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二)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二)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二)

一、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事

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也是人生的一种需要,更是人生的一种快乐。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教育语言,不要总是告诉孩子学习是很苦的事,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告诉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会知道很多事情,获得很多新知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孩子能把学习看作快乐的事,自然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家长用自己的方式让孩子首先感受到学习是件愉快的事情,这让孩子产生一种认识,即学习是甜蜜的。本性追求快乐的孩子就会主动去学习,从中寻找快乐,保持对学习浓厚的兴趣。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二)

二、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好奇心代表喜爱接触新事物,一个人接触新事物越多,他就越想知道更多,这正是学习动力的来源。

一方面,家长要保护孩子自然流露的好奇心,对他们的提问、质疑、探索,甚至不同意见要予以支持和鼓励,为孩子表现好奇心和满足好奇心提供机会。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支持他们随时提出问题,哪怕是看起来很怪、很傻的问题。

另一方面,家长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如提问、追问等),引发孩子的好奇心。例如,有的家长和孩子互相考问,有时是孩子向家长提问题,有时是家长向孩子提问题,问题可涉及日常生活常识、历史典故、地理知识、科技知识等诸多方面。

在互相考问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的眼界都得以扩展,知识得到不断丰富。对孩子来说,这种活动有点像游戏,既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又使他们有机会和家长就共同话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多数孩子都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从中获得很大乐趣。

比如家长可以利用周围发生的、看得见、听得着、摸得到的事物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这些有趣的内容。一旦孩子对这些内容产生好奇心或感到有趣,他就会感到需要课堂学习,也就会自然地产生学习兴趣。

由此激发的兴趣虽然只是暂时兴趣,但这种兴趣一旦与课堂学习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就会发展成稳定兴趣。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二)

三、了解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并帮助解决

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很多。如果认真了解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孩子不喜欢读书,而是某种因素导致的,如基础差、太吃力赶不上,上学被老师批评了、对老师有抵触情绪,读错了字被同学笑话,想看电视却被迫写作业,等等。

这些原因逐渐在内心堆积起来后,孩子便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探讨,引导孩子把不喜欢读书的理由都说出来,帮助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找回对学习的兴趣。

四、了解、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

许多事实证明,小时候培养的兴趣往往为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基础。家长不要总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规定”孩子的兴趣,强迫孩子学这个,不学那个,而是要尊重孩子自身的学习兴趣,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宽松的空间,让他们去做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事。

例如,有些孩子喜欢动手操作,搞一些小制作,家长应鼓励支持。因为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动脑,不懂的时候,他们会去查阅有关的资料和书籍,这就是学习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孩子会学得自觉、开心,并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特点,为他们提供有关的书籍,让他们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和比赛。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二)

兴趣是孩子认识事物的内驱力。

孩子一旦对某个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倾向它、注意它,并且积极主动地去探求它。因此,家长只有尊重孩子的兴趣,善于启发引导,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潜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五、注意把孩子原有的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

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参加有益的、自己喜欢的活动,并与学习联系起来。爱因斯坦中学时只对物理感兴趣,不喜欢数学,后来他在向纵深研究物理时发现数学是其基础,便又产生了对数学的兴趣。

有的家长注意发挥孩子原有的兴趣,并将其恰当地与知识学习密相连,消除了孩子对作文的恐惧感,使他顺利地完成了一篇不错的作文,激发了孩子对写作的兴趣。

六、鼓励孩子获得成功,体验愉悦

每个人都可能有这样的经历: 当你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取得某个成绩时,会感到非常兴奋和快乐,并很乐于继续完成新任务;当你没能按要求完成任务或取得一个不好的成绩时,会感到沮丧、痛苦,怀疑自已是否有能力接受新的任务。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失败的境地,那么他很容易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做出过低的估计,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越来越逃避学习任务。因此,家长要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在他们付出努力有所收获时及时反馈,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加以鼓励,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成功越多,兴趣越浓;兴趣越浓,成功越多。周而复始,通过这种接纳和肯定的态度,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二)

七、创设游戏、活动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组织一些游戏,创设活动情境,让孩子在逼真的情境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充分调动孩子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引发好奇心,以此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其实,在生活中蕴藏了许多有趣的知识,只要乐于动手实践,孩子就能从中感受到许多乐趣,这不仅能让孩子学习到知识,更能使孩子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八、用目标激励孩子学习

每个孩子的智力、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家长应该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为他们制订一些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觉得能够做到,有信心,就会获得成功。当他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时,就会有兴趣和信心去实现下一个目标。随着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孩子

就会不断进步。帮孩子树立目标、建立方向时,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家长要耐心引导,具体帮助。

当孩子不喜欢学习或打算放弃某一学科的学习时,家长不妨用目标去激励孩子,这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树立理想。在目标的引领下,孩子会觉得付出辛苦是值得的,学习也会更有兴趣。

九、以身示范,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些音乐世家、书香门第就是最好的例子。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如果孩子平时都不曾见过家长学习的身影,家长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妈妈是个酷爱文学的人,孩子经常看到她伏案读书,自然会主动地向妈妈学习。求知欲强的家长带给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二)

十、让孩子做老师,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兴趣

试着与孩子交换一下教和被教的角色,让孩子当小老师,会提高其学习的欲望。为了教会别人,自己首先必须深入地学习并抓住学习内容的要点,这对于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

十一、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普遍过高,总希望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只要孩子端坐在书桌前,不管其效率如何,家长就感到欣慰,因而总是催促孩子“坐好,开始学习”。殊不知,这种做法很危险。

无视孩子的心理特点、任意延长学习时间,会使孩子把学习和游戏对立起来,进而厌恶学习,还会养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因此,家长切莫目光短浅,舍本逐末,不能忘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头等大事。一般来说,三年级的孩子持续专注学习的时间在20~25分钟,两次学习中间要适当安排活动、休息。

十二、使书桌变成孩子感兴趣的地方

孩子学习需要一个好的环境,一张自己的书桌是必不可少的。把书桌变成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就会使孩子对经常在书桌上进行的学习活动感兴趣。书桌要整洁,抽屉里要备有做各门功课所需的用具,这样当他需要时,立刻就能找到,不会因为缺少某件用具而中断作业,心生烦躁。书桌美观舒适,才能吸引孩子坐到这里开始他的学习活动。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