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宋惠国用一车高粱米换回25个美军俘虏,团长乐不可支地夸赞他

战场上的故事,有精彩的,曲折的,壮烈的,也有让人拍案称奇的。。。而这个故事却是让人拍案叫绝,也带有一点喜剧色彩。

宋惠国用一车高粱米换回25个美军俘虏,团长乐不可支地夸赞他

宋惠国,山东海阳人,原是国民党第8军的一名士兵,后来起义参加了解放军。入朝的时候,他是38军后勤部汽车18团5连的运输兵。

1951年11月的一天深夜里,天下着大雪。宋惠国接到上级命令,要他将一车高粱米送到前线去。这段时间正是美军对我军后勤线轰炸最为疯狂的时候,

敌人称之为“绞杀战”。

美军一千余架飞机昼夜不停地对我方后勤运输进行狂轰滥炸,目的就是为了切断志愿军前线的补给,依次来打破前线的坚固防线,争取谈判桌上的筹码。

车队趁着夜色快速向前线奔驰而去。当经过原山附近的一个交叉路口时,突然传来防空岗哨的鸣枪示警,所有车辆赶紧将灯熄灭,继续摸索着往前开。这种突发情况对于宋惠国这些运输兵来说,早已经习惯了。

行驶在整个车队最前面的就是宋惠国驾驶的苏联嘎斯车,同他一起的副驾驶是一名新兵。两人各自佩有一支波波沙冲锋枪,宋惠国将枪放在了右手边,以便于随时可以战斗。

宋惠国用一车高粱米换回25个美军俘虏,团长乐不可支地夸赞他

车到了交叉路口,由于一处路牌遭到敌特的蓄意破坏,指示的方向是错误的。天色黑暗又没有开灯,再加上宋惠国急于赶路,没有仔细观察和过多考虑,一脚油门就冲出了己方的阵地,误打误撞把车开到了一公里处的美军阵地上。

当宋惠国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片灯光的时候,感觉到了不对劲,我军阵地在晚上不可能有灯光,那岂不是成了敌人的活靶子了?他再定睛往四周一看,心里暗道一声糟糕,这是敌人的阵地。

宋惠国连忙掉头往回开。但是因为紧张,在倒车的时候后车轮滑到了路边的沟坎里,任凭他怎么加油门、变档,车轮就是打着转上不来。宋惠国顿时急得满头大汗。

偏偏怕什么来什么,在这要命关头,前面又来了一辆罩着篷布的美国大道奇。副驾驶上的新兵紧紧抓住手里的枪,随时准备射击。

美军司机把打着钢盔的宋惠国两人当成了韩国兵,在距离两人不远处停住车,跳下车来,用手比划着表示愿意帮忙拉车。美国人也没想到这辆车是志愿军的。

宋惠国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他沉住气,埋下头,用手比划着示意对方:谢谢,不用帮忙。美军驾驶员再没说啥,打开一个折叠桶顺着山坡下去打水去了。

宋惠国看到大道奇驾驶室的门看着,车也还没熄火,顿时有了主意,悄悄吩咐新兵一番。然后,两人悄悄下了车,一左一右摸到了敌人的汽车后面。

他撩起篷布的缝隙一看,好家伙,满满一车美国兵全都抱着卡宾枪睡得正香。宋惠国心中暗喜,这才是鸿运当头,活该咱立功。他示意新兵一左一右,绕过车头,钻进道奇的驾驶室里。

宋惠国用一车高粱米换回25个美军俘虏,团长乐不可支地夸赞他

新兵端着枪对准了后面的美国佬,一旦被他们发现就马上开火;宋惠国则推挡踩油门,一溜烟地往回开。下过雪的山路打滑,很不好走,一不小心就是车毁人亡。

但这时候的宋惠国心里只想着这一车的俘虏,顾不上那么多,接着照明弹的余光,猛踩油门,一口气冲过了封锁线,把车开到了志愿军的阵地上。整个过程,车上的美国士兵一点也没察觉。

阵地上的志愿军一看冲过来了一辆美国大道奇,立刻抄起家伙一拥而上,发出停车信号。宋惠国大声喊道:“快抓俘虏,车上全是美国兵!”

说完一个急刹车,打开车门,提着波波沙跳了下来,和新兵分头冲到卡车尾部。不用想,这一车美国大兵全部稀里糊涂地成了志愿军的俘虏,足足有25人。

回到团部后,团长乐不可支的夸奖宋惠国:“宋惠国,你这会赚大发了,一车高粱米,换回一车正牌美国货。”

宋惠国因此荣获二等功,成了当时人人皆知的大英雄;他这一段传奇的经历,还被编成了连环画,广为人知。

如果是入朝初期,这一车高粱米的作用不可估量;但是到了1951年底,志愿军后勤部成立已有半年之久,在洪学智的领导下,志愿军建立起了一条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前线将士的补给有了充足的保障,不再是忍饥挨饿。

晚年的宋老英雄居住在成都,80多岁高龄的时候,身体还很硬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