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虎年驾到!品一品常德博物馆里的那些“虎”事……

虎年驾到,网上网下各类关于虎的话题,已然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文化趣谈。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赫赫有名的“瑞兽”, 虎自古被视为勇气、力量以及财富的象征,也是扶正镇邪的保护神,其勇猛、威仪的形象被国人倾注于饰物、建筑、饮食器具、文物艺术品等诸多生活元素之中,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虎年新春赏虎,图的就是那份“虎步奔腾开盛景”的好寓意。

想知道本地最早的虎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想瞧瞧我们的先人究竟把虎植入多少种文物里;想感受在沅澧流域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中,以吉祥物化身的虎有哪些生动形态吗?

虎年驾到!品一品常德博物馆里的那些“虎”事……

春节前夕,孩子们在常德博物馆观看老虎图片展

记者带你打卡常德博物馆,流连于文物之中,在时光深处探寻虎踪,从千姿百态的“虎文物”里感受博大深厚的“虎文化”。

远古遗存:万年虎啸燕儿洞

石灰岩的陡壁上,深幽的溶洞层层叠叠。远处,渫水蜿蜒如带,丛林葱茏茂密;近处,兽皮裹身的健壮男子狩猎而归,手挥粗糙石器砍斫猎物;林中,猴啼鸟啾,鹿鸣呦呦,一声虎啸由远及近,久久地在耳畔回荡……

虎年驾到!品一品常德博物馆里的那些“虎”事……

石门燕儿洞遗址

在常德博物馆第一展厅,一个用声光模型打造的石门县燕儿洞遗址,生动地呈现了旧石器时代“石门人”生活场景。

“这里的‘石门人"是一个特定的名称。”博物馆工作人员刘志博告诉记者,燕儿洞遗址位于石门县皂市镇邢家桥村,目前已进行了3次发掘。其中,1958年发现商代文化堆积层,1981年在这里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层;1991年,又在此地发现了距今2至3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被命名为“石门人”,结束了我省古人类化石空白的历史。

资料记载,燕儿洞内出土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共六目20种 (属),有猕猴、红面猴、豺、熊、獾、虎、豹、东方剑齿象、巨貘、中国犀、猪、鹿、羊、牛等,多为肢骨,次为牙齿,还有少量角类化石。这些化石属于南方“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生活于地质时代的晚更新世。

虎年驾到!品一品常德博物馆里的那些“虎”事……

燕儿洞遗址发掘的动物牙齿化石

博物馆“燕儿洞遗址”前方的玻璃展台内,摆放着两排动物牙齿化石,其中1组6件稍小,1组3件相对较大。其馆藏图片展示了同一时期出土的剑齿虎牙齿化石,有犬齿、钝齿一长一短两颗。该化石目前珍藏在湖南省考古研究所。

这是至今常德本土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虎化石(国内目前发现最早的虎化石是中国甘肃的龙担虎化石,距今约250万年)。据百度称,剑齿虎是一类长有发达的匕首状上犬齿的猫科动物,成员普遍有着与现代狮虎相当的体型,属于史前的“顶级掠食者”。只不过,燕儿洞遗址的剑齿虎牙齿化石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得遗存?装备极其简陋的“石门人”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又经历了怎样严峻的生存挑战?我们不妨大胆想象。

赋予神性:巴民族的图腾信仰

眼前的这尊造型精致的青铜虎钮錞于,是常德博物馆馆藏珍品之一。其主体呈圆柱形,中间空阔,肩部突出,腹部向下收缩,一只张口露齿、尾巴微翘的老虎盘距顶端,尽显威仪之态。

虎年驾到!品一品常德博物馆里的那些“虎”事……

青铜虎钮錞于

作为大陆最早的青铜打击乐器,錞于属“六鼓四金”之一,出现于商周时期,盛行于春秋汉代,起初为军用,后衍生为祭祀、宴乐之用。

1983年,15尊以虎为钮的战国青铜錞于出土于新关镇安乐村熊家岗河滩之中,大小轻重不一,最重的达14.2公斤,整体数量为全国之最,一时间引发考古界轰动。

“当年,暴涨的渫水河冲断了一处堤坝,几位捞河渣的农民看到了地面露出的铜器,便将其击碎后带回家中。”时任石门县博物馆馆长的龙西斌还记得,那年他骑着单车,在农户家逐一走访,终于将碎片收集完整。

那么,石门出土的虎钮錞于从何而来?

据考证,在商周早期,巴民族是和楚民族并列发展的南方民族。进入春秋时期以后,巴人的活动地域逐渐归入楚境,巴民族的一部分留居楚国,并与楚民族不断融合;另一部分逐渐向四川盆地迁移,慢慢与那里的蜀民族融合。战国时期,巴民族是楚国境内的主要民族之一,历史上称为巴楚。现在湘、鄂、川、黔、贵等地的土家族、苗族中,仍然还留存着许多巴文化和巴音的历史遗迹,湘鄂边陲的石门同样也不例外。

就在前不久,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在官微对其馆藏之宝金箔虎解说时称:虎在巴蜀文化中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元素,传说巴族将白虎视为部族首领的化身进行供奉。

虎年驾到!品一品常德博物馆里的那些“虎”事……

龙虎争斗纹巴氏青铜戈

在常德博物馆的展厅里,一柄饰有抽象龙虎争斗纹的巴式青铜戈也从另一个角度也表明了,在巴地青铜文化兴盛的战国时期,“巴人尚虎”一说确有其事。

1980年,在临澧九里一座战国中期、相当于封君级的大墓中,出土了一座虎座凤鸟架鼓。鼓架以双虎为座,相背匍匐,虎尾相连。虎身以黑漆为身,绘红黄虎斑纹。双凤鸟为鼓架,相背立于虎身之上,红冠黄喙,傲然生姿。其制作之精美,从常德博物馆如今陈列的仿制品中可窥一斑。

虎年驾到!品一品常德博物馆里的那些“虎”事……

虎座凤鸟架鼓(仿制品)

类似的虎座凤鸟架鼓并不罕见,常常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大型楚墓中。因此,考古专家认为,虎座凤鸟悬鼓是一件实用的乐器,是楚人在巫术仪式中充当交流的一类道具。据说,楚人奉火神祝融为祖先,以浴火凤凰为图腾信仰,架鼓以凤鸟降伏白虎之姿出现,或许更多地寓示着楚人与巴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包含着以虎为崇拜的族群最终被楚人降服的文化密码。

融入日常:世代相传的吉祥物

关于虎的文字,先秦时期《周易. 乾》记载:“云从龙,风从虎。”可见在远古时期,虎与龙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是并驾齐驱的。

从全国各地出土的文物来看,商代青铜器的虎元素也屡见不鲜。也有文物专家认为,最早虎的形象被赋予了神性,属于或影响了高级贵族使用的器物,且经历了一个从南到北的过程,并不断融合交流。

随着时间的发展,虎的形象也逐渐下沉至民间,以分辨善恶、驱邪镇凶、益寿延年的附加属性,成为了世代相传的吉祥物。

在常德博物馆内馆藏的数十枚铜镜中,记者发现了数面标注有“神兽”纹字样的铜镜。其中,一面直径为16.5厘米的新莽神兽纹铜镜纹饰繁复,四枚带座乳钉将主纹饰分为四区,分别配有朱雀、青龙、玄武、白虎四神兽,形象生动,颇具匠心。此铜镜于2009年常德市南坪夏家岗出土,是一处两汉之际常德特有的家族土墩墓。

虎年驾到!品一品常德博物馆里的那些“虎”事……

东汉六乳六神兽纹铜镜

虎年驾到!品一品常德博物馆里的那些“虎”事……

新莽四神博局纹铜镜

“汉代重五行之说、四象方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被奉为驱除邪恶的神异动物。”该馆文物专家龙朝彬称,目前馆藏的新莽禽兽博局纹铜镜、东汉神兽乳丁铭文铜镜、东汉六乳六神兽铜镜等,都呈现了这一特点。“感兴趣的市民可前来参观,肯定都能找到虎。”

2017年,常德博物馆在南坪发掘3座唐代墓葬,在编号D17M1砖室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男女陶俑和十二生肖俑,可惜由于盗毁严重,生肖俑仅修复三件,虎俑无存。

在常德民间,作为吉祥瑞兽的虎形象日渐出现在更多地方。上世纪90年代后期,常德博物馆在民间征集到两件民国时期虎绣品。其中一幅白底布湘绣,以花丛衬托,以虎戏鹿形象,配有诗文,情趣盎然。另一件为白布底绣虎袜,造型夸张的狮虎形态,笨拙可爱,童趣彰显。

虎年驾到!品一品常德博物馆里的那些“虎”事……

民国鹿虎花丛湘绣

虎年驾到!品一品常德博物馆里的那些“虎”事……

民国白底布绣虎祙

源远流长的虎文化发展至今,早已融入国人生活日常。直到现在,常德民间的剪纸、年画、木雕、绣品上,虎仍是身份超然的“明星”,在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虎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仍然守护着我们的民族,守护着我们的未来。

来源:常德融媒

作者:徐志雄

一审:熊婧洁

二审:张 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