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毛主席诗词鉴赏(十八)

作者:瑞雨东端
毛主席诗词鉴赏(十八)

如梦令

元旦

一九三O年一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解词】,1:如梦令:是一种旗牌,是五代时期后唐的庄宗(即李存勖xu)创制的曲调,本名“忆仙姿”,因词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化烟重”的句子,便改称“如梦令”,后来又名“宴桃源”、"无梦令”、"如意令”等。

2:宁化,在福建省三明市,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东麓。

3:清流,地处福建省三明市,武夷山的南侧。

4,归化,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东麓。

【时代背景】一九二九年红军主力东征,建立了闽西根据地,九月打下福建上杭县。但当时红四军内部在建军原则及建立根据地等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毛泽东在六、七月间被迫离开红四军的主要领导岗位。三个月后,党中央纠正了红四军前总指挥的错误,十一月毛泽东便回到红四军,重新担任主要领导。十二月底,毛泽东在上杭的古田村主持召开了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他亲自起草的决议在会上通过,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决定”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次会议统一了思想,巩固和发展红军及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革命力量的壮大引起反动派的极大恐惧。在这次会议起间,蒋介石策动江西的金汉鼎、福建的刘和鼎和广东的陈维远等反动军队组织了“三省会剿”,向闽西根据地发动进攻。为粉碎敌人的阴谋企图,会议决定:红四军进行战略转移,由地方武装留在闽西坚持斗争,毛朱带领红四军分头向江西方向进军,到江西去开展游击战争,扩大革命根据地。一九三O年春,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一部分从古田出发,向北经连城、宁化、清流、归化等地,越过武夷山到达江西。"三省会剿”再次宣告破产。这一天正好是农历正月初一,过去称这一天为元旦。红军战士欢度春节,庆贺胜利,气氛非常热烈。毛泽东也很兴奋,回想一个月来的征战,从闽西到赣南一路艰险跋涉的情景又浮现在诗人眼前,即兴吟出这首诗词。

【艺术鉴赏】 这首词写法 的主要特点 是由近及远,用白描手法,展现了一幅十分状观的进军画卷。行军的急速、隐蔽与艰难的特点。词的开头三个地名,勾画出这次行军的路线,简洁有力,充分表达了行军的神速。这是一种新颖而别致的写法,在诗词中前所未有的。词中所列出三县,不过是作为典型而已。沿途"路隘”、"林深”、“苔滑”,困难非常多,为出奇不异,才决定走这条敌人想不到,比较艰难的路。当然所有这些困难是不足以阻挡住英雄红军前进的。这两句词共12个字,两字一顿,尤其是第二句还是由三个主谓结构的词组所组成的,这样写节奏明快,正好和行军的急促相吻合。读起来铿锵有力,仿佛身临其境。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是由近及远的过渡句。用一问一答的句式,明确指出这浩荡大军前进的方向。古田会议开过后,红军气象一新。为了突出“今日”不同于古田会议前,毛泽东特地在这里设问"今日向何方”,使人精神一振,紧接着回答“直指武夷山下”,铿锵有力。“直指”二字,充分表现了坚定的信心和必胜的把握。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作者率领红军到达武夷山,登高远望,只见山下红旗在苍松翠柏之间迎风招展,滚滚洪流,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挺进。这是一幅十分壮丽的图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鼓舞性。

另外,用词高度概括和具体描绘相结合,既简练又具体形象,富于变化,读来韵味十足。“宁化,清流,归化”,就把三县的行军路线写明了。“直指武夷山下”一句写出了到达行军的目的地,何等干脆。"路隘林深苔滑”、“风展红旗如画”,描写细致入微,将当时的情景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毛主席诗词鉴赏(十八)

毛泽东在延安同农民亲切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