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誓让奖牌换色儿的高亭宇和中国速度滑冰的复兴史

誓让奖牌换色儿的高亭宇和中国速度滑冰的复兴史

体育大生意第2809期,欢迎关注领先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文|付政浩

体育大生意记者

34秒32,这不过是常人愣会儿神的功夫,却足以让亿万国人正式认识年仅24岁的高亭宇以及速度滑冰这项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冰上运动。

誓让奖牌换色儿的高亭宇和中国速度滑冰的复兴史

2月12日,中国选手高亭宇不仅夺得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冠军,其34秒32的成绩还刷新了奥运会纪录,他也是大陆历史上首位速度滑冰奥运男子冠军。尽管在此之前,高亭宇曾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夺得铜牌,从而成为中国首位夺得速度滑冰奖牌的男子选手,而在2月4日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高亭宇还和钢架雪车女运动员赵丹担任中国体育代表团“双旗手”,但很多人还是对高亭宇这个名字倍感陌生。至于他所从事的速度滑冰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度和知名度更是远不如短道速滑那般广为人知。以致于在高亭宇夺金后,还有不少人搞不明白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的区别。

誓让奖牌换色儿的高亭宇和中国速度滑冰的复兴史

如今,随着高亭宇的夺冠,速度滑冰这项世界主流冰上运动、大陆曾经引以为傲的优势项目有望在大陆迎来全新的发展格局。至于高亭宇这位充满“段子手”气质、因为东北话金句不断而备受媒体追捧的超级新星,无疑将是引领中国速度滑冰走向复兴的最佳领军人物。

入奥时间相差68年!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的区别知多少

虽然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是冬奥冰上项目的两个不同大项,但由于名字相近且颇有渊源,普通人经常将两者混淆。

在大陆,速度滑冰远不如短道速滑知名,因为短道速滑是大陆冬季项目中最具实力的金牌大户,但在世界范围内,速度滑冰却远比短道速滑更具影响力,两者在冬奥会层面更是有着不小的地位差异。体育大生意此前在《冬奥短道速滑为何总能引爆中韩舆情?》一文中就曾简单提及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的规则之争和的地位差别,而正是在速度滑冰这项运动的映衬下,短道速滑的争议性总是显得格外突出。

速度滑冰是滑冰运动中历史最为悠久,开展最为广泛的项目。早在1763年英国等北欧国家就已经开始举办相关比赛,1892年国际滑冰联盟(ISU)成立时,速度滑冰就是ISU主推的运动项目,1924年首届冬奥会,速度滑冰就是正式的比赛项目,多年间被誉为“冰上田径”,田径是体育之母,速度滑冰则是冰上运动的始祖。

誓让奖牌换色儿的高亭宇和中国速度滑冰的复兴史

至于短道速滑,虽然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加拿大,但由于规则与速度滑冰大相径庭。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的规则之争集中体现出欧洲体育哲学和美洲体育哲学的典型差异,以致于短道速滑在最初诞生百年间迟迟无法获得ISU的承认。直到1975年,ISU才成立短道速滑技术委员会,接纳成为ISU正式承认的运动项目,此后在1988年推动其成为冬奥会表演项目,1992年才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迄今为止,ISU不断在想尽办法推动其规则不断改革,力争让其危险性和争议性进一步度降低。

简而言之,在冬奥会中,速度滑冰是历史最悠久的比赛项目,也是ISU最力推的冰上主流运动。而短道速滑不仅入奥时间比速度滑冰晚了足足68年,而且其规则屡遭诟病,几乎每届冬奥会都会出现混乱场面进而招致争议。从1975年被ISU接纳以来,ISU历届主席都在努力推动短道速滑规则进一步完善。

虽然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都是冰上竞速类运动,也都隶属于国际滑冰联盟(ISU)管理,很多国家还会将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统一称之为速滑队,甚至两个项目的运动员偶尔还会跨项转型,比如大陆就曾推动中国速度滑冰队和中国短道速滑队进行兼项的尝试,部分运动员兼顾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2个项目的训练,但从规则角度,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运动,两者从场地、冰刀到裁判执法规则均截然不同。

两者最直观的区别就是,两者的场地长度不同,速度滑冰的冰道周长是400米。短道速滑的冰道则短得多,每圈111.12米。速度滑冰的冰道由两条直线和两条180度的弧线连接而成,分内、外两道,道宽5米。内冰道的内圈半径为25米,外冰道的内圈半径为30米。短道速滑的椭圆形冰道,则是直道宽不小于7米,弯道半径8米,直道长28.85米。所以,大陆习惯将速度滑冰称之为大道速滑,以区别于短道速滑。正是因为比赛场地要求不同,所以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都经常不在同一场馆。比如北京冬奥会上,短道速滑在首都体育馆,而速度滑冰则在“冰丝带”。

誓让奖牌换色儿的高亭宇和中国速度滑冰的复兴史

两者规则哲学最核心的区别就是,速度滑冰是最纯粹的冰上竞速类运动,赛道宽阔却每次只安排两名选手两两对决,选手之间不能有身体接触,彼此比拼的是绝对速度,谁胜谁负一目了然。而短道速滑赛道狭隘却每一轮都有至少四名选手,选手在赛道中经常为了卡位而频繁身体接触甚至出现激烈碰撞和流血事件,这也让短道速滑经常需要靠裁判来裁决胜负,导致争议不断。ISU对短道速滑的争议频发也十分苦恼,每隔几年都会对其规则进行细化。(延伸阅读:《冬奥短道速滑为何总能引爆中韩舆情?》)

速度滑冰在中国:冠军辈出曾被重点扶持,从98年沦为短道速滑陪衬

自1980年参加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以来,大陆冰雪运动长期以来形成了“冰强雪弱”的格局。其中,“冰强”主要就是强在短道速滑这个项目上,短道速滑被誉为中国冬季运动项目中的“王者之师”,在北京冬奥会之前,中国总计夺得13块冬奥金牌,其中短道速滑贡献了10块,杨扬、王濛、周洋、武大靖等短道速滑名将的美名则传遍四方。但提及速度滑冰,很多人却一脸懵,不仅不清楚这个项目在冰上运动中的独特地位、这个项目和短道速滑有什么区别,更不清楚大陆短道速滑有哪些辉煌的历史。

曾经,速度滑冰是大陆建国最初三十年间唯一一个曾培养出世界冠军的奥运项目。1963年,高亭宇的黑龙江伊春前辈罗致焕在日本举办的世界速度滑冰锦标赛上获得500米金牌,他也是亚洲范围内第一个速度滑冰世界冠军。这项荣誉的重要性和含金量在那些年里不言而喻。

誓让奖牌换色儿的高亭宇和中国速度滑冰的复兴史
誓让奖牌换色儿的高亭宇和中国速度滑冰的复兴史

要知道,从1949年建国到1979年大陆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这30年间,大陆总给国际上留下一种“乒乓球是大陆唯一擅长的运动”的错误印象,而乒乓球在那些年里也只是非奥运项目的运动。所以,罗致焕是中国建国前30年中唯一一个非乒乓球项目的世界冠军,也是那30年里中国唯一一个奥运会项目的世界冠军,其个人的历史地位和速度滑冰在中国体育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但此后大陆与国际交流太少,且遭遇众所周知的十年混乱,速度滑冰无论是选材还是技术优势均被葬送。

上世纪80年代大陆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后,普莱西德湖是大陆参加的第一届冬奥会,睁眼看世界后发现大陆冰雪运动与世界差距实在太大,从1980年到2002年之前,20年间大陆始终在冬奥会上无法实现金牌零的突破,甚至前三届冬奥会,大陆连奖牌都缘悭一面,每次都空手而出(注: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上李琰夺得金牌的短道速滑系表演项目,不计入正式成绩单),这让当时的国家体委很受刺激,尤其是雪上项目的差距之大让人瞠目结舌。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体委决心寻找几个与世界顶级水平差距不大的冰上项目作为争金夺银的突破口,把选材和训练资源向这些重点项目进行倾斜。

幸运的是,ISU当时对于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的改革让国家体委看到了迎头赶上的机遇。短道速滑在1992年首次成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这对于所有国家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发展起点,而且这项运动非常讲究在赛道卡位的技巧性,似乎天然更适合身材灵活的东亚人。

至于速度滑冰,过去一直都是在室外冰场举行,受气温、风力的影响较大,选手比赛时苦不堪言,比赛经常因为气象条件不适合办赛而临时叫停。于是,ISU开始推动其规则变革,改为在室内举办。1987年,ISU举办了首届速度滑冰室内全能锦标赛,这标志着速度滑冰开始转型成为一项室内运动。1992年的阿尔贝维尔冬奥会,则是冬奥会速滑比赛最后一次在室外举行。而随着速度滑冰在室内举办,无论是比赛规则、滑冰技术还是冰刀设置都要调整,这也让国家体委决心将速度滑冰纳入重点攻关项目。

正是伴随着国家体委将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几个项目列为冬奥会夺牌乃至夺金的重点培育项目,所以在上世纪90年代,大陆出现了一批冰上名将,并不断斩获世界冠军和冬奥会奖牌,甚至数次差点就夺得冬奥金牌。

比如在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速度滑冰名将叶乔波在女子500米速度滑冰比赛中获得银牌,这是中国在冬奥会上的首个奖牌,随后又获得500米速度滑冰银牌。短道速滑名将李琰也收获得一枚银牌,花样滑冰选手陈露获得女子单人滑第六名,这同样让世界开始关注中国花样滑冰的崛起。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叶乔波带伤上阵感动亿万国人,最终遗憾仅获得铜牌。速度滑冰名将刘洪波屈居第四名,荷兰、意大利为代表的速度滑冰强国对其颇为点赞。短道速滑名将张艳梅收获一枚银牌,陈露则获得花滑女子单人滑铜牌。

誓让奖牌换色儿的高亭宇和中国速度滑冰的复兴史

如你所见,正是当时国家体委将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等冰上项目作为争金夺银的重点项目突破口并予以资源倾斜,所以这些冰上项目在大陆发展形势在20世纪90年代都发展不错。就当时的情形来看,叶乔波不仅是速度滑冰的当家明星,也是中国冰雪运动的头号招牌人物,但遗憾的是,因为伤病,她数次与冬奥金牌擦肩而过。

相比之下,或许短道速滑真的更适合亚洲人的体质,很快短道速滑凭借着人才辈出和更加优异的成绩成为国家体委扶持的重中之重,并最终在2002年实现金牌零的突破。速度滑冰也因此在选材等层面不得不向短道速滑让步,黑龙江、吉林最优秀的冰上苗子优先输送给短道速滑,然后才考虑速度滑冰,而1998年则是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拉开差距的正式分野。

1998年长野冬奥会是中国参赛以来首次在东亚参加的冬奥会,国家体委踌躇满志,希望凭借着地利,在这届冬奥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内部一番比较之下,速度滑冰随着叶乔波的引退而难有胜算,反观短道速滑却人才济济,女有杨扬、杨阳、王春露、孙丹丹,男有李佳军、冯凯、安玉龙、袁野,这些新崛起的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集体项目都有冲击金牌的实力,结果短道速滑虽然未能得到金牌,但斩获了5枚银牌和1枚铜牌,所有参赛的中国短道速滑选手都站上了领奖台,这也进一步坚定了国家体委全力扶持短道速滑、早日夺得冬奥金牌的决心。

誓让奖牌换色儿的高亭宇和中国速度滑冰的复兴史

最终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大杨扬连夺两金,短道速滑就此开启了中国冰雪“王者之师”的辉煌。而相比之下,速度滑冰却是选材面越来越受限,相比于之前的叶乔波、刘洪波等名将,速度滑冰在21世纪初却陷入了漫长的低谷期,选材也主要靠黑龙江和吉林两省苦苦支撑。直到2014年索契冬奥会,张虹斩获速度滑冰1000米冠军,这不仅实现了中国速度滑冰在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也是亚洲运动员在女子速度滑冰1000米项目上的首金,大大地提振了中国速度滑冰人的士气。

誓让奖牌换色儿的高亭宇和中国速度滑冰的复兴史

从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后,速度滑冰在选材等层面也重新得到了一定的扶持和保障,黑龙江和吉林也重燃速度滑冰的人才培养热情,正式在这种大背景下,高亭宇、宁忠岩这对速度滑冰“黑龙江双子星”快速崛起。如今,随着高亭宇的夺冠,他成为中国首位男子速度滑冰冬奥冠军,终于实现了几代中国速度滑冰人的夙愿。而在他的带领下,速度滑冰这项世界主流冰上运动有望在大陆迎来全新的发展格局。

段子手高亭宇:打破旗手魔咒,如愿让奖牌变色儿

在速度滑冰项目中,男子500米是是竞争最激烈的单项之一,堪比田径赛场上的百米飞人大战,高手对决分秒之间高下立判,选手必须拥有强大有氧能力和惊人的爆发力。大陆在速度滑冰这个项目中一直存在“女强男弱”、“短强长弱”以及“前程强于后程”的问题。在高亭宇出现之前,大陆在冬奥会该项目的最好成绩是刘洪波在1994年冬奥会上的第四名。

高亭宇,1997年12月15日出生于黑龙江伊春市,伊春有很多室外滑冰场,有一定的速度滑冰传统,前文所提及的罗致焕就是伊春人。高亭宇8岁开始滑冰,和许多东北孩子一样,他的童年往往在室外冰场上度过,常常放学偷偷跑去滑冰不回家,把母亲急的跑去学校找他。虽然他的父母没有任何的体育背景,但高亭宇很快就展现出了不俗的运动天赋,于是一家人靠经营餐馆全力支持小高亭宇的滑冰梦想。高亭宇多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小时候脚掌长的快,滑冰装备隔三岔五就要换,虽然价格都不便宜,但爸妈每次都会给我买最好的。”

誓让奖牌换色儿的高亭宇和中国速度滑冰的复兴史

高亭宇14岁进入黑龙江省队,第一次见到了黑龙江的省队教练、自己如今最尊重的恩师刘广彬。因为嫌高亭宇发育较晚,刘广彬起初甚至不愿意收高亭宇为徒,“过两年你再来吧”,不过随后高亭宇用自己的惊人爆发力就打动了刘广彬,就此师徒携手、风云际会。高亭宇19岁时就获得了2016年全国第十三届冬季运动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冠军,同年进入国家队。入选国家队的第二年,在札幌亚洲冬季运动会上,高亭宇就有着惊人的发挥,以34秒69的成绩赢得男子500米速滑金牌并刷新了亚洲纪录。高亭宇很快就引起了业内的关注,张虹曾多次对媒体表示,高亭宇是非常有潜力的运动员,也是最有希望撑起中国速度滑冰短距离大梁的人。

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高亭宇以34秒65的成绩摘得铜牌,为中国速度滑冰实现了男子项目冬奥会奖牌“零的突破”。在颁奖时,高亭宇调皮地用手比了个“三”,事后他用典型的东北话说可惜这个奖牌的“色儿”不对,直接逗笑了全场记者,于是媒体纷纷祝福其北京冬奥会上能换个“色儿”,如今高亭宇如愿换“色儿”。

誓让奖牌换色儿的高亭宇和中国速度滑冰的复兴史

虽然高亭宇在速度滑冰比赛中快似闪电,但在生活中他却是一个十足的慢性子和队内开心果。队友们都调侃他:“如果高亭宇是全世界速滑运动员里性格第二慢的,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高亭宇自己也说,如果12点半开始训练,自己经常要到12点29才到场。而训练之余,他不像其他人那样打游戏也不出去玩,最大的爱好就是睡觉,每天至少要保证12小时左右的睡眠,最多的时候甚至一天能睡17个小时,被誉为速度滑冰队的“觉皇”。

因为对睡眠质量看重,高亭宇走哪儿必带的一件行李就是乳胶枕,小花儿枕头随处携带,据说可以帮他治疗失眠落枕。作为速度滑冰选手,磨冰刀是高亭宇日常的惯常放松活动之一。“磨冰刀的时候我必须放音乐,这是一个很解压的方式。一般听歌就听周杰伦的歌。”

高亭宇性格特别好,深受全队上下的喜爱。在平昌冬奥会夺得铜牌的赛后,高亭宇还跟大师姐张虹当众开起了玩笑。当他看到张虹在接受记者们采访时,他故意蹲下身,脸冲墙,背对张虹,装作没看到张虹的样子。张虹也配合地上前拦住他开玩笑:“恭喜啊小高,也不抱一个!”高亭宇用自带搞笑效果的东北话马上回到:“别说抱了,我都想亲你一口呢!”全场记者顿时又笑做一团。值得一提的是,此番在北京冬奥会上夺金后,张虹再次来到现场祝贺并送上拥抱。

誓让奖牌换色儿的高亭宇和中国速度滑冰的复兴史

作为大师姐,张虹对高亭宇的评价是,别看高亭宇表面嘻嘻哈哈,漫不经心,实则有着常人都不具备的超强自控力。“他会给自己制定目标,经常看比赛视频,研究技术,他良好的心态也让自己不会有太多压力,这决定了他比赛很少失误,可以滑出自己最好的水平。”“高亭宇是非常优秀的一个孩子,从来不上网,从来不玩电游,晚上的时间都是用来按摩、技术分析、回看自己偶像的技术动作。就这么小的孩子,就有这样的定力,还是很有前景的。”

在平昌冬奥会上,张虹就对媒体非常肯定地表示,高亭宇前途不可限量,四年后的北京冬奥会才是其真正展现实力的舞台:“他的实力有目共睹,随着他年龄增长,力量也会增强,前途无可限量。四年之后大家会看得到。”

本届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将高亭宇选为代表团旗手,很多人表示诧异,毕竟短道速滑的武大靖等金牌名将在知名度和成绩上更胜一筹。但中国体育代表团秘书长倪会忠表示,旗手的人手选拔是综合考虑,而选择年轻人当旗手,是因为他们拥有突破的潜质。果不其然,高亭宇成功突破了中国男子速度滑冰冬奥会零金牌的历史。

誓让奖牌换色儿的高亭宇和中国速度滑冰的复兴史

由于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历届旗手的成绩均不如预期,所以大家都说冬奥会旗手有魔咒,夺金热门纷纷婉拒旗手殊荣。高亭宇却压根不在乎魔咒,他只是担心当旗手当不好,给大家开不了一个好头。在接受采访时,高亭宇那魔性的东北话再次逗笑了媒体:“第一次当开幕式旗手,不知道怎么开(这个头儿),不知道能不能给大家开好头儿。紧张啊,好像比我比赛还紧张。第一次干这个事儿……鸟巢我还没去过呢,不知道是个什么流程。”

如今来看,高亭宇不仅完成了当旗手开好头儿的任务,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上实现开门红,前半程成绩喜人,目前中国健儿们已取得4金3银1铜的优异成绩,而且他自身也打破了旗手成绩不如预期的魔咒,以刷新奥运会纪录的成绩强势夺金。

誓让奖牌换色儿的高亭宇和中国速度滑冰的复兴史

整体而言,高亭宇如今才24岁,远没有达到其竞技状态的巅峰期,随着他和宁忠岩等人的逐渐成熟,有望带动速度滑冰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更重要的是,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中国已经有3.46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有冰雪特色学校2062所,未来速度滑冰的选材面必将进一步拓展。届时,速度滑冰这个国际主流冰上运动在大陆有望实现比肩短道速滑的辉煌。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

誓让奖牌换色儿的高亭宇和中国速度滑冰的复兴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