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热带雨:边缘人物的脆弱抵抗力

作者:光明网

作者:朱根国

全球电影业受到2020年疫情的重创,第93届奥斯卡金像奖推迟到今年4月25日,最佳国际电影的提名直到3月才公布。到目前为止,已有88个国家或地区上映了《崩坏电影》,因为去年韩国电影《寄生虫》回国,今年的亚洲电影评选特别受关注。其中,新加坡电影《热带雨》虽然人气不突出,但在平遥国际电影节金马奖中斩获多项荣誉,实力不容小觑。

热带雨:边缘人物的脆弱抵抗力

《热带雨》电影海报

切入一个中年妇女在雨天在车里给自己注射排卵针的场景。林女士从马来西亚移居新加坡,与丈夫一起在一所高中担任中文老师。家庭生活使她感到沮丧:她的丈夫因说话而瘫痪,无法照顾她;她的丈夫感冒了,他多年来一直试图怀孕,但结果令人失望。事业上的压抑无法解决,学校早就不讲究中文课,学生比较敷衍了事。因为一次课后辅导,学生郭伟伦走进了林淑玲的生活,两人的关系逐渐发生了变化......

叙述"婚外情""师生之恋"的突破性伦理,很容易陷入庸俗,导演陈哲毅则反其道而行之,用冷色调、慢节奏呈现,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视觉刺激,呈现出成熟的形象控制。按照习惯认知,热带雨应该是湿的、模糊的、冲动的,但在电影中观众很难感受到这些,大雨总是来临,声音浩瀚,转瞬即逝,无法想象。哪怕是短短几分钟的大规模戏剧,也完全剥离了情欲的色彩,展现出压抑、扭曲的一面。

究其根源,影片无意用各种美丽的意象来修饰这段短暂的邂逅,而是从家庭的亲密感情蔓延到社会认同,窥探人物内心许多难以分辨的痛苦。大多数时候,林树玲就像唱一首独唱,一个人往返医院,一个人照顾老人,一个人参加注定要被冷落的家庭晚宴......她不知道的是,她的丈夫有外遇,当时他仍然抱着通过辅助手段怀孕的希望。郭维伦的父母早已离家出走,学习的汉语和武术越来越少,很难和同龄人有共同的话题。他们的共同点是,他们在家庭和社会层面上都是"边缘人"。

因此,这个故事更多地指向抵抗的快感,而不是禁忌。情感不是那么真诚,少年不像想象那样美丽,林淑玲和黄维伦的目的也不纯洁,一是从被动的占有中补充家庭和爱情缺失的冷漠部分,一是渴望成熟女性的关爱和身体的青春期。坐在公交车上,林淑玲在文件夹上盖着"礼貌与耻辱"的字样,表明这段关系本质上是两个失败者对传统和家庭的反抗。

热带雨:边缘人物的脆弱抵抗力

另一个深层次的情感联系是共同的文化血统。从补习班的地方因为保姆请假暂时搬回家,爱看武侠电影的老人,在学校教中国林树玲和练武功陈维伦形成了一个很普通的中国体系。他们都缺乏发言权,选择保持温暖并填补家庭关系中的空白。从这个角度来看,《热带雨》不仅是一个细腻的个人情感故事,更是对海外华人社会现状的有力写照。

然而,林树玲的身份注定了,连抵抗都是被动的,短暂的,脆弱的,一场大雨就能洗去所有的希望。片中有两场大雨的场景,一个是林树玲有一个婴儿躺在摇篮里的梦中,被雨声吵醒,发现侍父在睡梦中已经死了。支撑家庭的最后一根绳子被打破了。另一个则压力过大,两人在雨中分手,陈维伦哭着说"这是我第一次放手,我的心痛",虽然是孩子气夸张的人笑,林树玲还是抱着安慰他,"都这样,你以后会习惯的。"这句话,为什么不对无权无势的人说,要自己去奋斗呢?"

总体而言,这部电影投射了移民,妇女,教育和婚姻等社会问题,交错而若隐若现。热带雨的形象是复杂的——从雨条纹到倾盆大雨再到早雨,天气的变化和情绪的释放,对应着一个女人的努力,抑郁、爆发、释放过程,悲伤的背景逐渐浮出水面。

但是不难看出,在反抗和哭泣之后,哪里能找到答案,创作者仍然带着很多困惑和犹豫。因此,林淑玲离婚后回到祖国马来西亚,有些仓促而突兀。熟悉的家乡环境能否完全治愈痛苦,我们还不知道,这或许是最温柔的处理方式。在影片的最后几分钟,没有更多的台词,清晨的阳光照耀,干燥的床单随着微风飘扬,含蓄地失去了新的希望。

热带雨,停止了。(朱根国)

来源:Bright.com 文学评论频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