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那些用画笔与世界沟通的孩子

好比他要把一片绿色的树叶画成红色,你不能说这个不对,因为在他心里当下他感觉这片叶子就是炙热的,所以他是用绘画来进行表达和沟通,不要把它看作只是画画,他是用这个企图跟你在对话。

从被退学到当上艺术机构的小老师,自闭症患者捷麟在短短几年内开启了第二人生。

初中毕业后,他在汕头工艺美术学校读了一年。因文化课上有时来不及记下所有的板书内容,他径直走到讲台拿老师的备课本来看,个别老师觉得造成困扰,他就被强制退学了。刚开始母亲哄着他,说学校还没开学,到了10月份又说同学们去外面写生了,你不方便出去,再等等。

但捷麟心里明白,他知道母亲到处替他找新的学校,每次对方说先带过来看一看,过了几天本应给答复却总是等不到回音时,他也能感受到同样的失落。有一次母子俩走到一个中学的门口,刚好遇上放学,看到背着书包的学生们成群而出,捷麟再也忍不住了,当场拼命大哭,母亲手足无措,只好带着他跑到其他地方暂时躲起来。

无望的情绪笼罩下,本就糖尿病缠身的父亲病情恶化,需转到广州住院治疗,一家人便从汕头搬到广州。在身边热心人的介绍下,广州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陆续报道了捷麟一家的境况,陌生人的捐助让他们缓减了许多医疗费的压力,捷麟的绘画天赋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2015年,WABC(无障碍艺途)的创办人苗世明来到广州,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中国的梵高,了解了捷麟的成长故事并看过他过往的画作后,苗世明确定这就是他要找的人。在那之后,捷麟不仅通过绘画表达自己难以开口的心声、排解内心的忧愁,更在友好的氛围中激励了许多与他一样身患自闭且热爱画画的孩子们,到如今,他的画作影响、感染了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让他们在生活的平凡中仍能发现美好与梦幻。

那些用画笔与世界沟通的孩子

▲ 绘画中的孩子(图/《用五年 说一声谢谢》视频)

画笔的安慰

8岁时捷麟跟着母亲去北京星星雨(国内首家专门为自闭症孩子家长做培训的机构)参加学习,家长们在台下做笔记,他也拿个小本子写写画画,不同的是别人都是纯文字,他却把整个场景都画了出来,旁边再加上文字说明,连老师在讲台上教孩子用的水果等模具都画得清清楚楚。

回到汕头后,母亲王巧如辞掉了在高中教历史的工作,专心陪伴、照顾以及教育这个到了七八岁都没开口讲过一句话,多动、爱往窗外扔东西的孩子。90年代末几乎没有人知道“自闭症”是什么,在一片费解的目光中,有些不怀好意的声音数落她只会生不会教,把孩子溺爱成这样,甚至恶毒地攻击她上辈子做了恶事,这辈子遭报应生了这么个儿子。

在难以忍受的谩骂中,王巧如想到自己不能倒下,只有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对于这些不同寻常的症状,王巧如从不遮掩,她声音轻甜,不厌其烦地向旁人解释孩子的情况,请求他们包容的同时也尽力打消他们异样的眼光。她带着自豪的笑容,“宣传”孩子身上其实也有很多一般人没有的闪光点,虽然他不会讲但他会写,而且很爱画,只要拿起笔和纸,就能安静地画好几个小时。

从一岁半、小手能握住笔开始,画画便成了捷麟生活的大部分内容。许多个夏天的夜晚,伴随着遥远的海风,还在当老师的王巧如会拿些粉笔回来,牵着他去天台,蹲在水泥地面上尽情挥洒。那时她便发现捷麟对数字很敏感,从此有意识地教他画数字,逐渐延至加减乘除的算法。在户外的时间,不论是玩跷跷板还是上下楼梯,王巧如都会抓紧一切机会在孩子耳边一直“1234”地数数,加强语言刺激,以至捷麟在小学期间,对数学非常得心应手,还曾被选作代表去参加区里的数学竞赛。

因着这份豁达与开朗,她逐渐成了周围人寻求开导的对象。她常跟一些对管教孩子感到气馁的年轻家长说,“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我们的孩子,你的行为就是一个示范,如果你一直看不起他、咒骂他,周围人也会跟你一样;但是如果你一直在赞美你的孩子,爱护他,发现他的优点,孩子便有信心,会漂亮地进步,周围人也会跟你一起来爱护他甚至崇拜他”。

打小她就喊捷麟为“帅哥”,同学们听见了也跟着叫帅哥。小学期间,捷麟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记忆力,随便说一个年月日,他都能告诉你那天是星期几、农历是多少甚至天气如何;说一个手机号码,他不用拨打也能记住,因此班里同学都带着惊讶的眼光对他非常友善,也常常把自己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告诉他。

有一回他跟着母亲去拜访小学校长,回来以后就把去校长家这件事情画了出来,不仅画出了校长的房子,连旁边不打眼的一些小房子也都精确地画了出来。旁人见他有这份天赋,纷纷建议王巧如赶紧找个绘画老师加以辅导,但王巧如想,自己并不是急于把他培养成一个画家或是书法家,他想倒着画、斜着画,怎么画都可以。如果贸然请一个不理解孩子状况的老师,可能面对他无声的反应会恼羞成怒,强行指导甚至有可能磨灭掉他这一点点对外界灵敏的感知。因此她怀着不知来路的信心笑着回应同事,“捷麟是在等一个懂他的老师出现”。

冰冷世界里的火热

在一个儿童的绘画天赋被小心呵护的同时,许多年后“懂他的老师”正在遥远的北方读书,从央美毕业后,苗世明因策划一个“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展览接触到自闭症患者、脑瘫患者和唐氏综合征患者,并被他们笔下的世界深深触动,从而在2009年创办了帮助特殊人群绘画的公益组织WABC。

几年后,他来到捷麟面前,向捷麟妈妈保证,自己会在充分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培养。每个月,机构会给捷麟一笔基本的生活保障补贴,平日画画所需的画材画具,机构也都会免费提供。在这之前,由于买不起正规的颜料、纸张,捷麟的画具来源五花八门,有时是邻居送来的过期挂历,有时是广告用纸,有时是青年文化宫或美术培训机构的赞助。

物质上的稳定供应只是一方面,WABC更重要的是为这群孩子营造了一种安全舒适的氛围。成为机构的签约学员后,这些年来,王巧如明显感到捷麟身上的变化。“他可以这样自在地去画画,真的是一种疗愈,所以他的情绪比以前更加稳定了,整天笑嘻嘻,非常开心,心情好了,在家里还会帮我做很多家务。”

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她偶尔会找一些便宜的旅游团,带儿子到外面接触大自然。如今出门,捷麟总是很乖、很喜悦,让母亲少了许多顾虑。面对团里同行的陌生人,王巧如也会利用机会,向他们介绍儿子的状况,让更多人了解社会上其实有很多这样的孩子,说完还会把捷麟的画作展示给他们看。有人听了表示自己此前已有所了解,有人则说从没接触过,但现在明白了,还会很配合地说这个孩子真的很不简单。

旅途之外的日子,捷麟要么在家画画,要么每周三次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去机构画画。有一回天气特别好,在去机构的车上,他看着窗外,对妈妈说今天想要画一个冬天的大海。之后他画了一个很大的太阳从海面上升起,暖黄的光束占据了半面天空,海面上浪涛翻涌,几艘小船正驶于浪尖。他指着船上比浪还小的人说,这是早晨,他们要出海捕鱼了。王巧如听了心里很感动,她看着这几个瘦弱单薄却丝毫无惧风浪的身影,站在船头对前方充满了向往,远处是升起了一半的太阳,很快将迎来更大的光芒——仅仅是观画的自己仿佛也得到了疗愈。

那些用画笔与世界沟通的孩子

▲ 捷麟的作品《冬天的大海》(图/《用五年 说一声谢谢》视频)

2017年8月底的一天,也是在去机构的路上,王巧如像平时一样打开朋友圈,突然被眼前的刷屏给震住了。许多人通过“小朋友画廊”的公益活动购买了捷麟的画,参与那次公益活动的36幅画作中,捷麟个人提供了三幅:明艳泛紫、白色笔点肆意跳动如繁星闪烁的《大海》最受欢迎,苗世明从中感受到了对自由的向往,他把这幅画印在了自己的名片上,另外两幅是《春之夜》《冬之蕴含》,三幅画的点击量高达560万。

画作的名字通常是王巧如看过之后起的,比如《冬之蕴含》,她在一片被雪覆盖的山林间看到捷麟很奇妙地用一些红色进行点缀,“所以我对他这幅画的解读就是,冬天我们会觉得很萧瑟,很寒冷,但是在冰冷的世界里面,仍然有生命的力量在跳动”。

AI造梦

五年前的那场刷屏公益,对于参与者尤其是发起者而言记忆犹新。“小朋友画廊”的主创成员之一黄暄至今还记得,当时在腾讯公益平台上发起的这场线上筹款活动,仅过了六个小时就筹满了目标金额1500万元,同事们对此完全没有具体的预期,只觉得这笔不算小的金额怎么样都要经过一两个月才能筹到。

那一年腾讯“小朋友画廊”的出圈对内部人员而言,更多的是标志着腾讯美好公益的开端。据黄暄回忆,从那一次开始,大家希望摆脱公益活动“苦穷惨”的片面印象,在做公益的同时也能传递美好,从而发起了“小朋友画廊”的公益活动。

黄暄从四五岁起学习国画,后来又陆续学习书法、工笔画、油画,大学也就读于艺术学院,在去做志愿者时,机构的老师对她的绘画水平毫不怀疑,事前的培训中更多是在强调与孩子们相处的基本原则,比如第一不要贸然跟他有肢体接触,第二不要强行指教他要画些什么,而是要耐心引导,让他发散自己的观察。“好比他要把一片绿色的树叶画成红色,你不能说这个不对,因为在他心里当下他感觉这片叶子就是炙热的,所以他是用绘画来进行表达和沟通,不要把它看作只是画画,他是用这个在跟你对话。”

几次相处后,黄暄渐渐了解了孩子们,他们往往需要两个小时之后才会慢慢地建立情感,甚至有可能在最后一刻他才会跟你相视、跟你笑一下,或是拍照的时候站到你身边,她总结道,“这是他们跟普通孩子很不同的一点,他们需要时间,也需要一个安全的距离”。

2021年4月,腾讯把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纳入公司战略,并成立了SSV(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在构想可持续公益时,黄暄提议再一次携手当年的那群“小朋友”,让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看看他们的成长与变化。这五年来,腾讯公益与WABC保持着长期合作与沟通。黄暄也一直持续关注着WABC,自从1500万的募捐款下达到机构后,看到他们陆续在十几个城市开设了分点,并让13000多名像捷麟一样的儿童感受到艺术疗愈的工作,她切实感受到,公益的一次捐赠也许只需要几秒,但后续汇集产生的影响却是源源不断、超出预料的,相比于一次性的捐助,可持续的关注与发展对于公益事业更是至关重要。

从2017年开办“小朋友画廊”这样让用户轻松参与的“指尖公益”以来,腾讯公益又推出了“捐步数”等“行为公益”概念,就是说做公益不再局限于捐钱,一张微笑的照片、读书的一段时间、行走的步数都可以捐。作为创意人的黄暄想到,如果一个人连做过的梦都能捐,那会是多么奇妙的一件事,因此将自闭症儿童的画作与捐梦相结合,发起了“画说梦想”数字公益项目。

2022年1月23日上线的“画说梦想”小程序中,用户输入一句梦想即可生成一幅画。学习了大量WABC机构儿童的画作后,AI将用他们的笔触与色彩绘制属于你的梦。据黄暄介绍,画作生成后平台还会根据你的梦匹配一个相关的公益项目。假设输入的是想明年去旅行,AI可能会生成一幅海边的图,这时平台便会连接到海洋保护的项目。用户可以选择捐赠1块钱给这个公益项目,同时将自己的梦想画作升级为一幅NFT数字藏品。同样是花一块钱,“你的一个梦就可以帮助另一个相似的梦,我们叫做以梦助梦”。

那些用画笔与世界沟通的孩子

▲ 星星的孩子小玮在接受媒体采访

五年过去,活动中的参与者都在不断前进。孩子们成长了,从“小朋友”变成了AI的“小老师”,从受助者变成了助梦者。在黄暄看来,角色的转变是故事最动人的地方。时隔五年,再结合“小朋友”画作发起“画说梦想”背后,是在思考如何用科技和技术做公益,来践行科技向善的美好愿景,也通过AI学习算法,将小朋友画作中单纯有爱的绘画基因延续,让这份爱能通过科技的转化帮助到其他公益项目,助力实现更多的梦。

公益的目的不仅是发声

在今年的“画说梦想”公益活动中,为腾讯提供外部技术合作的是加密艺术家宋婷,她毕业于清华的人文科学实验班,由于在语言学导论这门需要大量运用Java编程的课上表现突出,为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打下了基础,成为经常参加黑客马拉松编程比赛的文科生。

从2018年开始她便尝试使用AI进行艺术创作,这次的公益项目中,她运用到了深度学习的style transfer(风格迁移)模型,以及对抗生成神经网络的算法。按照这个方式,工程量可以理解为像接力棒一样,分成好几段,不断地跑数据。之所以要这般大费周章,是她和腾讯SSV部门成员共同的坚持,如果仅仅是输入一句话直接对应匹配一张儿童现成的画作的话,事情会变得简单许多,但也失去了一丝诗意和巧妙,更重要的是,无法让大众与孩子们产生更紧密的、共同创作的连接。

除了实现AI绘画,宋婷还运用区块链技术,让用户可以直接保存图片,也可以选择让作品生成NFT,放上腾讯至信链。在宋婷看来,区块链的核心也是关乎人与人的连接。几年前她做过一个名为“hear”的全球弱势儿童公益画展,在各地NGO的协助下,遴选了叙利亚难民儿童、不丹贫困地区孩子、艾滋村遗孤以及自闭症孩子们的画作运至北京进行展出。

策展的时候,她将最喜欢的一幅叙利亚少女的画放在最中央,画作内容为一只配色鲜明的猫头鹰。宋婷后来了解到,女孩一家在战争期间从叙利亚偷渡到希腊,过程中船翻了,女孩的妈妈不幸去世,她在这幅画里表达自己的心声,希望妈妈在天堂的家门口也有一只猫头鹰,因为猫头鹰在叙利亚文化里面象征着好运。

看过许多弱势儿童的画作后,宋婷感到孩子们的心都非常纯净,并且他们在面对一些人生苦难的命题时,往往表现得比很多成年人都勇敢。她也曾在本科期间前往柬埔寨,为当地苦于生计、提供性服务的少女们普及卫生知识,切身体会到在固化的都市生活之外,更广袤的世界里还有很多的孩子,正经受着深重且真实的苦难。

疫情期间,尽管物理空间受限,但只要保持心的共情,就不至于跟这个世界彻底隔绝。在宋婷看来,公益的魅力不仅在于找到更多能够解决难题的人,也在于让这样的问题被更多的人知道,“这样的话它变好的可能性会增加”。

五年前的“小朋友画廊”活动成功开展之后,常常有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来向黄暄道谢,因着这些正面美好的宣传,让他们在亲戚朋友面前终于有了尊严。过了大概有半年,她还偶尔会在公交站、地铁站,瞥见身边陌生人的手机屏保用的恰恰就是活动中的某幅图片。

每当这些时刻,她都会由衷生发出暖心的成就感。在那之后,每次和身边认识的人聊起相关内容,很多人的第一句话反应都会说“他们好像画画特别厉害”。简短的一句口头上的肯定已经让黄暄感到十分不易,她知道要消除歧视、改变大众的共同认知,这个过程里包含了多少人的付出与坚持。

但显然,她与团队的同事并未满足于此。“公益的目的不应当只是让他们得以发声、让大众听见,它应该是可持续的关注。我们有更大的愿景是借由技术赋能,用技术新公益拓展更丰富的公益场景,让弱势群体也能有机会帮助更多人。”

为了训练AI,团队的成员在活动上线前需要进行频繁的测试,黄暄输入的梦想比较抽象,“希望明年能够顺利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由此生成了许多不同的图画。其中她最喜欢的一幅,正好是AI学习捷麟那幅渔民出海的画作的成果,画面主体依然是蓝白相间的浪涛,巨大升起的太阳不见了,化作了右下角一抹花瓣状的黄色,她将这幅画选作活动推广片《用五年 说一声谢谢》的主角画,随之生成的图语上写着:一颗石子,也能在海里掀起浪花。

▲ 《用五年 说一声谢谢》

那些用画笔与世界沟通的孩子

为了感谢大家的支持

《画说梦想》AI的“小老师”捷麟

专门创作了虎年系列红包封面

那些用画笔与世界沟通的孩子

别着急划走,还有惊喜!

北京中轴线首个数字形象

“北京雨燕”带着Q猛虎来啦!

北京市文物局联合腾讯

推出新春限定“北京中轴线”红包封面

独一无二的北京雨燕

与Q猛虎一静一动

形成有趣的对比

寓意抢到这款红包封面的幸运儿

新的一年如虎添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