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经济|意外之财"黑金"破坏中下游:光伏产业链不相关悲喜

作者:王琦 78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辉,实习生齐天轩自上海报道

在国内光伏行业,产业链利润向下游转移是近十年来"咀嚼"的争论。

这不是误解,一方面,技术迭代和产业链价格变化,导致光伏利润将不断向各个环节转移;

然而,这一进程并非一帆风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光伏产业链掀起了一波涨价浪潮,搁置了盈利走势的过程。在激烈的上下游博弈中,光伏产业链半年报呈现出冰与火的分化。喜乐可乐,上游企业继续享受超额利润,业绩创历史新高;

"当硅价格恢复到十年前的状态时,上游环节正在重新收集利润,工业利润从制造业向应用的转变被搁置。一位光伏业务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幸运的是,这只是短期的困难状态,一些超额利润最终会慢慢恢复到平均回报。

<h4>上游:意外收益利润的"黑金"</h4>

纵观已经发布中期业绩的光伏上市企业的财务业绩,不难发现,企业的最高净利润几乎都有"物质"属性。

Lungi股票(601012。SH)仍然是利润之王,但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大部分利润都是由硅贡献的;通威股份(600438。SH)在硅片上的毛利率创下历史新高;中央股份(002129。SZ)正式开启李东升时代,大尺寸硅片销售火爆。

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也在Follett(601865。SH),福斯特(603806。SH)、金浪科技(300763.SZ)等辅工企业,上半年光伏玻璃价格均价仍高于去年同期,EVA薄膜成交量涨幅,逆变器厂家甚至一度传来了价格飙升的消息。

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整个光伏产业链上游聚集了可观的利润。

通威在2019年全年实现了净利润,在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展示了"疯狂"的硅业务。公司营业收入265.62亿元,同比增长41.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9.66亿元,同比增长193.50%。鉴于电池芯片业务毛利率的下降,通威今年上半年盈利的主要贡献者是硅。

在其财报中,通威没有公布其多晶硅业务的具体收入数据。但有些信息难以隐瞒:今年上半年,公司多晶硅产能满满,产能利用率为126.50%,产能为50.6万吨。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二季度,通威股份多晶硅销量约2.6万吨,均价约16万元/吨。通威股份上半年多晶硅平均生产成本为36.5万元/吨,多晶硅价格上涨将其毛利率推高至69.39%。

大全能源(688303.SH)的收益可能更直观。

作为以多晶硅销售为主营业务的龙头企业,上半年营业收入45.12亿元,同比增长111.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61亿元,同比增长5.879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公司整体毛利率也高达60.92%,比去年年底增长14个百分点。

<h4>产业链利润躁动不安</h4>

从目前供需来看,"黑金"高毛利率在今年下半年仍有继续保持的可能。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以下简称硅业分会)8月25日发布的最新价格数据:同一周,单晶复合材料平均成交价格达到20.91亿元/吨,环比上涨1.60%;21世纪经济记者注意到,当硅价实现连续三次上涨时,其环比涨幅也在扩大。

"硅片建设周期长,供需容易出现不匹配。一位资深新能源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硅是光伏产业链投资壁垒高、技术门槛高、投资额大、生产周期长等。

事实上,今年硅供需不匹配很难改善。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8个月内,硅长期单核可量约为145.8万吨,比2020年签约总量8.553亿吨增长70.71%,其中131.055万吨属于国内硅厂。

但业界更担心的是,硅价上涨正在引起产业链的紧张。

最近,硅和电池芯片的价格再次进入上升通道。早在今年上半年,硅胶企业就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利润。

报告期内,中央股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76.44亿元,同比增长104.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4.8亿元,同比增长174.92%。在净利润增长翻番的背后,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上半年,Central的G12硅片利润丰厚,收入份额增加。上述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分析称,上半年硅价上涨,加上公司显著的降本效率,产品毛利率有所提高。

事实上,有迹象表明,利润丰厚的硅行业,以及Lungi股票的收益报告。

8月30日交易后,公司公布上半年业绩:营业收入350.98亿元,同比增长74.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93亿元,同比增长21.3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公司公布的控股公司主要控股公司经营数据测算,其中,以硅棒为主,以硅为主的银川龙基、宝山龙基、楚雄隆基、银川光伏等四家公司实现了累计净利润34.14亿元。

<h4>中下游:被动"对齐"</h4>

上游净利润的激增确实引人注目。然而,这不可避免地要求企业的其他一些部门面临利润损失的风险,甚至"失血"。

在6月份由行业协会组织的光伏行业热点和难点问题研讨会上,爱旭(600732。SH)关于上游价格上涨的"抱怨"在记忆中仍然记忆犹新。坚持专业生产路线的光伏电池头公司,上半年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困扰,最终交出了亏损的半年报。

根据财务业绩,报告期内,爱旭股份实现营业收入约人民币68.68亿元,同比增长85.88%,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376万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37亿元。

在电池端,爱旭股份的竞争对手之一是通威股份。事实上,即使在通威股份的产业链布局下,其电池芯片业务的毛利率也未能幸免于硅片和硅片的涨价。尽管报告期内公司全部销售额和14.93GW电池及组件销量同比增长92.68%,但单晶电池毛利率降至11.65%,较2020年底下降近3个百分点。

当然,最令人头疼的是组件方面。今年上半年,产业链上下游供需格局失衡、上游原材料价格飙升的背景下,零部件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较大挑战。

今年上半年,京高科技(002459。SZ和Skylight Energy(688699.SH)自私有化回归A以来都经历了备受瞩目的时刻,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截至8月30日收盘,两家公司的市值合计分别为人民币1,205亿元及人民币1,274亿元。

专注于太阳能组件的金高科技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48.77%,但净利润仅小幅增长1.78%至7.13亿元人民币。如果以扣除后的净利润为参考,京高科技主营业务在报告期内的盈利能力实际上是在下降。

另一位国内组件领导者东方日出(300118。SZ),这是五年来的首次中期亏损。

"这主要是由于出货量增加,销售额增加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在解释上半年净利润增长疲软时,京高科技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即使上半年业绩超出预期,天合联盟在其半年报中也承认,光伏行业正面临硅价大幅上涨、散装材料涨价、物流运费涨幅等多重运营挑战。

对于零部件企业来说,当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时,他们也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继续进行成本压力。"从去年到今年的一轮涨价后,终端的负担能力有限,可能很难调整订单价格,将单个组件的水位稳定在每瓦1.80元以上。"行业机构PVInfoLink表示。

不可否认,国内零部件环节经过近十年的激烈竞争,已经形成了优胜劣汰、剩者为王的格局,企业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在当前的价格上涨浪潮之前,零部件公司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销售,渠道和品牌。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但价格飙升再次将成本问题列为优先事项。

事实上,从去年以来,零部件公司之间"结盟"的消息频频传。

2020年11月,天合联盟与通威签署了150亿元的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在硅、硅棒、电池和切片环节站在一起。

京高科技、晶能也将触角伸向上游。6月18日,两家公司宣布与新特能源签署增资协议,增持新特能源全资子公司内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通过股权投资为未来多晶硅材料的供应提供保险。

这背后,元器件企业垂直整合的趋势势不可挡。

但如果目前的产业链没有掀起一波涨价浪潮,这样的趋势可能不会那么早出现。

详情请下载21金融APP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