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部署好的战斗突然出现变数,开国中将断然下令:马上撤回来

众所周知,战争总是充满变数的,在我军历史上,就出现过不少开局不利、情况非常危急的战斗。在这样的情况下,指挥员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就对最终的结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的“胡家台战斗”,这是一个颇具典型性的战例。

1943年严冬,新四军第五师集中了第十三旅、第十五旅数个团的兵力,以狂风怒浪之势,席卷了盘踞在湖北沔阳境内的伪“定国军”刘国钧、汪步青部。

经过侏儒山、仙桃镇连续几战,敌人溃不成军,新四军抓到了不少俘虏,缴获了许多枪支弹药。

日军为了报复新四军,调集重兵分成多路进行疯狂反扑。

部署好的战斗突然出现变数,开国中将断然下令:马上撤回来

新四军赢得了围歼“定国军”的全胜后,已经巧妙地北渡襄河,转移了阵地,旨在寻找日军的弱点再战。

这天傍晚,十三旅的部队刚刚转移到一个名叫胡家台的小镇,忽然得到情报:“日军到了胡家台。”

十三旅旅长周志坚、政委方正平、副旅长黄霖决定乘胜打击日军。

经侦察得知,镇子南边有东西两条宽阔的大沙堤,沙堤中间有条数公尺宽的河,东堤上散落着儿间房子,那就是胡家台子,两堤之间隔河相呼,还能清楚地传话。

部署好的战斗突然出现变数,开国中将断然下令:马上撤回来

旅长周志坚(湖北大悟人,1955年成为开国中将)决定亲自率领三十八团一连和三十八团的重机枪连沿西堤插下去,东堤上哪一段有日军,机枪就架在西堤哪一段扫射,一连就绕到敌人屁股后去渡河包抄。

副旅长黄霖(湖南浏阳人,1955年成为开国少将)带三十七团五连和三十八团九连,从东堤上迎着日军扑上去,哪里碰上日军就在哪里打。

部队在黑夜里摸索前进。

如果全旅指战员按照周志坚、黄霖将战前制定的计划落实到位、稳步推进,那么要打好这一仗把握是很大的。然而,一名营级干部的轻举妄动却打乱了整个计划,险些让整个部队都遭受重大损失。

部署好的战斗突然出现变数,开国中将断然下令:马上撤回来

当我军接近敌人后,走在黄霖身边的三十八团三营营长李岗突然发现东堤前面有火光,仔细辨认后,看出是一座黑黝黝的大祠堂,祠堂大门口架着两挺闪闪发亮的重机枪。

李岗一见重机枪就心痒得要命,当即一个箭步跳上去夺枪。日军发现了,立即惊叫起来,不断开枪、扔榴弹,企图阻止新四军前进。

也就是说,李岗的轻举妄动使得这次袭击的突然性、隐蔽性大打折扣,反而让我军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

李岗索性蛮干起来,带着九连勇猛地冲进了大祠堂。

部署好的战斗突然出现变数,开国中将断然下令:马上撤回来

祠堂内开始了一场激战,呐喊声、手榴弹爆炸声、刺刀碰击声响成一片,柱子、神龛、香案被炸得乱飞,双方都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代价。

更麻烦的是,周围的日军都被惊动了,立即围拢过来,发起了疯狂的反扑。

战局突变,形势万分危急,周志坚得知情由后非常痛心:李岗啊李岗,对付日军可不能这样蛮干哪!

他断然下令:“部队暂时退出祠堂,重新部署战斗!”

好在通过这一场混战,我军摸清了一个基本情况,那就是祠堂里住着日军一个大队部,有足够的部队保护着,还有一个大队长在里头。

黄霖让李岗带部队去找梯子,准备组织部队爬房顶、掀瓦片、开天窗,来个上下火力夹攻。

部署好的战斗突然出现变数,开国中将断然下令:马上撤回来

但是梯子始终找不到,倒是跟附近的日军激战了一场。

“没有梯子,那就用长木杆绑独木梯吧!”周志坚又命令已经渡过河来的一连担任用独木梯爬屋顶的任务。

没多久,三十八团一连就顺利地沿着木杆全部上了祠堂顶。战士们抡起锄头把瓦片捣开,再把瓦片下的横木梁砸断,掏出了几个大天窗,然后把机枪对着祠堂内猛扫,手榴弹也一颗颗甩进了祠堂。

敌军混乱了,大队长也被打死了,一个个野蛮地剥光衣服,哇哇咆哮着,向祠堂大门外冲,但都被周志坚指挥的重机枪打了回去。

周志坚心想:光是这样打,还不能最后消灭敌军。好吧,那就用火攻!

部署好的战斗突然出现变数,开国中将断然下令:马上撤回来

战士们抱来了几大捆稻草,在屋顶上点燃起来,一团团燃烧着的火把立即落进了祠堂的大厅,刹那间大火冲天、烟雾弥漫,干燥的木头、屋柱、神龛、香案烧得哗哗啪啪的地爆响着,火光映红了半个天空。

敌军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便在这座火笼内渐渐被烧成一堆堆灰烬,这座破烂的祠堂终于成了埋葬这批日寇的坟墓。据战后清点,这一仗共消灭日伪军200多名,是新四军第十三旅在沔阳境内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

这一仗史称 “胡家台战斗”,虽然战斗规模并大,但它在新四军历史上却有着非常独特的意义,因为这一次胜利使得广大军民抗日的信心大受鼓舞,对于扫除沔阳境内之敌起到强大的震慑作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