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败岳乐攻取江西的高大节因谗致死实际上就是吴三桂必亡的前奏

作者:四野后人论历史

吴三桂起兵叛清之初仅用数月就攻占六省,其原因固然有八旗军承平日久腐化无能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却是追随吴三桂一起反叛的核心人物个个皆一时之杰。夏国相、马宝、胡国柱等人的能力自不必说,单单一个胡国柱的一个部将一人就有能力把清军打得满地找牙。而这个人就是两败清军统帅定远平寇大将军安亲王岳乐、攻占江西全境的吴军骁将高大节。

岳乐系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饶余郡王阿巴泰的第四子,其能力在努尔哈赤诸孙中堪称一流。正因为如此,以至于顺治帝病笃时一度曾想传位于他,凭此一点足见其能力之强。康熙帝能够历尽八年最终打败了吴三桂的叛军,主要依靠的就是岳乐这位堂叔。而高大节能够两次以少胜多的大败岳乐统帅的八旗劲旅,亦足以说明高大节虽系吴三桂主要将领的部将,但他的军事能力实在不亚于岳乐。

然而这么一个优秀的统军将领,却因为吴三桂的女婿胡国柱的听信谗言临阵换将,从而导致吴三桂的反清大业功败垂成,同时也逼死了岳乐的八旗军的克星高大节。而高大节一死吴军不但失去饮马长江的战机,同时还丢掉了江西全境,从此只能伸着脖子任由清敲打。

大败岳乐攻取江西的高大节因谗致死实际上就是吴三桂必亡的前奏

话说吴三桂的叛军攻占湖南全境以后,他为了逼迫康熙帝就范,答应他世代永镇云贵的条件,因而他一面指使响应他一起叛乱的靖南王耿精忠经营江西,他自己则率部亲自攻打湖北松滋,然后实现与耿部会合共同饮马长江逼迫清廷就范的战略的目的。

吴三桂设想是好的,但怎奈耿精忠所部实在太怂,几个照面就被安亲王岳乐统帅的八旗劲旅打出江西。

岳乐打败耿精忠以后迅速带领清军从江西直扑长沙,留守长沙的吴三桂大女婿闻迅立即派人前往松滋向吴三桂告急。

闻迅的吴三桂立即率部昼夜兼程地回救湖南。他在命令马宝、胡国柱从陆路带人驰援长沙的同时,自己则率水师顺江直下洞庭湖。本来沿江险要之处已被清顺承郡王勒尔锦与贝勒尚善攻占,但他们俩惧怕吴三桂的声威,所以他们还没看见吴三桂的影子就率部遁去。

大败岳乐攻取江西的高大节因谗致死实际上就是吴三桂必亡的前奏

吴三桂入长沙城时,夏国相已率部前往醴陵作战。为了支援夏国相与清军作战,胡国柱部下骁将主动请缨前往前线支援夏国相。素知其勇的吴三桂见之大喜,立即拨给高大节四千精兵急趋醴陵。

醴陵的夏国相正愁怎么与岳乐作战呢,尤其是如何应对岳乐的数十门西洋红衣大炮这个棘手之事。高大节一到就献上破敌妙计。他建议由自己率部绕到清军背后,然后突袭袁州,从而断了岳乐的后路,这样一来就迫使岳乐回军。一旦岳乐回军他便与夏国相两路夹击岳乐之军,如此一来必败清军。

岳乐听到后方告急立即回援,早已埋伏在山中的高大节利用疑兵之计诱使岳乐将西洋大炮炮弹胡放一气,当清军忙乎累时,毫发无伤的吴军在高大节的带领下如猛虎下山般的直扑清军。清军大败,被斩首者数千级,岳乐死战方突出重围。高大节乘势攻占了江西吉安。

吴三桂接到捷报后立即从长沙移师衡州筹划下一步对清作战,长沙城则留胡国柱驻守。

就在高大节准备再次进攻清军时,有一个小人韩大任嫉妒高大节之功,于是他在胡国相面前搬弄各种是非,耳根子非常软的胡国相听信了这个小人的谗言,就这样韩大任取代了高大节为军前主将。

韩大任到军中以后,高大节以下诸将皆不服他。韩大节又进谗言,胡国柱干脆就把高大节召回长沙。这还不算完而且还当着众人的面好好羞辱了高大节一番。

高大节虽说打仗是把好手但气量颇小,回家后被一病不起,不久便郁郁而逝。临去前他留下遗书一封吿诉夏国相小心袁州有失。

高大节一去,那个小人韩大任哪里是岳乐的对手,结果他是一败再败,不但丢了整个江西,他自己也投降了清军。

江西的丢失和高大节的因谗言致死是对吴三桂叛军的巨大打击,正是这个打击奏响了吴三桂灭亡的前奏。

大败岳乐攻取江西的高大节因谗致死实际上就是吴三桂必亡的前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