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家有男孩,请别再教他做“暖男”了

这几年,暖男成了养育男孩的至高境界。

父母都希望养育出一个善解人意、懂得分享、会换位思考的小暖男。

希望这个小暖男长大了,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父母的愿望本没有错,但一味让孩子学会谦让,温暖他人,很可能让孩子成为一个表面上暖,内心却暖不起来的人。

家有男孩,请别再教他做“暖男”了

01、

综艺《敞开心扉的少年》中十一岁的蹦蹦,就是别人口中的小暖男。

他平时待人温和,尊重长辈,对五岁的妹妹照顾有加,从来不和妹妹争宠,有时候,爸爸妈妈照顾妹妹忽视了他,他也不抱怨。

一次,爸爸交代他关煤气,他不小心碰到了报警装置,当时蹦蹦被吓得不知所措,爸爸过来一顿数落,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还打了他一巴掌。

家有男孩,请别再教他做“暖男”了

妈妈很心疼,准备安慰他,他却反过来安慰起妈妈:“不疼,妈妈,都是我的错”,还主动跟爸爸道歉:“爸爸,对不起,我下次不会再犯了”。

看到这里,所有人都开始心疼起这个“懂事”的小男孩。

节目中,蹦蹦最后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其实他在这个家里,并不开心,内心一直很压抑。

家有男孩,请别再教他做“暖男”了

蹦蹦为了迎合大人的需要,每次都把委屈、难过默默吞进肚子里,装作懂事的样子。

暖了身边所有人,却唯独冷了自己。

02、

有时候,我们一味教孩子分享、谦让、照顾别人的感受,却一不小心,把孩子推向了「讨好型人格」。

教育节目《对话成长》中,一个男孩说,同学找他借东西,自己本来不想借的,借给了同学,自己就没有用的。

家有男孩,请别再教他做“暖男”了

但是他担心如果不借,对方就不跟他好了,最后都会借。

一位妈妈说,儿子和同学约好一起出去玩,但第二天早上发现身体不舒服,孩子怕影响和同学的关系,还是忍着去了。

这两个孩子的行为,其实都带有一定的讨好型人格特性,他们因为害怕别人不高兴,选择压抑自己的需求,去迎合别人。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呢?

之前很火的电视剧《女心理师》中的小莫,就是一个大家公认的“暖男”。

在办公室,他对所有人都非常和善,帮大家买咖啡,同事工作上任何问题都会找他帮忙,甚至同事出去玩,会把自己没完成的工作丢给他,他虽然心里不愿意,但都会照单全收。

家有男孩,请别再教他做“暖男”了

然而他的付出并没有被同事感激,反而一再被忽视,小莫表面温暖如春,内心却支离破碎,冷如冰窖。最后不得不去看心理医生。

正如《教父》里说的:“没有边界的善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家有男孩,请别再教他做“暖男”了

03

03、

生活中这样委屈自己,成全别人的人其实非常多。

表面上看是一种“暖男”的行为,其实是一种“讨好”的行为。

这两种行为表面上看是一样的,但内在心理动机却完全不一样。

家有男孩,请别再教他做“暖男”了

暖男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真正为别人好,想要帮助别人,很自然地透过语言和行为,让他人觉得温暖。

讨好的行为,却恰恰相反,因为内心的不够强大,出于恐惧,压抑自我,通过讨好他人来给自己取暖。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可以教孩子懂礼貌、分享、谦让,但在这之前,请先教会孩子尊重自己的感受,遵从自己的内心。

因为只有温暖自己的人,才有余热去温暖他人。

一个连自己的感受都不重视的人,虽然温暖了别人,却灼烧了自己。

欢迎点赞收藏,转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