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暗示”的可怕力量,这3句话永远不要对孩子说…

作者:注意力训练专家

有很多家长,都特别喜欢给孩子贴“标签”。

比如看到孩子一道题没做对,就说:

“你脑子怎么转不过来弯呢?这题多简单,真不是块读书的料。”

看到孩子跑的不如别人快,就说:

“看你这手脚不协调的样子,一点运动天赋都没有。”

也许说这些话的时候,家长是半开玩笑着说的,并没有想要责骂孩子的意思。

但我还是奉劝大家,不要再说这种话了。

“暗示”的可怕力量,这3句话永远不要对孩子说…

倒不是因为这些话有多么过分,而是因为孩子还小,正处于性格塑造的关键期。

家长任何一句鼓励或是责骂的话,都会给他形成极强的“心理暗示”。

尤其是那些相对负面的话,孩子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每次他做数学题的时候,就想起妈妈说他“笨”的话,从而不敢下笔做题,开始逃避、拖延。

这种暗示的影响,会伴随孩子很长时间,甚至是一生。

前段时间,中国青年报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在参与调查的2006名青年人当中,有超过90%的人表示,自己受到过父母的“打击式教育”。

接近60%的人认为,这种被打击的经历让自己缺乏自信,容易自我否定。

“暗示”的可怕力量,这3句话永远不要对孩子说…

这种打击式教育,说白了就是一种不断给孩子施加负面心理暗示的行为。

总是对孩子说这不行,那不行。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真不行了。

但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把对孩子说的“真笨”换成“真棒”,对孩子的改变将是巨大的。

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过一个叫“雅各布·巴内特”的孩子。

他智商高达170+,比爱因斯坦还要高。

“暗示”的可怕力量,这3句话永远不要对孩子说…

8岁时,他就自学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并到印第安纳大学物理系旁听;

10岁时,他又被世界顶尖的理工科大学,普渡大学录取;

13岁时,他发布视频公开反驳“相对论”,在美国各大媒体上掀起轩然大波。

但就是这么一个举世罕见的物理学天才,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问题少年”。

雅各布2岁时,就被确诊为阿斯伯格。

他的动作协调度很差,甚至到了十几岁,还是连鞋带都系不好,不管去哪,都只能穿着人字拖。

他的社交能力也几乎为0,很难与其他小伙伴进行正常的交流。

“暗示”的可怕力量,这3句话永远不要对孩子说…

很多家庭在面对这样的孩子时,都会表现得心灰意冷,甚至放弃对孩子的培养。

但雅各布的妈妈一直没有放弃,而是一直陪伴着他,鼓励着他。

在发现他对物理知识有很大的兴趣,就引导孩子多往这方面发展。

再后来,在妈妈的鼓励下雅各布也变得更加自信,觉得自己有能力去做好这件事。

也因如此,才有了现在的“天才儿童”雅各布·巴内特。

这3句话千万别对孩子们说

俄国心理学家巴普洛夫曾说:

“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父母的任何言行,都可能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

总是说一些贬低孩子的话,会让孩子越来越觉得“我就是那样的人”。

尤其是下面这“暗示”几句话,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最大!

01.“你也太笨了!”

孩子和花花草草一样,每一“株”的生长节奏都不一样。

有的孩子长得快,有的孩子长得慢。

但我们不能因为孩子长得慢,就经常给孩子灌输类似“你真笨”这样的概念,这会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开始变得不自信。

那样就算他是个有潜力的孩子,也会在打击声中,一点点失去表现自己的欲望。

“暗示”的可怕力量,这3句话永远不要对孩子说…

02.“你怎么跟你爸一样?好吃懒做!”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一点没错。

在孩子的心中,也会事事以父母为榜样。

但有些家长在发生矛盾的时候,会经常用语言攻击彼此。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会经常把另一把拉出来,当成“反面典型”。

这样做会给孩子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

降低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亲子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总是会想自己是不是像家长说的那样,变得自卑、挣扎

夫妻双方有矛盾很正常,但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来吵。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尽量像孩子展示家长好的一面,可以说:

“真棒!像爸爸一样,有力气,懂关心人!”

“好孩子,像妈妈一样有爱心,懂礼貌!”

多给孩子这种积极的暗示,孩子也会变得更加懂事,更加努力。

03.“才考这点分,骄傲什么?”

很多人喜欢用“打击式教育”来教育孩子,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却不买账。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本质上,这是两种教育理念的冲突。

孩子认为,自己做得好了就应该得到表扬,这样他才能更有动力去做。

而家长则认为,孩子做的固然不错,但还有进步的空间,就要再多鞭策他才行。

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孩子不是谁的附属品,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

不如就按照孩子的逻辑来做做看,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多给孩子一些赞赏,让孩子感觉到“我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等到孩子遇到困难了,我们再想办法引导孩子也不晚。

“暗示”的可怕力量,这3句话永远不要对孩子说…

如何给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我曾看过一档有关亲子教育的综艺,里面有这么一个桥段让人印象深刻。

嘉宾傅首尔在陪一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觉得他非常认真,便出声夸赞他。

但孩子却委屈说:

“我妈妈说我不好,天天说。”

“暗示”的可怕力量,这3句话永远不要对孩子说…

因为他的妈妈认为,自己总是夸他的话,会让他“骄傲”,不能再认真学习了。

这就导致孩子无论是在节目中,还是平时的生活中,都表现得极为不自信。

其实这就是心理暗示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

傅首尔也发现了这点,便开始鼓励孩子:

“你知道你妈妈为什么给你布置这么多作业吗?

因为你太聪明了,做作业就是这么的简单,你算得跟傅老师一样快,在古代都可以赚钱的。”

孩子听了这些话后,明显变得高兴起来,写作业的速度也加快了,没一会儿就全部做完。

他妈妈在看到孩子的举动之后,有些不敢相信:

没想到不去催孩子、不去骂孩子,他也能完成作业,而且速度更快!

这就是“积极暗示”的力量。

“暗示”的可怕力量,这3句话永远不要对孩子说…

所以要想让孩子变得更主动,一定要学会欣赏孩子。

发现孩子的长处,然后鼓励孩子,提升他的满足感和自信心。

这样他才能时刻保持一颗拼搏进取的心,迎接未来的每一次挑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