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五“虎”临门丨新春寻“虎”迹,细数银行博物馆“虎宝贝”不亦乐虎!

文│陈培卿

五“虎”临门丨新春寻“虎”迹,细数银行博物馆“虎宝贝”不亦乐虎!

作为中国的传统工艺,憨厚可爱的泥人“阿福”一直受到老一辈人的喜爱。工行第一代福娃的设计灵感便来源于“大阿福”,造型简练,盘膝而坐,面型饱满,眉弯目秀,鼻直口方,头梳菱形发髻,笑盈盈,胖墩墩,着实喜庆。尔后,带有属相特色的“生肖娃”被逐年推出,眼前这个可爱的虎年娃娃,头戴虎头帽,手托金元宝,胖乎乎的小脸蛋儿泛着红晕,胸前的肚兜小袄印着工行Logo,很喜气,很中国,很ICBC。

再过几天我们即将迎来壬寅虎年,不妨让我们跟随福娃的脚步,一起到银行博物馆寻虎去!

瑞虎迎春:虎年生肖银币

五“虎”临门丨新春寻“虎”迹,细数银行博物馆“虎宝贝”不亦乐虎!

生肖文化是大陆特有的传统文化之一,生肖币历来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是收藏市场的“宠儿”。这不,“一币难求”的虎年普通纪念币妥妥成为今年收藏市场的“爆款”。其实,除了普通纪念币,每年人民银行还会推出生肖系列金银纪念币,数种不同的风格与规格,满足不同收藏群众的需求。眼前这枚虎年生肖纪念银币发行于1998年,为12盎司大规格银币,直径8cm,正面为长城八达岭楼景,气势磅礴,与虎年生肖相得益彰,背面为胡爽庵所绘的一只回首长啸的猛虎,币面刻画细致,展现了百兽之王的威严。

金虎进宝:吴寿谷《踊跃生新风》

五“虎”临门丨新春寻“虎”迹,细数银行博物馆“虎宝贝”不亦乐虎!

画家吴寿谷以画虎名重艺坛,他的虎画,以重彩画法,经过大胆的创新,给老虎赋予了近似真实的本色色彩,形成独具一格的吴氏虎画特点,不论是布景还是虎的造型,都属当代绘画之上乘。知名画家谢稚柳曾评价其虎画,说他“眼前有虎,胸中有虎,笔下有虎”。

眼前的这幅虎画,为吴寿谷于八十年代初专为全国储蓄书画展所作,画中猛虎吊眼金睛,虎牙尖锐,气势非凡。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批闻名遐迩的书画大师受邀为储蓄宣传挥毫,把书画的意境与发展储蓄的意义融合起来,寄情于笔端,勾勒出一幅储蓄利国利民之美景。

福虎呈祥:东方汇理银行纸币

五“虎”临门丨新春寻“虎”迹,细数银行博物馆“虎宝贝”不亦乐虎!

说到老虎,不得不提被视为吉祥神兽的白虎。在印度,珍稀的白虎更是被誉为国宝,与白象、白牛一起,是高贵的象征。在银行博物馆所藏的一张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上海地名券拾圆面值纸币票样上,我们便可见到这珍贵的印度国宝。该张纸币印刷精美,存世仅发现两张。

或许大家会有疑问,明明是家法国的银行,所印制的纸币为何会具有如此浓郁的印度风。原来,法国人很早就希望从事东方贸易,早在1664年,便在印度成立贸易公司。1875年,法国政府为拓展和加强对法属印度支那的贸易和经济控制,成立了东方汇理银行,总部设于巴黎,在印度支那的主要城市均设有分行或代理处,1899年把分行开到上海。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法国银行的纸币会印有印度国宝了。

灵虎送福:奉邑晋德钱帖

五“虎”临门丨新春寻“虎”迹,细数银行博物馆“虎宝贝”不亦乐虎!

眼前的这只虎,或许是银行博物馆里可见的最小的虎了吧,它印于一张清代的钱庄票上,形象则出自中国非常有名的《二十四孝图》中的“扼虎救父”的故事。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孝道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为元代郭居敬编录,由历代二十四个行孝故事组成,后被配以图画,称其为《二十四孝图》,是大陆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和孝道的通俗读物。由钱庄自行设计、印制的私钞,虽然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流通,但制作一般非常讲究,不论是书法字体、斑纹图案、都会追求艺术上的美感和文化的传承。虽说眼前这只印于私帖上的虎为一只恶虎,却也展现出了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之美。

玉虎送财:“虎符”,骑缝章的鼻祖

五“虎”临门丨新春寻“虎”迹,细数银行博物馆“虎宝贝”不亦乐虎!

中国古代对于虎的形象十分崇拜,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就会用黄金刻一只老虎,称为虎符。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背部刻有铭文,分为两半,每半面虎符背面都有榫卯,唯有同为一组的虎符才能合在一起,两半勘合验真后,便成为调兵的信物。

钱庄、银行使用的骑缝章也是同样道理。钱庄的票据多为手工书写,怎样防伪,除了手书外人难以看懂的“草码”外,靠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印章,有骑缝章、押款章、抬头章、落地章、防伪章等等,不同的印章盖在票据不同的位置上,其中骑缝章盖于票据与留存副本间,两者必须对上,否则票据不予兑现。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