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柳倪之争"过去20多年,被联想解聘的倪光南,83岁仍为中国芯奔走

作者:奈落堇梦
"柳倪之争"过去20多年,被联想解聘的倪光南,83岁仍为中国芯奔走

1995年6月30日,联想集团召开了一场特殊的内部会议,中层以上管理者全部参与,柳传志在台上悲伤地宣布解除倪光南院士在联想的总工兼董事之职。

讲话完毕后,倪光南起身,默默鞠了一躬,随后转身离去。这场会议,走出了自主创新、研发技术的联想,留下了深陷市场争夺战的联想。

初出茅庐

1939年,浙江宁波战火纷飞,人民生在日军的邪恶铁蹄的践踏之下,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倪光南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降生了。

"柳倪之争"过去20多年,被联想解聘的倪光南,83岁仍为中国芯奔走

倪光南

父亲母亲深深地期盼着抗战胜利、祖国复兴,倪光南受到父亲母亲的影响,对于“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这样的道理深有体会,很小就有发展祖国科技之志向。

倪光南说:“从小我就很内向,不爱说话,但是喜欢动手制作玩具电机、航空模型、无线电接收器,拆拆装装,很有乐趣。”

正是因为这些“乐趣”的影响,1956年,17岁的倪光南进入南京工程学院,就读无线电专业,在他身上,天赋和努力争相斗艳,5年的学习生涯,他年年考到满分。

"柳倪之争"过去20多年,被联想解聘的倪光南,83岁仍为中国芯奔走

1961年,倪光南毕业,其毕业设计脉冲编码通讯让一众老师为之惊艳。中科院计算所第六研究室将倪光南收入麾下,倪光南从此走上了计算机研究之路。

计算机研究所刚成立时,人才十分欠缺,此时还没有这个领域的专业人才,计算机所的人员都是跨专业来进行研究工作的。

60年代开始,119计算机项目提上日程,刚进入研究所的倪光南也参与到这个项目中,任计算机外部设备插件组组长。

"柳倪之争"过去20多年,被联想解聘的倪光南,83岁仍为中国芯奔走

彼时,我们同样走在研究氢弹的道路上,119计算机对于氢弹研究意义重大,倪光南很清楚这一点,他将整个人的身心全部扑到了119计算机上。

那时,研究所实行四组三班倒,八个小时才换一班,同时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短缺,工作人员们每天靠玉米糊糊充饥,玉米糊糊吃不饱时,就靠灌水来提供饱腹感。

119项目的研发过程也很是艰难,组成第一代电脑的电子管多达上千根,加上供电和冷却设备,占地面积多达一个篮球场。

"柳倪之争"过去20多年,被联想解聘的倪光南,83岁仍为中国芯奔走

每天的运维中,都会有一两根电子管出现故障,给调机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倪光南便拼命地背外部设备部分的逻辑图,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出现故障的电子管。

“建设祖国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梦想。”在倪光南心目中,为祖国的强大而奋斗终生就是个人价值的绝佳体现形式。

数年奋斗, 119计算机终于成功研制,其运算速度5万次/秒,它证明了技术封锁难不倒中国,随后,119立马参与到“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为科学工作者们解决计算难题。

"柳倪之争"过去20多年,被联想解聘的倪光南,83岁仍为中国芯奔走

汉字的“贵人”

在119项目结束后,倪光南将心思投向了一个新的领域:汉卡。

70年代,微型计算机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不论是大陆军工方面,还是商业经济方面,都将目光放在了微型计算机上。

但是作为一个在印欧语系国家诞生的“舶来品”,加之汉字在世界范围内的独一无二特性,微型计算机无法处理汉字信息,只能在很小范围内应用。

"柳倪之争"过去20多年,被联想解聘的倪光南,83岁仍为中国芯奔走

国内有许许多多支持以表音形式替代表意形式,去支持计算机工作的声音,通俗化地来说,就是在计算机工作时,只取汉字拼音,不取汉字之形。

倪光南对于这个观点是坚决反对的。

世界上的所有征服者对于被征服者的语言文字都有着极大的打击欲,只有消灭了他们的文字,才能彻底消灭他们的民族特性。

童年的倪光南亲眼目睹了日军强迫同胞使用日语之暴行,因而他深深地明白,如果只以拼音代替汉字,那么在微型计算机全面推广后,日积月累,必然会造成中华文化的断裂。

"柳倪之争"过去20多年,被联想解聘的倪光南,83岁仍为中国芯奔走

以今日的情势看来,倪光南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

在智能手机使用度极广、渗透度极高的时代,如果出现在我们手机上的只是一段拼音文字,那么“笑”之笑意将消失,“哭”之悲意也将逝去。

在计算机推广的道路上,汉字信息处理就如王屋、太行二山,倪光南便要做这移山的愚公。将六千七百多个汉字放进当时内存极小的计算机中,是个极其复杂的工作。

倪光南奋斗数年,终于成功研发了手写文字识别机和汉字处理实验系统,实现了汉字输入和汉字输出、汉字显示和人机交互。

"柳倪之争"过去20多年,被联想解聘的倪光南,83岁仍为中国芯奔走

柳倪之争:“市场派”和“技术派”的碰撞

研究越来越深入,倪光南和研究组遇到了一些瓶颈,恰逢这时,加拿大研究院数位科学家来到中国,参观汉字系统。

随后,加拿大方邀请倪光南赴加交流,这次邀请意味着中国以独立发明者的身份站在了国际科技舞台上,意义非凡。

1981年,在中科院的支持下,倪光南赶赴加拿大,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访问研究。

在加的这段时间内,倪光南深刻地认识到了自主研发技术的重要性,加拿大研究院给倪光南开出了极其丰厚的留加条件,工资是国内的70倍之多,但是倪光南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柳倪之争"过去20多年,被联想解聘的倪光南,83岁仍为中国芯奔走

研访结束后,收获满满的倪光南马不停蹄地赶回中国,回国前,他自掏腰包,花费8万元购买了Z80 CPU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和C编译器等一些器材。

又托人为这些设备“量身定制”了一批木箱,带着这些木箱兴奋地回到了祖国,这些器材果然在日后的研究中起了大作用。

80年代的8万元,是一笔巨款,如果倪光南用这笔钱进行投资,早就赚得盆满钵满,但是他选择了将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祖国,实在是国士无双。

"柳倪之争"过去20多年,被联想解聘的倪光南,83岁仍为中国芯奔走

从加拿大回国的倪光南醍醐灌顶,与研究组日夜奋战,研发出了继手写汉字识别机和汉字处理系统之后的第二项产品——“LX-80联想式汉字图形微型机系统”.

随后将LX-80移植到PC,开发出了联想式汉卡。

联想式输入,顾名思义,就是在用户输入一个汉字时,输入法会自动推荐候选字、词的特色功能,其对微机的商业推广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就在“LX-80”研发的这年初冬,计算机研究所成立了新技术发展公司,拔下20万启动资金,任命同样就职于研究所的柳传志为副经理。

"柳倪之争"过去20多年,被联想解聘的倪光南,83岁仍为中国芯奔走

谁知柳传志初上任时,就遭遇了陷阱,被人骗走了14万元,柳传志欲哭无泪之时,想起了倪光南和他的“LX-80”。

柳传志比倪光南晚19年进入研究所,倪光南在研究所内名号响当当,柳传志对这个前辈十分敬佩,一直视其为楷模。

他找到倪光南,想请倪光南加入新技术发现公司,以过硬的技术回制当下困境。

这次邀请对于“LX-80”来说也是一个绝佳的推广机会,倪光南爽快地答应了加入新技术发展公司的邀请,但是他向柳传志提出了三个条件:“不当官,不接受采访,不参加宴席”。

"柳倪之争"过去20多年,被联想解聘的倪光南,83岁仍为中国芯奔走

柳传志明白倪光南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的需求,也爽快地答应了这个“三不”。

两人一拍即合,但是,根本目标的不同,成为了深藏的祸根。

对于倪光南来说,他的毕生梦想是为中国自主研发技术鞠躬尽瘁,而对于柳传志来说,他的唯一信念是将新技术发展公司做大做强。

有了倪光南的加入,新技术发展公司的困境很快解决,联想式汉卡成为新技术发展公司创收的主力,第一型投放市场后,带来的收益便十分可观。

"柳倪之争"过去20多年,被联想解聘的倪光南,83岁仍为中国芯奔走

且直接带动着公司其他计算机产品也在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新技术发展公司正式更名为“联想”。

联想汉卡持续更新了8个型号之多,仅仅用了3年时间便牢牢站稳脚跟,这时,倪光南将精力转而投放在了研发主板和扩展卡上,两年后,联想微机随之诞生。

1994年,贡献突出的倪光南被选为中科院院士。

十年间,由于联想式汉卡技术的“过硬”以及国内市场的“宽容”,即使倪光南和柳传志即使目标并不一致,其基本步调还是一致的。

"柳倪之争"过去20多年,被联想解聘的倪光南,83岁仍为中国芯奔走

倪光南做联想的大脑,技术输出,柳传志做联想的四肢,营销奔走,联想才有了47.6亿元的创收成绩。

但是,94年之后,随着外国电脑品牌涌入中国市场,联想公司的发展遭遇了极大瓶颈,倪光南和柳传志也产生了极大的分歧。

面对国外品牌的威胁,倪光南希望以自主研发技术对抗,在中科院的支持下,他联系到复旦大学、长江计算机公司等众多实力企业,计划对标Intel,开发中国芯片,发扬中国制造。

"柳倪之争"过去20多年,被联想解聘的倪光南,83岁仍为中国芯奔走

但是柳传志认为,以联想公司现在的实力,如果优先发展技术,那么很可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失去地位,这是决不能出现的事情。

柳传志想凭借联想十年来积攒的底蕴,先占领市场,再图谋自主研发技术之事。从这一年起,向来不愿意参与联想内部管理的倪光南和柳传志争吵了无数次。

倪光南不理解柳传志的市场论,柳传志也不理解倪光南的技术论,两人僵持不下,联想内部管理层叫苦不迭。

柳传志管理联想多年,倪光南向来只埋头于研究室,在这段争吵持续了近一年,最终以柳传志的胜利告终。

"柳倪之争"过去20多年,被联想解聘的倪光南,83岁仍为中国芯奔走

柳传志

1995年,联想内部召开会议,柳传志宣布解除倪光南总工兼董事职务,倪光南被迫离开联想,1999年,倪光南彻底离开联想。

十年的合作就这样宣告结束,但无论是倪光南还是柳传志,都无法确切地评判其决定的对错,只是时代背景下的价值观的不同罢了。

中国制造者的执著

被联想“扫地出门”后的五年间,是倪光南的人生至暗时刻,十年来,他为联想付出了全部精力,最后却孤身离开,不悲戚是不可能的。

"柳倪之争"过去20多年,被联想解聘的倪光南,83岁仍为中国芯奔走

联想提出向倪光南支付500万元补贴,却被倪光南一口拒绝。

即使在低谷时期,倪光南对于中国芯片依旧执著,他始终就是一位为中国制造鞠躬尽瘁的科学家,纯粹而热烈,并不适合当一个商人,但无奈的是,芯片研发必须有商业的支持。

这时,一个人找到了倪光南。此人名叫李德磊,曾在中科院读书,与倪光南机缘巧相识,李德磊掌管着BBT公司,承包了日立芯片外包业务,并且拥有技术组。

"柳倪之争"过去20多年,被联想解聘的倪光南,83岁仍为中国芯奔走

李德磊

听说倪光南解除了在联想职务的消息后,他立马找上了倪光南。倪光南的人脉和技术资源无疑是一块惹人垂涎的肥肉。

倪光南常年浸泡在研究室中,于人情世故是非常单纯的,他认为BBT的这只技术组可以为中国芯片带来曙光,于是接受了李德磊的邀请,加入了BBT。

在倪光南本人和其人脉的支持下,“方舟1号”芯片很快研制成功。

"柳倪之争"过去20多年,被联想解聘的倪光南,83岁仍为中国芯奔走

这是中国第一片自己设计的嵌入式芯片,倪光南兴奋极了,他出面请求中科院能够批准支持方舟芯片继续研发,并带来了大量的政府采购。

但是,倪光南忘了,李德磊是个商人。

为了利润,李德磊将所有资源都向政府采购倾斜,拒绝为市场客户供货,这让倪光南的信誉遭受了打击,倪光南有苦说不出,只能默默承受这份苦果。

而方舟芯片的推广也并不顺利,由于只有芯片,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服务器端,用户根本无法在安装方舟芯片的微机上使用软件工具。

2003年,随着政府采购淡出,方舟芯片遭受了重创,无法再带来利润。

李德磊不顾倪光南的反对,立马宣布停止方舟芯片的研发,中国芯片技术就这样又一次搁浅,倪光南深觉对不住中科院的支持,一度负荆请罪。

"柳倪之争"过去20多年,被联想解聘的倪光南,83岁仍为中国芯奔走

倪光南认识到,自主研发技术和商业之间有不可避免的矛盾,他不再加入公司,但是他对于中国自主研发芯片的执著并没有就此消失。

中科院分配给倪光南院士一套房子,但是由于年龄大了,上下楼梯十分不便,倪光南院士重新租了一间房子独居。

年过80的他,依旧不肯停下奔走的脚步,每天的生活就是为了芯片而奔走。

“直到今天,Wintel的核心技术,包括Windows OS和Intel CPU的知识产权,连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也没有获得过,也就更不能设想,美国会把这些技术卖给或者换给中国。”

因为清楚技术对于大国博弈的重要性,倪光南才无法停下自己的脚步。

"柳倪之争"过去20多年,被联想解聘的倪光南,83岁仍为中国芯奔走
“芯片产业有一个摩尔定律,就是说集成电路的性能或者规模,大体上十八个月能翻一番,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021年的采访中,倪光南如是说道,为了中国芯片的这份“不进则退”,他仍然在逆水行舟,中国芯,中国心,他一直都是个纯粹至极的科研工作者,再无其他。

参考资料

[1]《经济观察报》2019年9月26日,《倪光南:科技公司一旦不以研发为中心,就如同失去了灵魂》

[2]《中国发展观察》2018年5月5日,《院士倪光南:执守“核心技术”》

[3]《长江日报》2021年12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人工智能领域具备条件发展“中国体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