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90后”美女代表王君|立足韶关,一聊三农话题就来劲

作者:南方都市报
“90后”美女代表王君|立足韶关,一聊三农话题就来劲
“90后”美女代表王君|立足韶关,一聊三农话题就来劲

人物名片

王君广东省人大代表、韶关市曲江区王杨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科研部主任,曾任韶关市曲江区政协委员。2018年当选广东省人大代表。
“90后”美女代表王君|立足韶关,一聊三农话题就来劲

1月20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王君着正装、佩戴代表证走入会场。这条“路”她走了五年,也思考了五年,“发现问题大家都能做到,但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后怎么解决,去提出一些更好的建议。”

24岁那年,刚工作三年的王君当选首批“90后”广东省人大代表,且是最年轻的一位。初出茅庐、青涩尽显,她开始追寻履职路上的“变”与“不变”。“不变的是代表所肩负的责任,变得更多的,是问题的思考角度更广了、理解的层面更深了。”

立足韶关,扎根“三农”,展现年轻代表风采。尽管“年轻”往往与“阅历低”挂钩,她渐渐明白,“别人对你怎么看,你没办法把握,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去发挥自己的作用”。

谈履职成就

逐级代表接力 让老水库获“新生”

2021年7月19日上午,韶关曲江罗坑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正式动工,总长46.31公里,总投资逾1亿元。意味着这座运行了50多年的灌区老水库,终于迎来“新生”。

时间回溯至2018年,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关于推进罗坑水库灌区改造工程建设,加快对樟市南北引水圳维修的建议》被列为第6013号建议,而后得到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这份建议正是由省人大代表李小娟领衔、王君参与共同提交。该项目于2021年被列入“全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2021-2022年)”实施计划,并得以顺利实施。

罗坑水库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灌区范围均在樟市镇辖区,四条主干渠总长52.681km。灌区原设计面积为4.71万亩,涉及樟市镇10个行政村委,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工程配套不完善。经过50多年的运行,灌溉渠道及渠系建筑物老化问题突出并存在安全隐患,灌溉面积大幅下降,严重制约灌区经济发展和生产安全,改造建设需求迫切。

王君了解到,这些年来,镇、区、市级人大都在推动罗坑水库改造工程项目,由于市级财政资金有限,需要进一步向省级财政争取扶持。“此时我们就需要深入调研了解更多实际情况,具体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才能更好地反馈代表建议。”在她看来,这就是省人大代表的职责之一,通过逐级人大代表接续努力,真正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让过去可能完不成的事情最终掷地有声。

据悉,罗坑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罗坑水库灌区的基础建设,提升灌溉能力,解决樟市镇近3万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鱼米之乡”奠定坚实基础。

“当你坚持不懈地去为民发声,去办成一件民生实事的时候,能感受到的成就感、责任感是很真切的”,王君感慨。

谈关注领域

立足“三农”发展 紧跟青年群体话题

一聊到“三农”话题,王君就来了精神劲。这是她的本职工作,也是她最关心的领域。《关于征占用林地定额指标向山区市倾斜的建议》《关于解决农产品免税政策在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建议》……都是她近年带上会的建议,刻录着她的成长。

韶关团里连任的“老代表”,南雄市坪田镇老龙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刘炳称得上是王君履职路上的“引路人”。履职第一年,王君时常向刘炳请教方法,她回忆称,“开会时她会告诉我们,最主要的是在会上积极反馈平时收集到的群众声音,包括行业发展问题,通过人大这个平台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王君的成长,刘炳自然看在眼里,她真正感受到王君“长大”的时刻,是去年省人代会分组讨论时。“我听了她的发言,语言非常精炼,内容讲解也很到位,紧扣工作报告主题,有很多个人见解”,她说。

作为韶关团代表,王君心系韶关的“三农”发展,聚焦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振兴发展等话题。近年来,受非洲猪瘟影响,生猪价格大幅波动,从事养殖业的王君感受很深,“去年广东的生猪出栏价,最低跌至5元/斤左右,目前近大半年的持续跌价,导致所有生猪养殖企业、养殖户都处于长期亏损及资金恶性循环中。”她由此重点思考:如果长期出现持续性的价格下跌,对生猪产业的整体统筹发展十分不利,对肉产品的稳定供应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她建议政府在防范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时,要及时采取强有力的保供稳价措施。

而作为90后青年代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王君也会关心与年轻一代息息相关的社会话题,通过互联网了解青年群体的想法,并在生活中寻找社会问题的切入点。

例如,网购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购物方式,而快递大量使用的包装袋和纸箱,或许并不利于环境;在点外卖、买奶茶时她又会想,快餐行业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会威胁“外卖族”的健康。这些充满青年特色的观察,都成了她在人大会议上的建议锦囊。

谈青年担当

以身作则立榜样 加强青老代表“传帮带”

“当选人大代表,对你人生的影响大吗?”被问及这个话题时,王君不假思索地回答“大”。

作为90后的人大代表,王君并不认为“90后”的标签会给自己带来困扰,真正困扰自己的或许是自身初期能力的不足,而非年龄。

“与父辈不同,我们出生于改革开放后的90年代,大多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不同,看问题会相对以自我为中心,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王君慢慢领悟到,“无论是90后还是00后,或者哪个年代的人,都是成长环境不同而造就了那一代人,最终都是社会的一员,要回到社会中去生活、去奋斗。只有克服缺点,融入社会,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这是她心态上的转变。

五年的履职历程,王君努力做好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尽可能地多思考、多调研,更全面的看待问题,然后通过履职发挥自己的作用。”也因此,面对来自网络社会的青年发展话题,王君学会不“随风而摆”,“网络上充斥着太多不一样的声音,我们要更好、更有效地鉴别更真实的声音、更急需解决的问题,才能带来更好的发展建议。”

这是王君履职的最后一年。下一届,或许会迎来比她更年轻的“95后”代表,再往后一届,“00后”的代表也可能登上人大舞台。如何推动更多优秀青年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

作为一位“过来人”,王君认为,如果现在已有公共职务,希望能够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并发挥榜样的作用;如果有志于通过“代表委员”等平台参与社会发展,可以积极关注社会发展动向,例如多与朋友讨论公共议题、在各种协会等社会组织中发光发热。“在参与到这些社会事务的过程中,当你真正做成一件实事时,你所体会到的这种幸福感、获得感和社会责任感给你带来的成就感。”她说。

末了,刘炳表示,“年轻代表需要不断学习以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老前辈们也要给年轻人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支持。”青老代表之间的传帮带,既能促进彼此提升,也能让履职路上更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实习生 罗仲廷

摄影:南都记者 董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