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时间易逝,你留下过怎样深刻的记忆#那时的香油并不是随便拿钱就可以买到的,那时每逢冬季,就要和外婆一起去湘子说到上次那个

作者:明雅阁666

#时间易逝,你留下过怎样深刻的记忆#

那时的香油并不是随便拿钱就可以买到的,那时每逢冬季,就要和外婆一起去湘子说到上次那个用开水沏的鸡蛋花儿,里面的香油也是那时的稀罕之物,每过几年,外婆的妹妹,便要从老家河南的许昌地区来看她的姐姐,来时总要带很多土特产,然香油则是贵重之重,外婆说她老家的村里人,你拿上芝麻,人家收个几毛钱的手工费,用手工小磨石,磨出来的,给你加工一大塑料桶,所以叫小磨香油,姨奶每次都会带来一大桶,基本上看来十斤是有的,还有各种豆类,之后的稀饭也总是那么的可口。

外婆虽然是个小脚老太婆,外婆是一九零几年生人,那时候家里的闺女小小的时候,家长就用长长的裹脚布把还未发育的好的脚趾往脚心里紧紧的握住缠起来,过一段时间,解开再把骨头往脚心里按,再缩紧裹脚布再缠,那种痛并不会比生孩子来的轻!几年下来,脚就像一个粽子,只是比粽子长几厘米,不像现在的粽子那么方正,是一个长长的三角形那样!从大脚趾到脚后跟大概有十二三厘米长,脚后跟大概在五六厘米宽,不知道旧社会的女人为什么要遭受这么大的罪!就为了那时的社会风气,变态的审美观吗!

外婆虽然只会写自己的名字,陈月英,但是待人接物基本的礼数绝非小家碧玉,小气之人,只要姨奶来西安,拿来的东西,都要给院子里的住家户,还有她的四个孩子七七八八的分了,最后能留下来的,已经不会很多,那时的香油,不像现在的都没啥味道了。只消几滴下去,满室飘香,久久不能散去,望着油花飘在蛋花上的无拘无束,升腾在碗沿上的细柔热气,香甜四溢,和它接近的肌肤毛孔都会感到它施舍的恩泽,此时,只怕十分火气也要散去八九!对了,怎么能忘了鸡蛋的来源,除去姨奶积攒下拿来的,外婆最会过日子的就是养过几只母鸡,这样我就总能吃上最最新鲜的鸡蛋了!那时过不了多久,鸡下蛋壳就会比较软,外婆就是知道,把积攒下来的蛋壳裹加在青菜叶里,拌在玉米碎粒里,就是现在说的补钙吧,果然后来生下来的蛋,果然个个都硬硬的不怕磕碰!就这样,一直,外婆总是把鸡和我养的好好的。

直到后来上小学回到奶奶家生活,每周去一次外婆家就像我在过年!回来总是带给我,大舅在南大街(现在西安百货大厦)给她买的她舍不得吃的几样点心,嘱咐我慢慢吃,基本上我一个人每天一块的话,大多能维持到我下周再见她。因为长长念叨外婆的好,喂不熟的狗就成了奶奶爷爷家里人口头禅!而我却总能在他们面前趾高气扬毫不避违的诉说大奶和姨奶待我的各种好!

之前每当住过一段时间,姨奶便要回去老家一次,只要被我听到,我都不睡觉,都要看住姨奶生怕她偷偷跑了,后来瞌睡到不行,睡着前都要攥住姨奶的手,不让她离开我,直到我睡熟,姨奶还是走了,我起来后,不见了姨奶,便开始哭着追到湘子庙街口,那时的湘子庙是地区的清洁大队,直到哭的声嘶力竭,天昏地暗,哭到浑身乏力蹲在地上,老天爷看到只怕也会阴起脸来!任谁都劝不回来!

那时的整个童年,外婆,姨奶就是我的整片天!脚下的一块地!街三岔口公家的粮站拿着提前领下的菜票,去取冬存菜,那些年的主题就是大白菜和土豆,遇到好年景了,能多领几颗大罗卜!记得每个去领菜的人都喜笑颜开,满满的幸福感溢于言表,大多数没有小推车的人家,则要跑几趟拿回家,兄弟姊妹多的人家,一人拤两颗大白菜,笑骂间就到了院子,然后放在屋檐下的窗户旁,用麻袋盖住,一直吃到来年,而富含淀粉的土豆则成就了一个正在发育中的孩子所需要的一切精力来源!

从1953年“统购统销”起,开始实行计划经济,并且计划得越来越严格。绝大多数商品都凭票证供应,从粮票、布票、鸡鸭鱼肉票到烟、酒、糖、瓜子、花生、粉丝票……从自行车、缝纫机、座钟、大立柜到线袜、尼龙袜、卫生纸、打火石、火柴、肥皂、灯泡、线团……许多东西只有在年节才有供应,不仅限量,而且限时,过期作废。

整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到处都在打击投机倒禁止上百种农作物到城乡结合处贩卖,基本上从九零年算起,其实九七年法律才废除了投机倒把的罪行,到现在,谁在说他家是百年老店,五十年老店的都会在四清运动,三反五反,投机倒把的运动中湮灭,所以现在如果谁说他家是三十年老店的方比较靠谱。这个也是国家从计划及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的改革时期。

食材的种类虽然贫乏,数量也有限,但是外婆却总能想办法让我吃饱,穿暖!

#时间易逝,你留下过怎样深刻的记忆#那时的香油并不是随便拿钱就可以买到的,那时每逢冬季,就要和外婆一起去湘子说到上次那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