己生病了,没有前去,这让雍正十分恼怒。

皇帝交代个差事,好生办理就是了,即使真的有病,总不至于到不能行走的程度吧,再说了,让你去祭陵也不会走着去,此时的胤祎还不到三十岁,正是年轻力壮之时,可是他偏偏还是没去。

雍正十分生气,便下令将胤祎连降三级,由贝勒降为辅国公。

这也预示着胤祎政治生涯的终结。

四年为53岁康熙生下三个娃,她无名无分,儿子也被乾隆派去守陵

乾隆继位后,胤祎虽然被复封为贝勒,但是却被交代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去守陵。一般来讲,没有得到重用的皇子最多成为闲散宗室,但去守陵,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惩罚,毕竟皇陵虽然气派,但毕竟不是一个好地方,跟繁华的京城是比不了的。

或许是受这次变相惩处的影响,胤祎一生也有四个妻妾,这四个妻妾也只给他生了四个娃,胤祎活到乾隆二十年便郁郁而终了,享年50岁。

子辰说:

襄嫔高氏可以说是康熙晚期后宫汉妃的典型代表了,给康熙生了三个娃,说明她曾非常得宠,虽然没有得到康熙的册封,但却受到雍正与乾隆两代皇帝的尊封,儿子胤祎虽然有点不争气,但毕竟也是善终,与雍正夺嫡的那些兄弟们和他们的母亲相比,襄嫔结局还算是很不错的。

参考资料:《清史稿》《余姚六仓志》《星源集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