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京美食界的那些“老字号”,吃过7种以上,才称得上“老北京”

作者:京都潮生活

“赫赫京都千百年,钟灵毓秀萃龙渊。”北京是大陆首都,也是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更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今天盘点一下北京美食界的那些“老字号”,吃过7种以上,才称得上“老北京”!

一、豆汁儿

俗话说“豆汁焦圈疙瘩菜,不在北京不会爱。”豆汁不是豆浆,而是一种以绿豆为原料,将淀粉滤出后的剩余残渣进行发酵形成的一种液体,爱喝的称赞其香醇微甜;不爱喝的人则觉得其味道酸馊难忍。

豆汁儿历史悠久。老北京人喝豆汁儿喝了近百年,乾隆年间还曾被传进宫廷里,成为“宫廷御膳”。所以,您去北京旅游千万别错过这老北京的味道。

北京美食界的那些“老字号”,吃过7种以上,才称得上“老北京”

二、焦圈儿

和常见的豆浆配油条一样,老北京人的早餐讲究“豆汁儿配焦圈”。焦圈其形小如镯,被炸制得焦脆酥香,据说好的焦圈拿在手里,掉到桌子上就碎了。

北京美食界的那些“老字号”,吃过7种以上,才称得上“老北京”

三、炒肝儿

炒肝儿,是老北京小吃中最“名不副实”的一位。虽说叫做炒肝儿,却不是炒的,肝也是一种配菜,猪大肠才是炒肝的主料。将猪大肠和猪肝按照2:1的比例倒入调好味的锅中,加入水淀粉勾芡,熬煮浓稠后加入大把的蒜末,一道传统风味的老北京炒肝就做好了。

油亮肠红、肝香肠肥,老北京人吃炒肝还讲究“烫嘴”,吃炒肝要趁热吃,还要从碗边吸溜着吃,才能吃出炒肝儿的咸香味道。

北京美食界的那些“老字号”,吃过7种以上,才称得上“老北京”

四、卤煮火烧

卤煮是老北京的传统小吃,最早可追溯到光绪年间,卤煮是将火烧、炖好的猪肠和猪肺放在一起煮,一碗卤煮火烧,主食、副食和热汤都有了,吃着省心。

卤煮汤汁浓厚,肉香十足,入口后肉烂而不柴,汁水在唇舌间游走,让人回味无穷。

北京美食界的那些“老字号”,吃过7种以上,才称得上“老北京”

五、豌豆黄儿

豌豆黄儿是慈禧当年最爱吃的美食之一。豌豆黄儿选用成熟饱满的上等豌豆,经过泡发、去皮后按照1斤豌豆3斤水的比例,放进铜锅中焖煮,煮好的豌豆泥用“马尾萝”过筛,使其成为更细腻的豌豆泥后再倒进锅中熬煮,熬制浓稠,把豌豆黄晾凉待自然凝固后才能食用。

北京美食界的那些“老字号”,吃过7种以上,才称得上“老北京”

如今高压锅、去皮机和料理机使得豌豆黄的做法十分简单,但在慈禧那个年代是没有的,全程纯手工制作,费时又费力,足见美食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北京美食界的那些“老字号”,吃过7种以上,才称得上“老北京”

六、炸灌肠

炸灌肠正确的叫法是“煎灌肠”,是“满汉全席”中的一道菜——炸鹿尾。

老北京炸灌肠有2种做法,一种是把猪肠洗净切碎,加入适量的面粉灌进肠衣里上锅蒸熟,再切薄片上锅煎制,煎好的灌肠颜色是“粉红”色的,其口感外酥里嫩,这种做法被称为“荤灌肠”。

北京美食界的那些“老字号”,吃过7种以上,才称得上“老北京”

另一种做法是“素灌肠”,是把纯白薯淀粉先蒸后煎,再配上蒜汁,吃到嘴里外焦里嫩,有滋有味。

北京美食界的那些“老字号”,吃过7种以上,才称得上“老北京”

七、老北京炸酱面

老舍在其著作《茶馆》中多次提到北京炸酱面,可见炸酱面在老舍先生心中的地位。如今的老北京炸酱面更是成为了一种地域符号,来到北京都得吃上一碗地道的炸酱面。

北京美食界的那些“老字号”,吃过7种以上,才称得上“老北京”

八、芸豆卷儿

芸豆卷儿原是民间小吃,后流入清宫。芸豆卷选用大个芸豆,经过1个小时的焖煮后剥去外皮,入锅熬煮20分钟后还要上锅蒸制,蒸好的芸豆沙用滤网过筛使其更加细腻、顺滑,最后配以豆沙、芝麻糖或桂花糖馅即可。芸豆卷儿因其不用咀嚼、入口即化、仿佛冰淇淋一般的口感,深受人们喜爱。

北京美食界的那些“老字号”,吃过7种以上,才称得上“老北京”
北京美食界的那些“老字号”,吃过7种以上,才称得上“老北京”

九、褡裢火烧

褡裢(dā lian)指的是一种搭在肩上的长方形口袋,两端各成一个袋子,装钱物用。褡裢火烧,因其也是长条形,需要对折,与老北京人在肩上的褡裢形状类似,故名“褡裢火烧”。

相传,褡裢火烧由姚春香夫妻在1876年创制,后因其香酥、薄皮大馅,后变成了老北京的传统名点。

北京美食界的那些“老字号”,吃过7种以上,才称得上“老北京”

十、银丝卷

银丝卷是京津地区的著名小吃,外形酷似馒头,掰开之后“内藏乾坤”,里面的馅料如“银丝”一般,一丝一缕,洁白细嫩,吃起来香甜绵软,被称为“面馅的包子”,您去北京游玩可一定要尝尝。

北京美食界的那些“老字号”,吃过7种以上,才称得上“老北京”
北京美食界的那些“老字号”,吃过7种以上,才称得上“老北京”

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分享给你的小伙伴一起讨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