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执行不自嗨 | 如何保持生活热情 | 写在七夕

先交代一下背景:好想写点东西,趁着七夕,大家都在更新七夕文,我来点不一样的吧。讲讲如何保持对生活/工作的热情。

今天的行文逻辑如下:先讲“自嗨”的陷阱,再谈不“自嗨”的变化性如何塑造新鲜感,最后来一些驱动力。目的在于随笔写点东西。

壹 · 弃自嗨

看过一个故事,小李参加了一个写作训练营,结束之后兴致冲冲地注册了微信公众号,开始更文。开始的时候很积极,到后来慢慢的失去热情,放弃了更新。

为什么呢?因为小李每天都把写的文章发到自己的朋友圈,点赞寥寥。久而久之他就没有什么热情了,感觉也没有人喜欢,自己感觉没必要写了。

先别急着感叹巨星陨落。后来小李在“在行”平台上约见了一位“牛人”。牛人一语道破天机:“你写的文章是在自嗨,对于其他人毫无用处”。

不自嗨,这是写作的第一步。执行力,将自己的实践结果记录下来,就会有人喜欢。

执行不自嗨 | 如何保持生活热情 | 写在七夕

为什么会有人喜欢?

促使我上网检索信息的原因很简单:我遇到困难了,需要解决。

我需要知道其他人有没有遇到过这个情况,遇到这个情况了,前人是如何解决的呢?此时如果有一篇文章记录了解决这一困难的过程与方法,这篇文章对于我来说就会很有价值。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写许多C语言技巧没人看,随意写一篇 Python 爬虫文阅读量轻松上万;写Android开发中遇到的问题,阅读寥寥,碰巧做了一个 Vue 项目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

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第一点,技术不应成为限制行为的枷锁,会的越多越好;第二,普遍采用的技术,更容易引发热度;第三,简单易上手的技术,更受欢迎。

再回到写文章,假如我写的内容,对于其他人产生了借鉴意义,这就是有价值。

执行不自嗨 | 如何保持生活热情 | 写在七夕

那么如何区分“自嗨”还是实用类文章呢?

“自嗨”类型的文章更像流水账,像是日记;有价值的文章记录的是真实经历和真情实感。

贰 · 拥变化

开始的动力源于“自嗨”,怎么办呢?如何保持写作/工作的热情呢?

这就是这里我想要讲的内容。想要自己做的事情、写的文章有价值,“弃自嗨”的前提下,就可以注意“惊喜感”。也就是拥抱变化,多整些花样。让新鲜感产生的兴奋感推动我前行。

执行不自嗨 | 如何保持生活热情 | 写在七夕

如何去拥抱变化呢?

我认为可以通过换位思考、另辟蹊径、适当放松的方式拥抱变化。

换位思考。即站在其他人的角度去考量我的工作/文章,看是否会对他人产生价值,当前还有哪里可以做的更好。

另辟蹊径。即放弃当前这条路,寻找其他的可能性。这种方法很适合在陷入瓶颈、遭遇无法逾越的困难时采用。

适当放松。不可连续紧张,要松弛有度。如果让紧张高强度成为习惯,时刻如此,那就算不上什么高效了,身体久而久之没了兴奋感。正确的方式是在该休息的时候好好休息,该工作室打起精神,如此有了对比,就有了反馈。身体更容易持续兴奋,产生更大的效能。

拥抱变化,这是消灭“自嗨”后找寻力量源泉的方法。

叁 · 驱动力

“弃自嗨”和“拥变化”,说到底就是为了“驱动力”。

执行不自嗨 | 如何保持生活热情 | 写在七夕

如果总是自嗨,就会失去他人对自己正向反馈,成了没有观众的独角戏。没有正向反馈,就缺少了力量,自然少了驱动力。因此保持热情的第一步,首先放弃“自嗨”,将“自嗨”时间留给自己,向外展示对他人有价值的一面。

放弃自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开始的反馈驱动力。如果感觉到生活/工作很没意思,就要学着自己去为自己的生活埋下“彩蛋”。

连续加班一周,周末去看一场自己最喜欢的电影。一整天神清气爽,压抑的压力得到释放。于是放松换来了更高的效率。

解决问题到很晚,吃了很少的东西,肚子很饿。吃一点量很少但是很好吃的很喜欢的美食。瞬间感觉像是到了天堂。懂得饥饿的人更懂得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