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库尔斯克战役:二战时期,整个1943年德军犯下的最离谱的错误

对于任何一个对二战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分水岭,

对于同盟国来说,1943年是通往胜利天堂的第一步,而对于以纳粹德国为首的轴心国集团来说犹如撒旦的召唤,越来越近……

库尔斯克战役:二战时期,整个1943年德军犯下的最离谱的错误

从初中高中的历史课本里我们也不难发现,1943年数次大战役基本决定了未来战争的一个基本走势,自北非第二次阿拉曼战役隆美尔被蒙哥马利打败,美军从奥兰登陆开始,北非地区维希法国军队被彻底击毁,

隆美尔不得不在有限兵力和资源的情况下对付数倍于自己的敌军

。而在此期间,由于希特勒和OKH最初制定的战争计划,北非战场在重要性上不得不让位于东线战区,隆美尔手下的“非洲军团”在1943年实际上大部分都是毫无斗志且装备低劣的意大利人,从

最初的“沙漠铁拳”第21装甲师到第15装甲师再到短命的第10装甲师,无一不疲惫不堪,耗损过大而人多势众的意大利人却能够保持高昂士气的部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突尼斯一战耗尽“非洲军团”最后的力量。在后勤,兵员,士气,装备完全居于下风的情况下,隆美尔能够带领部分人员从杀机四伏的北非荒漠突围而出确实不易。

库尔斯克战役:二战时期,整个1943年德军犯下的最离谱的错误

隆美尔

如果说北非的失败可以弥补的话,那么斯大林格勒完全是希特勒的一场赌博了。要知道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在开战前拥有30万人的庞大兵力,可是在苏联的严冬和苏军第62,64两个近卫集团军的努力下,德军始终没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战果。

在这场战役中虽然德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占据上风,甚至一度占领伏尔加河上的渡口,但是此时苏军强大的后勤支援能力足够湮灭任何德军的顽强攻势,喀秋莎火箭炮在河口对岸根据斯大林格勒城内苏军炮兵观测员的指示不断轰击城内德军,在心理,现实上都带来了非常恐怖的效果。此时,后勤问题再一次使得保卢斯和他的第6集团军不得不求助于希特勒,可是当希特勒一面要求保卢斯死守固有阵线一面加紧后勤支援时留给德国人的时间已经不多,

斯大林显然知道困扰德国人最大的问题恰恰是自己手中最具优势的条件

,当保卢斯还在痴痴的等待希特勒的撤退命令和曼施坦因的解围部队时,苏军统帅部早已实施计划已久的围歼行动。

可怜的保卢斯明知道在自己的军团即将毁灭时只能坐以待毙,最终希特勒报答保卢斯全部努力的仅仅是一道晋升嘉奖,曼施坦因虽然发动了

“冬季风暴”

行动,但稍稍有眼力的人都知道

这次行动上实际曼施坦因是不愿意为一个残破不堪的第6集团军而搭上更多德军装甲部队的。

库尔斯克战役:二战时期,整个1943年德军犯下的最离谱的错误

由于斯大林格勒的决定性失败,

希特勒实质上已经放弃了德军赖以取胜的“闪电战”转而在东线实施对德军不利的“对攻战”(这也是斯大林推崇的战术)。

1943年晚些时候,曼施坦因受命在哈尔科夫组织一次针对苏军数个重兵集团的进攻计划,一举消除苏军对于东线地区南部地区的重大威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

。曼施坦因诱敌深入,在经历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迟滞作战后,领导党卫军三个主力师作为反攻力量,以“大德意志”师为辅掩护党卫军进攻地段进行了一次“教科书”式的反击,为未来南线哈尔科夫地区带来接近半年的和平时期。当然,这次战役歼灭苏军“波波夫”快速集群的过程中,苏军遇到了德军经常为此烦恼的后勤补给线过长,进攻部队脱离原定计划过分深入敌占领区长期得不到有效、持续的补充,

这种补充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敌军人数,敌军作战策略和武备能力的突然显现而在短时间内无法采取有效应急措施而导致的整个军团面临的问题。

库尔斯克战役:二战时期,整个1943年德军犯下的最离谱的错误

当曼施坦因的部队以退为进,循序渐进一步步将苏军禁锢在陷阱里无法自拔时,突然杀出的党卫军装甲师事实上已经奠定了这场战役的结局,纵使波波夫插上翅膀也不可能在“警卫旗队”、“帝国”和完整编制“骷髅”师严防死守之下逃脱。而反观苏军最高统帅部,在“波波夫”快速集群不断求救的信号下,苏军唯一能做的除了心理安慰和许诺那根本不存在的援军之下,别无他法。

作为整个苏军反攻矛头的“波波夫”快速集群,一旦这支部队的覆灭,苏军手中便无法在短时间内拼凑起一支规模可观的装甲部队对德军

再有

任何实质威胁了。

丘吉尔对于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的评价最为中肯:

“如果没有那次战役,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德国将提前一年下地狱!”

库尔斯克战役:二战时期,整个1943年德军犯下的最离谱的错误

1943年7月的“库尔斯克战役”在我本人看来才是整个1943年德军犯下的最大最离谱的错误,

在事先没有做好情报工作且部队准备不足(尤其是装甲部队在进攻前甚至没有完全进入进攻阵地!)的情况下,德军分兵进攻奥廖尔——库尔斯克突出部

是极其荒谬的错误。不仅如此,

德军对于进攻阵地出发点的选择上也是匪夷所思

,例如莫德尔元帅智慧的北面进攻部队(隶属克鲁格元帅的“中央”集团军群,出发阵地位于第4军团防区之内)所进攻的路线上通往突出部的道路只有一条而且密林广布,地域狭窄,

这样的地形明显对于防守的苏军更有利,苏军可以轻易利用火炮,飞机等进行高强度高密度的持续轰炸以封锁德军所有进军的路线。

而事实确实如此,以至于大家看到的结果就是莫德尔的部队难以将手头所有的部队排开进攻,大军被困在狭窄的地段忍受着苏军无止境的炮火轰击,进退两难,身陷囹圄。

作为挡在莫德尔面前的苏军部队指挥官,朱可夫自然可以布置有限部队封锁一切可能被德军利用并加以突破的缺口,况且朱可夫擅长于在进攻与防守之间轮转的卓越将领,在适当情况下,苏军极具威胁的反击也是莫德尔难以应付的大难题。

库尔斯克战役:二战时期,整个1943年德军犯下的最离谱的错误

莫德尔,德军高级指挥官中不可多得的防守大师,阵地防守和机动性防御作战才是莫德尔最为擅长的打法,而这两种防御战想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必须是

德军拥有广阔的战略纵深,可以用以有限撤退的出发阵地

一旦地形条件不合适制约了莫德尔的发挥,那么整个“中央”集团军群的战略劣势几乎一目了然。

虽然不得不承认莫德尔提倡的机动性防御在多次战例上被证明十分成功(勒热夫战役就是经典战例)而且能够以少量兵力牵制敌军大量兵力,从而从敌军进攻的整端防线寻找可以用于突破点从而集中主力部队猛攻一个地区,迫使苏军由攻转守,由阵地进攻不得不转入苏联人最不愿意看到的被动防御(而且擅长进攻的苏军在防守方面往往比德军还差)获得一个点的突破以至带动多个点、多个地段直至整条防线的大范围的突破获得胜利。

库尔斯克战役:二战时期,整个1943年德军犯下的最离谱的错误

莫德尔

此外,在此次战役开始之前德军内部就计划还产生了分歧,

以曼施坦因为首的一众人马主张立刻进攻

,以达到进攻的突然性让苏军措手不及;一派人则

以克鲁格、古德里安等人为首要求希特勒放弃或者推迟此次把握不大的战役。

但由于此前曼施坦因在哈尔科夫无可挑剔的完美表演,

希特勒最终力排众议,选择支持曼施坦因

,而这一个决定被证明是错误的。

除了以上这些,就关于进攻的问题上德军内部也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曼施坦因要求德军立刻进攻,越快越好。而莫德尔则认为,在广阔的正面贸然进攻苏军阵地是非常危险的举动,他提出的方案令所有人震惊,即

以第9集团军现有的战线组织防御,辅之以第4集团军,在这两个长于防御作战的部队阵线上等待苏军率先发动进攻,在漫长但有效的条件下慢慢消耗苏军的有生实力为曼施坦因的进攻部队提供更大的胜算,减少来自苏军的阻力。

可是这个方案与希特勒“

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的战术理念背道而驰,最终被希特勒和曼施坦因等人毫不留情拒绝。此后的结局就是莫德尔被困在狭小的地域只能依靠个别师级部队取得有限但徒劳无益的战果,南面曼施坦因的部队虽然势如破竹,但已经是强弩之末,何况曼施坦因所面对的敌人不仅仅只有瓦杜丁。

在苏军阵地后方,科涅夫数十万如狼似虎的草原方面军早已整装待命

,纵使曼施坦因有惊天动地之力也难以使得北面莫德尔部前进一步,最后在进攻到一定阶段下,德军面对的敌军数量不减反增,最终在突出部外围,曼施坦因部队拼尽全力也无法向前挪动一步且意大利国内政局风云突变,亲纳粹的墨索里尼一夜之间成为孤家寡人,希特勒不得不从“堡垒”计划中选定的部队中抽调10个师交给正在意大利北部边境的隆美尔B集团军群以应付可能突发的流血事件。

库尔斯克战役:二战时期,整个1943年德军犯下的最离谱的错误

就这样,在内忧外患、前后不稳的情况下,希特勒和他的帝国度过了动荡不安的1943年。

总体来说,整个1943年德军除了一连串的失败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值得回味的地方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1943面西线德军没有遭到任何像样的打击,紧接着,世界进入了1944年,希特勒和他的“千年帝国”离灭亡又近了一步。1943年所失去的,已经永远无法挽回,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欧战风云即将进入高潮……

文|南書房|二战风云篇

感谢观看由「南書房」带来的独家原创文章,觉得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赞、转发一下。如有不足之处,还望诸位多多指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