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家长的哲学】三去必有一归【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xiázhé),善数(shǔ)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ji

作者:杏林谢记

【家长的哲学】三去必有一归

【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xiá zhé),善数(shǔ)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本章一连出了五个善: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以善行为例,是把善行当成一个字看呢,还是当成两个字看?

当成两个字看。善于行走的人不留痕迹,善于言说的没有过失,善于算卦的不用筹码,善于锁闭的不用栓销,善于打结的不用绳索。

当成一个字看呢,善行没有行迹,善言没有破绽,善数无需筹策……

本章的文眼是“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这几乎是无边无际的慈爱,跟以德报怨的意味相同。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zhǎng)。故大制不割。

深知雄强,安于慈柔。深知明亮,安于暗昧。

大制不割是隐形文眼,陈鼓应翻译为:完善的政治是不割裂的。陈先生这个翻译带有些许含混,我以为完整的翻译应该是:完善的政治,在内部是不割裂的,与传统是不割裂的,与世界是不割裂的,与时代更是不割裂的。

大制不割,就是”有物混成",就是作战部队的“混成旅”,步兵、炮兵、天兵、水兵、工兵、装甲兵、医务兵、通信兵、雷达兵、勤务兵、炊事兵……混成一体,战无不胜。

【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歔(xū)或吹,或强或羸(léi),或挫或隳(huī)。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一个当父母的,年过四十,还没有心力和能力读书,更没有机缘读《道德经》,这确实人生的一大亏欠。假如从沧海里挤压出一粒粟米的空间,假如从黑洞里挤压出一个毫秒的时间,我希望当父母的把《道德经》的第二十九章读到了,读通了就好了。

早读早好,现读现好,困苦危难时读,亦有解困济苦的好。

一百年前没有你,一百年后亦没有你,你我皆是天地过客。所以,世间万物,我等皆一毫而不能取。孩子是自己的未来,是自己的全部,是自己的天下,但是你不能有取为己有的私心,你既不能把他捏在手心里教育,也不能把他端在手掌里教育。

孩子是天下神器,当父母的万不可一厢情愿,强作妄为。一旦没有节制,强作妄为,结局必然是:你想亲近他,却是失去他。你想成就他,却是祸害他。

本章的文眼是“去甚,去奢,去泰"。前文书我说过,一个人只要知道看事物要一分为二,爱而知其恶,恨而知其好,这个人就不是个傻子。今文书我想说,一个当父母的只要在欲念起来时,懂“去甚,去奢,去泰",就还是个好爹好妈。

去甚,就是去偏执心、去执着念。

去奢,就是去富贵心、去名校心。

去泰,就是去懒惰心、去放任心。

三去必有一归。既不偏执,也不贪求。既不懒惰,也不放任。这个家就是好家,这个妈就是个好妈,这个娃就是个好娃。到得你七十岁的时候,孙子会绕在膝下,儿女会牵手而行。你想的不就是这吗?俗语云:

北大清华,浪迹天涯。升官发财,掉光头发。

妻贤子孝,混得不差。

儿孙满堂彩,天下第一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