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沈鹏的巨幅对联太造作,不如民间书法家的水平

作为书法创新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沈鹏将书法带到了一条有别于传统的发展之路上。当代书法片面追求形式变化,越来越向西洋美术靠拢,造作、夸张取代了自然、生动,甚至已经出现了抛弃汉字的趋势。尽管如此,创新书家却还在继续破坏传统,又将丑书应用到春联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上。沈鹏最近也写了一幅巨幅春联,挂在他家乡的地标建筑上,但效果却差强人意。

沈鹏的巨幅对联太造作,不如民间书法家的水平

江苏省江阴市在2022年1月19日下午,举行了“新年开门红,一起向未来”春联悬挂活动,地点选在了当地的文化地标建筑朝宗门。91岁高龄的创新书法泰斗、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先生撰、写了一幅5米高的巨幅春联,悬挂在朝宗门城门两旁,内容是:“朝宗纳吉,古邑汇祥云万家灯火;天地迎春,江城融瑞气旷世烟霞。”

沈鹏的巨幅对联太造作,不如民间书法家的水平

沈鹏的春联

这幅春联文字内容还算有些气势,尺幅也足够大,但是字本身的气势却明显不足。在传统书法中,并不是字大、篇幅大就气势足。要想真正有正大之气,还是需要靠道德学养和功力的支撑,单纯追求形式变化的创新书法,很难胜任这样的书写内容。沈鹏先生的这幅对联,显然与古老的城门和春节的气氛并不协调。

沈鹏的巨幅对联太造作,不如民间书法家的水平

挂在朝宗门上的沈鹏春联

从传统书法角度来看,这副对联虽然没有像其他创新书法一样,肆意夸张变形,但却有创新书法的通病——造作不自然。可以说,沈鹏先生的字距离丑书只有一步之遥。这还不是主要问题,最严重的是这样瘦弱、单薄的字体根本不适合写春联,更不适合悬挂在建筑物上。

沈鹏的巨幅对联太造作,不如民间书法家的水平

沈鹏作品

春联要求喜庆吉祥,要取得这样的视觉效果,结体要稳、点画要粗壮。而沈鹏的字,点画细弱,像干枯的树枝,结体也不稳定。传统书法中的结体生动,不是失去平衡,就像一个运动的人,虽然在运动,但是身体却是平衡的,沈鹏的字却像是摔倒在地的人。这样的字与春节喜庆的气氛格格不入。

沈鹏的巨幅对联太造作,不如民间书法家的水平

再说与环境的协调问题,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喜欢在建筑物上题字,既增强了建筑的气势,也增加了文化内涵,恰当的题字好比是建筑物的眼睛,是整个建筑物的灵气所聚,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与雄伟、稳定的建筑相得益彰。能达到这样效果的字,在古代建筑上屡见不鲜。比如武当山紫霄宫上悬挂的几块匾额都厚重、大方,尤其是“云外清都”四个字,既点明了建筑的属性——清修道场,又引发参观者无穷的想象,仿佛穿过层层白云来到大殿前。古人巧妙地运用虚实两种手法,营造了一派仙家气派,整个字与大殿浑然一体。

沈鹏的巨幅对联太造作,不如民间书法家的水平

武当山紫霄宫的牌匾

建筑物上的字属于榜书,有自己特殊的要求,清代书法家康有为在《书镜》中就说:“作榜书须笔墨雍容,以安静简穆为上,雄深雅健次之。若有意作气势,便是伧父。凡不能书人,作榜书未有不作气势者,此实不能自掩其短之迹。”也就是说,榜书最高级的是庄严静穆,再次就是雄健大方,不能像创新书法一样,刻意、造作,书法没入门的人通过刻意造势来掩盖自己的短处。

沈鹏的巨幅对联太造作,不如民间书法家的水平

云外清都匾额

而沈鹏的巨幅春联,既没有静穆的气象,也没有雄健的观感,完全就是在刻意造势,按照传统书法的观点,这就是没入门。如果说字的气势太弱了、缺乏正大之气,小尺幅作品挂在家里,自然没有太大问题,一旦悬挂在建筑物上,很难与高大的建筑物协调。其实不仅仅是沈鹏的字有这个问题,所有的创新书法家,由于片面追求形式,内在的气韵不足,也就是说缺乏正大之气,都不适合写春联、题匾,勉强去做只能平添笑料,依然保持传统审美观的老百姓是不会欣赏这类作品的。

沈鹏的巨幅对联太造作,不如民间书法家的水平

沈鹏的春联就属于这类不受老百姓欢迎的作品,当地的主办方可能只考虑了名人效应,而没有考虑艺术效果。从专业角度来说,这不能不算作一个遗憾。尤其是在江阴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民间肯定有很多能写好这样春联的人,为了虚荣去请一个不适合的创新书家来写,反而破坏了当地的文化形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