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京审判中的七名中国证人不能被遗忘

作者:飞春读传

76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宣战"最后一战"。

天皇亲自宣读了这封信,代表日本接受了美英苏提出的《波茨坦公告》,要求国内外所有日军放下武器,向盟军投降。

9月,盟军进入日本后不久,他们开始抓捕日本战犯。

1946年1月19日,盟军最高司令部司令麦克阿瑟宣布成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甲级战犯。

"史说,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中的七名中国证人不能被遗忘

东京审判

审判室的场地,位于东京,前日本陆军学员学校的礼堂。

在那里,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官的"摇篮"。

这里设立法院,具有从根本上清除日本军国主义意识形态的意义。

2月15日,麦克阿瑟根据盟友的建议清单任命了一个由11名法官组成的小组。

主审法官是澳大利亚最高法院韦伯的法官。

中国法官是国家人民政府立法院的立法委员,梅伟。

提起诉讼的检察官也由联合检察官组成。

司法部长是美国基南。

检察股的单位是国际检察官办公室。基南是导演。

它是盟军最高统帅部直属的一个机构,以盟军的名义起诉日本战犯。

东京审判中的七名中国证人不能被遗忘

有许多日本甲级战犯被抓获。

第一次审判是对28项最严重的罪行。

而最重要的是东翼,比如10个人。

4月29日,法庭接受了检察官办公室提出的起诉书。

审判将于5月3日在东京开始。

它持续了两年半,有818次听证会,419名证人,4,336份证据和48,412页审判记录。

它也很昂贵,超过两年,总成本为750万美元。

1948年11月4日,法庭宣读了一份长达1 231页的判决书。

判决书宣读了八天,法官于11月12日宣读。

东京审判中的七名中国证人不能被遗忘

东京审判现场

在判决书中,有七人被绞死,他们是:

东吉英机、番禺正四郎、东原贤二世、松井重根、夸田广志、木村太郎、张武夫

1948 年 12 月 23 日 0:00,七名男子开始一个接一个地走向绞刑架,在那里他们被绞死。

战争的罪责终于受到惩罚。

杀兽,终于得到了报复。

世界上的正义终于得到了伸张。

中国是受日本侵略伤害最大的国家,在法庭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主审法官左手的第一个位置是中国法官梅薇。

也有人说,这是梅法官斗争的结果。

东京审判中的七名中国证人不能被遗忘

东京试验现场的座位插图

除了梅瑜法官和检察官,法庭上还有很多中国人不容忘记。

毕竟,正是他们在两年多的审判中所做的工作导致了对战犯的依法惩罚。

这些人员名单、身份和在法庭中的作用是当事方历史资料中收集和确认的结果。

或者挂了一个漏水,但可以看到有记录,就是25个人。

它们是:

评委团队,4名;

检察官小组,13人;

证人: 7;

监狱官员:1人。

东京审判中的七名中国证人不能被遗忘

东京审判中中国团队的一员

具体而言:

1、法官:梅伟,国民政府立法会议员;

2、评委秘书、笔译员:方福忠,东吴大学法学院(原苏州大学)法学家。

3、评委秘书:罗继毅,毕业于清华大学,留学日本,曾任中国驻日领事馆领事

4、评委秘书:杨守林,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翻译、法学家

5、公诉人:杜哲,在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回北京,法政、董武等大学教授,后任司法部、外交部书记

6、公诉人秘书:东吴大学法学研究所所长余璜恒,后来因病退学

7、检察长:刘子建,燕京大学中文讲师

8、检察长:朱庆如,东吴大学法学毕业

9、公诉人书记:高文斌,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专业,并翻译

10、公诉人翻译:周锡清

11、公诉人翻译:张培基

12、公诉人翻译:刘继生

13、公诉人翻译:郑如达

14、检察官顾问:y,中华民国司法部行政参赞,精通英美法的法律专家

15、公诉顾问:奥林,上海律师

16、公诉人律师:桂宇,上海律师

17、公诉人顾问:吴学义,南京中央大学法学教授

18、证人(按时间顺序排列):原北平市长、第29军副司令员秦德权呈献"七七纪录片",为日军罪行作证

19日证人:国际红协会副会长许传音在南京市组织埋葬死者同胞遗体,作证指控日军在南京市犯罪

20、证人:上海居民尚德义作证反对上海日人

21日证人:南京食品商人吴常德作证反对南京日军罪行

22日,证人:南京市民陈福宝就该罪行作证反对日军

23日,证人:徐志军在缅甸地区工作,就日军在缅甸战场上犯下的罪行作证

24、证人:被废黜的天皇于仪,为日本控制满洲作证

25、狱警:尚震,二级上将,中国驻日代表团团长,连同英苏国家代表,负责处死东翼等七人。(完整)

东京审判中的七名中国证人不能被遗忘

易毅作证

资源:

(1)《朝日新闻》,东京审判出版社,东京审判,吉佳翻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

(2)"尚震在东京审判中与麦克阿瑟对峙" 2014年8月7日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中国起诉小组与东京审判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6孙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