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几十年前男女老少体内几乎都有蛟蛕,现今却很少听说,原因何在?

作者:答案在这儿

许多人小时候都吃过一种颜色鲜艳多样,外形像是“金字塔”一样的糖果,这种糖果可以称得上是好几代人共同的回忆了。

大多数人只记得当时学校会组织免费发放,老师还要确保每个人都吃下去了。这种糖果其实是一种药物,是为了防治“蛟蛕”在人体内肆意生长的。

几十年前男女老少体内几乎都有蛟蛕,现今却很少听说,原因何在?
因为在几十年以前,男女老少的体内几乎都长有蛟蛕。所以为了防治它,国家研制出了“宝塔糖”,并且免费发放,帮助人们对抗这种流行疾病。许多人可能看到“蛟蛕”这一称呼都一头雾水,这是因为在民间通常将其称为“蛔虫”。那么,这种虫子到底是什么呢?
几十年前男女老少体内几乎都有蛟蛕,现今却很少听说,原因何在?

蛟蛕就是蛔虫

蛟蛕其实是蛔虫的别称,特意提起这个别称主要是想为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来源。众所周知,大陆是唯一一个文明未出现断代的文明古国,并且“中医学”算得上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我们的祖先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于人体的诸多疾病也有了解,并且为了帮助后人,还作了详细的记述。

几十年前男女老少体内几乎都有蛟蛕,现今却很少听说,原因何在?

蛟蛕这一词正是出自于现存最早的中医著作《灵枢》当中,它与《素问》合称为大家熟知的《黄帝内经》,对于中医尤其是针灸具有重要意义。在《灵枢》当中是这样描述蛔虫的,“心肠痛,憹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也者,是蛟蛕也”。到了明清时,著名医学家张志聪著有《灵枢集注》,对蛟蛕这一词作了现代解释,他说,“蛟蛕者,蛔虫也”。

几十年前男女老少体内几乎都有蛟蛕,现今却很少听说,原因何在?

可见,早在几千年前,中国的古人就知道蛔虫的存在了,并且根据症状给它取名为“蛟蛕”。待到后世不断演变,才将这一名字换成蛔虫,毕竟蛟蛕这一词看起来和“蛟龙”还有些类似,将一条虫的名字和威猛的龙起得差不多,确实不合时宜。

蛔虫属于无脊椎动物,是一种寄生线虫。它的集聚地往往位于人体的小肠内,从图片来看成体的颜色是浅粉色或者浅黄色,在体表有着明显的横纹,和蚯蚓的外形有些相似。雄虫和雌虫并无明显差异,不过雄虫的尾部经常会呈现出卷曲的状态。

几十年前男女老少体内几乎都有蛟蛕,现今却很少听说,原因何在?

蛔虫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是人类体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寄生虫。不仅如此,蛔虫的感染率还非常高,能够达到70%以上。如果按照感染地域差异来看的话,农村的感染率要比城市高,按照个体看的话,儿童的感染率是明显高于成人的,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的童年回忆里都有着“宝塔糖”身影的原因吧!

几十年前男女老少体内几乎都有蛟蛕,现今却很少听说,原因何在?

值得一提的是,在医学上人类感染的蛔虫被称为“人蛔虫”。因为除了人以外,还有不少生物也会感染蛔虫,而这些蛔虫的品种不相同,因此要作出区分。感染蛔虫一般是因为误食了含有蛔虫卵的食物或者水,蛔虫卵便会顺着它们进入人体。虫卵通常会在十二指肠内孵化,随后幼虫就会钻进小肠内。

几十年前男女老少体内几乎都有蛟蛕,现今却很少听说,原因何在?

感染蛔虫后的人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症状,比如说恶心、呕吐、腹痛和上腹绞痛等等,小孩子会出现明显的食欲消退情况,夜间还会有惊厥、磨牙的表现。总的来说,蛔虫对于人体的伤害还是很大的,经常会引起并发症,比如阑尾炎、肠梗阻和肠穿孔等等。

几十年前男女老少体内几乎都有蛟蛕,现今却很少听说,原因何在?

而几十年前大陆男女老少的体内几乎都有蛔虫,当时的人们深受蛔虫感染的困扰,尤其是小孩子感染严重时会出现生长发育障碍。不过在步入了21世纪之后,这一现象有了显著改变,甚至现在“感染蛔虫”这种事情已经很少听说了,只是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山区或者农村中仍有存在。

几十年前男女老少体内几乎都有蛟蛕,现今却很少听说,原因何在?

蛔虫病为何会突然减少

从《灵枢》当中记载的蛟蛕,再到上世纪时广泛传染的蛔虫病都可以看出,这种寄生虫已经在大陆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困扰了很多代人。可是,现在却已经鲜少听说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全国重点传染病和病媒生物监测系统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22个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人群蛔虫感染率为0.76%。

原来并不是大家的错觉,从数据报告就可以看出,大陆现在感染蛔虫的人群确实已经非常少了。而这种大幅度改善的现象出现与诸多因素有关,可以说,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努力之下才让蛔虫感染率“突破新低”。

几十年前男女老少体内几乎都有蛟蛕,现今却很少听说,原因何在?

首先,从宏观上来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蛔虫病来说影响巨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上文中蛔虫感染的地区差异就可以看出来,经济和环境相对落后的农村感染率更高。过去的一些农村地区在饮食、饮水方面条件都不太好,人们常常会饮用“生水”,而蛔虫卵就会随着生水进入人体。

几十年前男女老少体内几乎都有蛟蛕,现今却很少听说,原因何在?

现在则不同了,现代的农村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仅在自家分得的宅基地当中盖起了漂亮的房子,饮食、饮水相较之前也更加干净卫生了。所以当下已经鲜少有农村人受到蛔虫病的困扰,感染率自然也就下降了。

几十年前男女老少体内几乎都有蛟蛕,现今却很少听说,原因何在?

其次,就是“每个人”的努力了。从病因调查就可以看出,几十年前大家并没有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再者对于瓜果蔬菜往往尚未洗干净就急着吃。而现在这一情况已经有了明显改变,勤洗手已经变成了心照不宣的事情,此外对于瓜果蔬菜的清洗人们也表现得更加耐心。所以,是大家的个人卫生意识提高使得蛔虫的感染率不断降低。

几十年前男女老少体内几乎都有蛟蛕,现今却很少听说,原因何在?

最后,就是国家对症下药的“驱虫治疗”。不论是大家童年记忆中的宝塔糖还是现在,大陆对于感染地区的调查和防治工作从未掉以轻心。

并且对于不同感染区域还有着不同的治理方法,像针对高感染地区的人群就会施行全民驱虫。总之,国家的积极应对使得群众的防病意识也得到了提升,因此中国蛔虫感染率下降是多方共同努力的成果。

几十年前男女老少体内几乎都有蛟蛕,现今却很少听说,原因何在?

童年记忆:宝塔糖

宝塔糖的味道虽然不如现在的诸多糖果香甜,但却是无数人甜蜜的回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宝塔糖出现的时间是上个世纪的70、80年代,由于当时的中国经济并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所以人民的生活条件与现在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几十年前男女老少体内几乎都有蛟蛕,现今却很少听说,原因何在?

因此,那个年代出生的小孩子并不能像现代的孩子们一样“随时有糖吃”,对他们来说,吃糖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吃到糖果。而由蛔蒿制作而成的宝塔糖就成为了大家最期待的“额外糖果”,因为即使不到过年,也可以吃到宝塔糖。

几十年前男女老少体内几乎都有蛟蛕,现今却很少听说,原因何在?

值得一提的是,宝塔糖最初并不是我们记忆中的模样和颜色,而是普通的药片。而小孩子向来对吃药这件事情是非常抗拒的,所以制药的人就迎合了孩子们的喜好,将其和一定比例的食用糖浆一起加工,随后再为成品进行染色,让它变成了五颜六色的圆锥体“糖果”。

几十年前男女老少体内几乎都有蛟蛕,现今却很少听说,原因何在?

果然,这一外形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大家也不再抗拒驱虫,毕竟这个“糖果”吃起来甜滋滋的,这一做法可谓是“一箭双雕”。

1970年出生的合肥市民马先生笑着对记者回忆:“我们小时候基本没有零食吃,有种一分钱一小块的‘牛屎糖’也只有到过年时才能吃到,宝塔糖倒是年年春天要吃。

可见,宝塔糖是不少人心中甜蜜的回忆。而为了使大家的蛔虫病得到防治。那时种植宝塔糖原料蛔蒿的基地甚至扩大到了8640亩,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孩子可以食用宝塔糖,全民都可以服用以治疗预防蛔虫。

几十年前男女老少体内几乎都有蛟蛕,现今却很少听说,原因何在?

不过,目前随着蛔虫病的感染率不断下降,曾经“必备”的宝塔糖也渐渐销声匿迹。但是不管怎么说,它都象征着一代人的记忆,时至今日,当年吃糖的情景与那种甜味儿仍在我们的记忆中永久留存。

其它的寄生虫疾病

如今大家很少听说过蛟蛕了,但是其它的寄生虫却依旧存在,所以我们不应该掉以轻心。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仍然要提高警惕,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几种现在比较常见的寄生虫疾病,毕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几十年前男女老少体内几乎都有蛟蛕,现今却很少听说,原因何在?

根据相关医学工作者介绍,目前比较突出的寄生虫疾病属于食源性寄生虫。这种疾病大多也是“病从口入”,与我们日常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专家指出,华支睾吸虫是目前最流行的食源性寄生虫疾病,严重地区的人群感染率甚至超过了23%。

几十年前男女老少体内几乎都有蛟蛕,现今却很少听说,原因何在?

食源性寄生虫主要指的是因食用生食或者半生食物而感染的疾病,比如大家现在喜欢吃的生鱼片、生腌蟹、冰镇螺肉等等,都是传染源。可见,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我们面临了新的问题,专家认为这样发展下去会威胁到多数人的身体健康,对于大陆的食品安全也非常不利。

几十年前男女老少体内几乎都有蛟蛕,现今却很少听说,原因何在?
肝吸虫病是流行最为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主要由华支睾吸虫感染引起。2015年启动的第三次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农村华支睾吸虫感染率0.23%(加权率),推测感染人数高达1517080人。

而感染率最高的地区集中在广东、广西和黑龙江,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导致的。因此专家指出,虽然生食吃起来确实非常的“爽口弹牙”,但是还是适量食用。

爱给中国孩子“吃糖”的科学家

如果说宝塔糖是过去几代人的童年回忆,那么有这样一种“糖丸”,现代的小孩子仍然会食用。这种乳白色的糖丸看起来就像是“奶球”,而它其实是为了防治脊髓灰质炎的。

几十年前男女老少体内几乎都有蛟蛕,现今却很少听说,原因何在?

脊髓灰质炎也叫作小儿麻痹症,这种病常常在7岁以下的儿童群体当中出现。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孩子可能会终生残疾,更严重的会窒息死亡。因此,有一位名叫顾方舟的科学家临危受命,开始了“药剂”的研究工作。

几十年前男女老少体内几乎都有蛟蛕,现今却很少听说,原因何在?

实验当中的顾方舟不仅以身犯险将自己作为了试验品,在I期临床试验阶段饮用了疫苗溶液。还让自己的儿子也服用了疫苗,以此来证明疫苗的安全性。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实在是让人佩服,因此他也被许多人称为“糖丸爷爷”。在他的不懈努力和推广下,中国的脊髓灰质炎状况日渐变好。

几十年前男女老少体内几乎都有蛟蛕,现今却很少听说,原因何在?

“糖丸爷爷” 顾方舟

2000年,经中国国家以及世界卫生组织 西太区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证实,中国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已被阻断,中国成为无脊灰国家。

这就是大陆“最可爱”的科学家,他们不仅为了人民奉献了一生,还设身处地的为祖国的后代们着想。也因此,即使和无数中国孩子未曾谋面,却成为了大家心中永远的“糖丸爷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