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航磁数字“尖兵”团队:占据高端磁材领域制高点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5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这一年,中国航天科工全体干部职工聚焦主责主业,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建设世界一流航天防务集团公司而努力奋斗。为此,2021年中国航天科工感动人物评选仍在进行中。“湖南磁电以第一名成绩竞标成功!”听到评审组专家念出成绩那一刻,作为航磁数字“尖兵”团队负责人的张铁军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那一刻,累积在数字“尖兵”团队成员心头半年之久的压力化为乌有。

数字化是保证制造水平、产品性能、产线建设符合客户需求的最有力支撑。湖南磁电深入实施集团公司“1+4”战略,大力践行首次战略工作会上提出的数字航天战略,创新引入“政府投建”商业模式,在今年年初,7栋占地300亩、拥有10条自动化产线的国内一流“数字工厂”成功落地。基于此,湖南磁电收到了作为国际高端电器品牌斐雪派克抛来的“橄榄枝”。“看似本次竞标是我们与外企的市场竞争,不如说是两家公司之间的数字战。对手只留给我们半年时间,半年后务必要拿下‘窑炉大脑’!”张铁军对团队成员说。

航磁数字“尖兵”团队:占据高端磁材领域制高点

要实现高端磁材批产,关键在调整数字综合平台MES系统设置,紧握温度把控的“命门”,搭建更加智能化的“窑炉大脑”。

6个月完成7项产品设计,平均每个月要完成1项系统级产品技术方案……想要短时间内超越竞争对手,每位成员都必须突破自己的极限。紧迫的时间节点、巨大的经验落差压得团队快喘不过来气,可大家都在咬牙坚持。

身先士卒征战

一块磁材从进窑到制成出窑,要经过20个温区。这其中每一次温度、时间的变化都可能改变这块磁材的命运。为确切模拟数控温度,张铁军带领团队成员下到厂区现场办公。调试阶段正值酷暑季节,团队成员每天早上7点开始检测,一天检测十来个小时。检测现场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大家汗流不断,所穿衣服都被汗渍浸成了白色。

不到2个月,他们做了426项开发,150多个接口,准确验证磁晶粒取向大视场检测方法,具备了仿真设计、材料制备等项目的系统解决能力,并在数字综合平台MES系统中添加了“智能温区划分”模块。

这些技术的突破在全球磁材数字领域尚属首创,是高端磁材实现批产的基础。上线后,磁材优质率从之前的85%提高到了92%以上,每年直接受益超千万元。

锲而不舍鏖战

怎样通过数字手段实现产品全批次追溯功能,一直是全球航磁领域的技术难题。一般来说,数字产线上产品的质量追溯都能通过条码实现,但在磁材领域却行不通。磁材要在上千度高温里锻造,条码会破损。

现场装置设计、回路布置、设备和系统特性……每一个环节都细针密缕。为实现自动化数字追溯,团队成员拆装样本800余次,大家的双手磨出了血泡和茧子。

那段时间,团队技术骨干陈维仁为琢磨一个序列,常常边走边思索,有时碰到别人身上,半天还回不过神来。“陈维仁着魔了”,同事调侃道。

终于,团队建立了大数据及BI分析平台,并设计出窑炉内虚拟列队模块,这样,用虚拟数据代替条码确认产品身份,实现生产质量深度分析能力,整体生产质量取得跨越式发展,突破了高端磁材批产的最后一道难关。至此,“窑炉大脑”成功落定。

成功搭载“窑炉大脑”的数字综合平台,具备年产2万吨高端磁材的能力,打破外企在高端磁材领域的技术垄断,一举拿下斐雪派克累计超亿元大单,奠定了在高端磁材行业“领头羊”地位。手工作业减员40%,生产效率提高20%,制造费用降低30%……一年内,搭载“窑炉大脑”的数字综合平台将迅速驱动中西部地区最大磁材与器件智能产业园形成产能,新增收入规模超5亿元,利税4000万元。正如团队成员所说,“数字攻坚过程中难题层出不穷,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才能勇攀自主创新的科研高峰。”在实施数字化战略的长征路上,这支年轻的数字“尖兵”团队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航天人的无悔付出。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通讯员:刘铭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通讯员:刘铭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通讯员:刘铭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