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谈谈自己对技术的理解

 人类社会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技术”一词呢?我不是很清楚,也不是文字学家,呵呵。但我查了一下技术在中国古代就出现了,是指技能。和现在技术的解释有点不同吧。至于人们是如何想到这一个词的,我就不得而知了。

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量那是与日俱增啊,多的让人无法去学习去了解。于是我们也变得很浮躁,明明知道这个东西没有学会不是很了解,可就是不去深入思考了,觉得什么东西都能在网上找到。我现在觉得,互联网上很多东西都是垃圾,为什么说是垃圾呢,因为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我现在也发觉自己每天在网上待的时间有十几个小时,可这十几个小时自己都在干嘛了,很多时间就是浪费在了点击网页滑动鼠标上面了,第二天醒来,脑子昏昏沉沉的,昨天干了啥今天却不知道了。我觉得我不仅浪费了时间,更浪费了生命。学技术的人绝不能沉迷于网络,可以借助一下网络。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自己闭上眼睛能把课本上的东西像放电影一样放一遍,可是现在发觉看一本书一天最多就只能看几页,看多了就啥也不知道了。当我静下心来思考原因的时候,我发觉了是知识泛滥造成的。因为大脑处于混沌状态,学什么都是模模糊糊的。网上很多东西看多了是会消化不良的。只有当一个人心无杂念的时候,学习起来才是最快的,效率和效果都是最好的。

学技术更应该这样,大家想学习计算机,我觉得一本书就足够了。不需要太多的书,当你不明白的时候先跳过去,等全部看了一遍之后,在回过头来去攻克那些自己不懂的东西。此时你要做的不是急于去问别人去查书,而是要反复的在脑子思考,自己为啥不懂呢,是本身学不懂,还是自己缺乏经验和实践。当你知道了学不会的原因在哪里的时候就可以对症下药了,该问老师的问老师,该看书的看书,该实践的实践。我觉得做任何一件事都要这样。以前看华罗庚传记时就有这么一句话:要先把书看厚,然后在把它看薄。看厚就是各种各样不会的问题会出来,看薄就是当你不会的东西都差不多解决的时候。因为那时你在翻看这本书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就是随便翻翻而已。

我觉得学技术能学到看什么书都是随便翻翻的时候就学到家了。因为书已经不是书了,而是资料而已,就是大体看看这本书有什么不同的观点,而不用在去研究其原理了。大家有多少人做到这点了。大家也都知道,那些大专家学者教授每年的贡献也不就那么几篇论文吗。而把论文看完之后就知道整篇论文就阐述了一个问题而已。呵呵,为啥人家因为一个问题就可以获得一个大奖呢。呵呵,这就是学技术的最高境界。因为在他们看来,我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就是自己对这个问题还不是很明白,所以才要弄明白写成论文告诉大家。

我们生活学习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吗。我们工作不就是为了解决吃饭的问题吗,如果不工作就能吃饱饭买到好房子谁还工作啊。我们学习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找到好工作吗,如果不学习就可以找到好工作那谁还上学呢。看是世界很复杂,其实就是解决一个个问题而已吗。改革的目的不就是解决存在的问题吗。大家都知道现在金融危机了,可金融危机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大家想过没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