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坦克里上学的经历是什么?《再见还是朋友》的背后,是战争阴影下的童年

作者:灵魂捕手Vicky

又是一年开学季,朋友圈里被一波波孩子到学校发芽刷屏!但在陷入困境的国家,孩子们上学是一种奢侈。塔利班占领的阿富汗仍然处于不断的混乱之中,孩子们更关心的是不要被炸弹误伤,能吃饱肚子已经很开心了!除了中东火药桶,远东地区也一度紧张,孩子们需要维和部队的装甲车才能上学,就像塞尔维亚电影《再见还是朋友》一样。

在坦克里上学的经历是什么?《再见还是朋友》的背后,是战争阴影下的童年

这部电影以科索沃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两个对立的阿尔巴尼亚族人和塞尔维亚儿童的故事。阿尔巴尼亚人占主导地位的科索沃地区在北约国家的支持下,要求独立,塞尔维亚部队撤出,由维和人员取而代之。塞尔维亚孩子内纳德(Nenad)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这个家庭有一个卧床不起的祖父,一个醉酒的父亲,每天坐在水箱里上下学,为牧师玩游戏。这个小男孩渴望与他同龄的朋友,但周围都是充满敌意的阿尔巴尼亚儿童,他们嫉妒内纳德可以坐在坦克里向他投掷石块。

在坦克里上学的经历是什么?《再见还是朋友》的背后,是战争阴影下的童年

但是,孩子之间有什么样的仇恨呢?内纳德把两个阿尔巴尼亚孩子带到水箱里,他们一起在河里愉快地玩水,成为朋友。但是阿什金,一个对父亲在战争中的死亡感到愤怒的大男孩,在游戏中粗暴地对待了内纳德,并错误地开枪自杀。善良的神父把受伤的孩子送回家,却把它变成了一个误会,加剧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仇恨。幸运的是,阿尔巴尼亚的孩子们及时醒来,找到人来营救被困的内纳德,但他们永远分开了。

在坦克里上学的经历是什么?《再见还是朋友》的背后,是战争阴影下的童年

这部电影反映了战争的代价对儿童造成的不可磨灭的伤害。成年人之间的仇恨和敌意给孩子所谓的无忧无虑的童年蒙上了阴影。阿什金在暴力和仇恨中失去了父亲,内纳德不得不躲在装甲车里去上学,没有一个玩伴变得孤独和内向。两个孩子被迫在战争中长大的比喻很有趣,阿什金穿上了他哥哥的皮鞋,拿起枪,但错误地伤害了自己,而内纳德穿着他父亲的裤子,里面充满了滑稽的尖叫。童年不再充满欢乐,但更难分辨悲伤和无助。

在坦克里上学的经历是什么?《再见还是朋友》的背后,是战争阴影下的童年

成人世界更加残酷,科索沃的塞族人被压垮的力度有多大?有很多对比鲜明的画面,阿尔巴尼亚人开枪庆祝婚礼,而内纳德的父亲开枪保护他的牛,但被警察接近并因拥有枪支而被捕。回家的公交车被司机的脑袋撞断了血流,阿姨只能走回家没看到老人的最后一张脸。一个阿尔巴尼亚人在去葬礼的路上的婚礼不得不被绕过,藏在一辆装甲车里,最终塞尔维亚墓地被摧毁,教堂被烧毁,一家人被迫离开他们以前的家!一边是新婚歌舞,另一边是老人死得又冷又伤,这是两个家庭的命运,也是两个民族的命运!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双方当时的立场和情况!

在坦克里上学的经历是什么?《再见还是朋友》的背后,是战争阴影下的童年

影片没有刻意的耸人听闻和苦涩的挣扎,而是用最简单、最真诚的镜头语言呈现出动荡而悲伤的社会背景,人们的生活各种场景,以及孩子们的纯真视角切入,有泪水有温暖和深度!虽然存在民族矛盾、社会偏见、宗教和种族隔阂,但也难以掩饰人性的荣耀,两个不同民族的孩子和解了。但两个对立的民族能和解吗?成人的世界远比儿童复杂!

在坦克里上学的经历是什么?《再见还是朋友》的背后,是战争阴影下的童年

这部电影的结局是,离开科索沃前往新环境的内纳德被同学嘲笑和排斥,他想起了他最好的朋友阿什金,那个阿尔巴尼亚男孩,尽管欺负他,他还是回来救了他。导演没有强迫两国人民完美和解,而是从更开放的角度反思民族问题。世俗的偏见、狭隘的认知、身份鸿沟造成的间隔、冲突与对抗无处不在,但我们依然期待像孩子一样真诚、纯真、善良的心相互尊重、宽容、和谐!

在坦克里上学的经历是什么?《再见还是朋友》的背后,是战争阴影下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