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面对美军坦克群,9兵团装备的“巴祖卡”火箭筒,发挥怎么样?

作者:熊熊讲武

在长津湖战役中,美军的坦克群令志愿军第9兵团的参战部队印象深刻,在多次进攻美军核心阵地时,其坦克部队都给我们造成了很大麻烦。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讲过,美军陆战1师有师属坦克营,该营下辖4个坦克连,每个连即有17辆M26坦克、3辆M4A3坦克、1辆M32坦克抢修车;此外陆战1师还有9辆喷火坦克,每个陆战团的反坦克连还各有5辆M26坦克。

面对美军坦克群,9兵团装备的“巴祖卡”火箭筒,发挥怎么样?

而在长津湖战区的美国陆军第31团属坦克连也装备有22辆M4A3坦克和1辆M32坦克抢修车。

除了这些正牌的坦克外,美军当时装备的M19双管40毫米自行高炮等履带式装备,也常被志愿军称为是坦克。这也是战役刚开始时,美军阵地上其实没有多少正牌坦克,但志愿军却认为遭遇了很多坦克的原因所在。

面对美军的坦克群,志愿军手中当时也有一些反坦克装备,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些装备其实也是“美械”,比如著名的巴祖卡火箭筒。

面对美军坦克群,9兵团装备的“巴祖卡”火箭筒,发挥怎么样?

在电影《长津湖》和《水门桥》中,对于志愿军使用美制巴祖卡火箭筒都有专门的展现,而在真实历史上,长津湖的志愿军也确实装备和使用了巴祖卡火箭筒。

有些朋友可能对志愿军的巴祖卡来源有疑惑,我们先来谈下这个问题。

巴祖卡火箭筒是二战时期美军大量装备的一款反坦克武器,当然在实战中也被广泛用于打击工事内的敌人。

我们知道,当时的国军是可以得到美械武器援助的,而在美援的武器清单中,便包括有巴祖卡火箭筒。

截止到1945年6月,国军实际装备的巴祖卡火箭筒数量已经达到了1098具,而且后续还在不断接装中。

当时的驻印军是装备巴祖卡火箭筒最充实的军队,其每个步兵营即装备有4具巴祖卡火箭筒,当时一般称为小火箭或火箭炮。

面对美军坦克群,9兵团装备的“巴祖卡”火箭筒,发挥怎么样?

除了驻印军外,国内的美械部队也装备有巴祖卡火箭筒,而且对这种新式武器还评价颇高。

如94军军长便评价道:不仅三零步枪、轻重机枪十分精良,新配之火焰放射器、冲锋枪、火箭筒、卡宾枪等新式武器,在近战中发挥了莫大的威力。

不过这种新式武器大都是优先装备给中央军嫡系,至于杂牌军就得往后靠靠了。如当时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曾私自扣押了6支火箭筒给自己的基本部队第30军,而这几支火箭筒原本是要给第18军的。结果18军自然不买账,硬是又要回了3支。

堂堂一个战区司令长官连几支火箭筒都不值,这个传出去实在太不好听,因此后来还是给孙连仲的第30军拨了一些火箭筒。

面对美军坦克群,9兵团装备的“巴祖卡”火箭筒,发挥怎么样?

不过这些火箭筒还没有捂热,就在1945年10月的邯郸战役中被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给缴获了,这应该是我军第一次缴获到巴祖卡火箭筒。

在随后的解放战争中,国军装备和使用的巴祖卡更多了,但我军随之缴获的巴祖卡也更多。

据统计,在解放战争第一年度,全军即缴获到463具火箭筒;在第二年度缴获到252具火箭筒;在第三年度缴获到1201具火箭筒;在第四年度缴获到422具火箭筒;合计解放战争中缴获到2338具火箭筒。

这些缴获到的火箭筒并非全部能用,除了战损难以修复者外,其余也都装备了我军部队,而且由于我们有反坦克和打工事的需求,这些美制火箭筒在我军手中能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长津湖战役时,志愿军第9兵团所属的第20军、26军和27军,此前大都是三野的主力部队。而与三野作战的国军,很多都是换装美械的部队,因此在9兵团所属部队中也装备了不少美械武器,其中自然也包括火箭筒。

面对美军坦克群,9兵团装备的“巴祖卡”火箭筒,发挥怎么样?

据当时的志愿军实力统计,9兵团所属的第20军共计装备有53具火箭筒、26军装备有74具火箭筒、27军装备有86具火箭筒。志愿军的火箭筒也是装备到步兵营一级,基本上每个营有2到3具火箭筒可用。

因此在电影《长津湖》中,营长谈子为直接操作巴祖卡火箭筒,这未必是现场缴获使用的,其实当时营里面本来就有这种武器,不过以巴祖卡的具体性能来说,一般不会用于打飞机,主要任务还是反坦克。

当然了,志愿军当时装备的巴祖卡火箭筒是60毫米口径,对付美军的坦克是力不从心的。

面对美军坦克群,9兵团装备的“巴祖卡”火箭筒,发挥怎么样?

在朝鲜战争刚开始时,面对人民军的T34坦克,美军曾使用60毫米口径的巴祖卡,但是基本无用,因此后来才紧急装备88.9毫米口径的超级巴祖卡。

而美军当时自己装备的坦克是以M26潘兴和M4A3谢尔曼为主的,志愿军用60毫米口径的巴祖卡来打,同样是不好打的。

有20军的老兵曾回忆,用当时的火箭筒打美军的坦克,因为口径太小,打上去只留个白点。而且志愿军手中的火箭筒也并不多,也不能说放开了打。

面对美军坦克群,9兵团装备的“巴祖卡”火箭筒,发挥怎么样?

以20军来说,平均每个步兵营只有2具火箭筒,火箭筒弹也不是想打多少就打多少的。

当时58师在整个战役中一共消耗了238发火箭筒弹、59师消耗了275发火箭筒弹、60师消耗了119发火箭筒弹,全军在整个战役中一共才消耗632发火箭筒弹。

而27军装备的火箭筒是9兵团中最多的,但在实际作战中也只消耗了875发火箭筒弹,也就是说两个精锐军在整个战役中加起来的火箭筒弹消耗只有大约1500发。

另外要注意的是,这些弹药并非是实际打出去的,有些弹药是损失在了美军的空袭中,有些是还未打出去火箭筒手就牺牲了,弹药也就此损失,真正打出去的火箭筒弹是要更少的。

而且如前所述,对美军当时装备的坦克来说,60毫米口径的火箭弹很难打得动。

20军58师在对下碣隅里之敌进攻时曾上报:对反坦克除小包炸药、小组队形外,火箭筒均无效,请示办法。

面对美军坦克群,9兵团装备的“巴祖卡”火箭筒,发挥怎么样?

而20军60师在拦阻德赖斯代尔特遣队时,对美军的大队M26坦克也没有办法。火箭筒弹打完后,只能是以突击队带着炸药包上,“爆破大王”寿志高等27人全部牺牲,才炸毁了美军一辆坦克,而其余16辆M26坦克则冲破志愿军阻击,抵达了下碣隅里。

大量坦克的抵达使得美军拥有了可移动的钢铁堡垒,志愿军对付这些钢铁巨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一旦到天亮后,志愿军的攻击就将无法展开,夜晚所得的战果也将无法扩大。

因此,对于反坦克作战,只能是寄于破路、破桥,希望通过制造路障来阻止坦克的活动。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讲过,20军最初要炸掉水门桥其实也是出于阻止美军坦克更多地增援战区的因素。

那么巴祖卡火箭筒当时真的就一点用都没有了吗?也不尽然。

面对美军坦克群,9兵团装备的“巴祖卡”火箭筒,发挥怎么样?

20军后来总结反坦克作战战法的时候,有过这么一条经验:以现有火箭筒及无后坐力炮在50至80公尺内,三十吨至四十吨坦克也可摧毁,在打时首先打头一辆及后一辆,使中间前后不能行动,然后各自击毁之。

这个30吨到40吨的坦克指的是谢尔曼坦克,当时陆战1师有少量装备,陆军第31团属坦克连则全部装备谢尔曼坦克,而且在27军部队反坦克作战时,确实有用火箭筒打掉坦克的战例。

当时的情况是27军81师242团在新兴里外围担负阻击作战任务,美军的第31团属坦克连由于是在包围圈外面,所以便以坦克向242团发起进攻,试图打开突破口。不过由于步兵都在包围圈内,美军坦克连没有步兵伴随。

242团打第一辆美军坦克就是用火箭筒打的,不过这一次的交战距离是三四十公尺内,美军没有防备,而且也没有彻底击毁谢尔曼,属于是击伤后坦克兵弃车逃窜。而其他的坦克,还是使用近战战术,由突击队用炸药包重点打履带干掉的。

所以当时想让火箭筒发挥作用,必须要在几十米的极近距离内,击中坦克的要害部位才行。

面对美军坦克群,9兵团装备的“巴祖卡”火箭筒,发挥怎么样?

但是美军坦克通常是集群活动,一般也有步兵跟随,巴祖卡火箭筒的操作比较复杂,而且还要选好射击位置,在实战中很难有比较好的机会。往往是火箭筒手在运动过程中或是准备发射的过程中就被杀伤,而且即便成功发射,也未必就能正好命中坦克,或者是命中坦克也未必恰好命中其要害部位。

再加上我们当时装备的火箭筒不多,弹药也很少,加之极寒天气对于火箭筒手操作造成的不便,因此就使得在长津湖战役中真正用火箭筒击毁击伤敌军坦克的战例不多,主要还是靠步兵用爆破筒、炸药包抵近去反坦克,而这样打的代价往往是很大的。

志愿军步兵真正得到反坦克利器还是后来大量装备51式火箭筒和52式无后坐力炮及大量苏制反坦克手雷之后了,而长津湖战役时我们还没有这些武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