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海军监视船进入南海,F—35C坠海视频流出,事故原因再引热议

作者:枢密院十号

据2月9日“南海战略态势感知”平台发布的消息称:近日,美国海军的一艘海洋监视船“有效”号出现在此前F—35C舰载机事故地点附近。根据“南海战略态势感知”平台的预测,这次“有效号”来南海,应该是对于该海域的水下力量进行侦察。1月24日美国先进战机F—35C坠海后,美国海军一直担心F—35C会被其他国家所打捞,进而接触到美国这一先进战机的核心机密。所以此前美军就曾频频派遣反潜侦察机来该海域进行侦察。

美海军监视船进入南海,F—35C坠海视频流出,事故原因再引热议

根据1月29日“南海战略态势”感知平台发布的消息称:美国海军正在逐渐向事故海域运送打捞设备,打捞工作可能会在近期即将开始。不过2月7日一段据称是F—35C战机坠海过程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流出,F—35C舰载机坠海原因再次引起热议。

根据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视频显示:1月24日下午4时左右,这架F—35C战机从空中飞来,准备下降着陆航母甲板时,却以非常陡峭的下滑角度向“卡尔文森”号航母接近,最终战机后部沉重地撞击航母甲板,紧跟着飞机机头又重重地拍向甲板。遭遇剧烈的撞击后,飞机瞬间起火燃烧,飞机尾部拖曳着巨大的火球快速在航母甲板上向前行进,最终坠入海中,一些燃烧碎片也落向停靠在甲板上的其他军机。所幸的是飞行员在最后一刻跳伞逃生成功,航母上的工作人员紧急灭火。

美海军监视船进入南海,F—35C坠海视频流出,事故原因再引热议

目前这段视频已经得到了美国海军的证实,承认视频中的战机就是那架坠入南海的F—35战机。结合这段视频,有专家表示,F—35C战机的坠海原因与飞行员的操控有很大关系,而并非此前一直预测的拦阻索未能钩住飞机着地轮的问题。

根据航空专家的说法,在降落航母甲板时,飞行员的姿态没有掌握好,主要就是下滑角度问题。飞机以过于陡峭的下滑角度向航母甲板接近,同时飞机在接近航母甲板时自身的仰角也没能控制好。F—35C不同于此前美国的其它舰载机,它的主起落架与它的尾钩距离非常近,这就对F—35C的着舰技巧存在有特殊的要求。

飞行员要以非常精准的下滑坡度向航母甲板接近,同时飞行员要以非常合适的仰角接触航母。这一动作主要是为了使F—35C的主起落架能够让开拦阻索,同时它的尾钩又可以挂上拦阻索。这就意味着F—35C着舰精度要比传统舰载机的要求更为苛刻。

美海军监视船进入南海,F—35C坠海视频流出,事故原因再引热议

此前F—35C最早在航母上着舰时,由于主起落架与尾钩的距离过短,导致飞行员存在很大的着舰难度从而饱受诟病。美国海军还为此特地做过评估,甚至想要求洛马公司对于F—35C战机的设计进行重新修改,不过最终未能成行。最后想出的解决方案是加大飞行员的训练,提高飞行员的着舰熟练水平。

一般而言,航母甲板有很强的的防护能力,由非常厚重的金属所制成。而飞机与其撞击后,甲板本身的问题非常小,但飞机的问题却非常大。金属的撞击形成火花,再加上飞机机体结构破损,燃油发生泄露,很容易形成爆燃。

所以从公布的视频来看,飞行员的不当操作很有可能是这次F—35C坠海的重要原因。目前美国对于打捞F—35C的决心非常巨大。一是为防止F—35C的核心敏感机密外泄。二是只有将F—35C战机打捞上来才能够根据飞机的破损状况准确地找出F—35C着舰失败的真正原因,这对于美国F—35C舰载机部队的战斗力维持至关重要。

不过美军如果想要完整打捞起F—35C战机已经是非常困难,因为战机本身很有可能严重破损。此外坠海地点的准确定位以及相关海域的地势地形、水深都对美国的打捞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难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