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苹果公司的供应商,中国占半壁江山

2018年8月3日,苹果公司股票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家进入万亿美元俱乐部的公司。

2020年8月20日,苹果公司股票突破2万亿美元,同样只身一人率先进入了2万亿美元的俱乐部。这一万亿美元的增加额用了2年时间。

2022年1月4日盘中,苹果公司股票市值一度突破3万亿美元,这一次增加一万亿美元只用了1年和4个多月。

苹果公司的供应商,中国占半壁江山

如此受投资者追捧的背后是苹果公司在疫情中逆势而上的财报业绩。

2020财年,在全球疫情极为严重,大多数国家都停工停产,商店难以正常运营的时期,苹果公司营收总额依然达到了2745.15亿美元,同比增长5.51%;净利润为574.11亿美元,同比增长3.9%。这样的成绩,实属难得。

2021财年,借着人类对疫情逐渐适应的趋势,苹果公司的业绩出现了爆发。公司营业收入3658.17亿美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46.80亿美元,折合每股收益为5.67美元。

将近千亿美元的利润,绝对属于妥妥的富可敌国,毕竟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一年都纯赚不了这么多钱。

当然,作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企业,苹果公司养活的供应链企业也不少。

苹果公司的供应商,中国占半壁江山

根据该公司官网公布的资料,从2018年开始,尽管供应链端企业名单有所调整,但是供应商规模一直维持在200家左右。

在2021年公布的供应商名单中,中国大陆地区又增加了12家,总数达到42家,若算上中国台湾地区的46家和中国香港地区的10家。苹果供应链中的中企达到了98家,占全部供应商总数的49%,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

相比之下,排名第二的国家才是美国本土,有35家供应商,占比约17.5%;接下来是日本的33家,占比约16.5%,韩国的14家,占比7%。剩下的其他国家全部加起来才20家,占比10%。

在中国大陆地区的42家供应商中,很多公司依靠这棵“大树”已经成长为上市企业;而原先已经上市的企业也变成了知名上市企业。

其中不乏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立讯精密、歌尔股份、鹏鼎控股、德赛电池、蓝思科技等等。这些公司苹果各项产品供应链业务占据了比例如下:

苹果公司的供应商,中国占半壁江山

中企供应商苹果产品业务占比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苹果公司带来的营业收入成为这些企业的收入来源主力,最高的达到80%,最低的也有30%。

除了供应商企业的数量,中国企业占据绝对份额之外,这些供应商的生产基地同样是中国最多。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为苹果公司提供各种原材料生产和组装的工厂有809家,而在中国地区就占了380家,占比达到47%;而美国只有106家,占比刚过13%。

而且,很多主要的供应商的大部分生产基地都设立在了中国。

比如组装供应商富士康,全球35个生产基地,29个在中国,剩下的6个在印度、越南、美国和巴西。

比如电路板供应商纬创资通,5个生产基地,3个在中国,2个在印度。

比如另一个组装供应商和硕,17个生产基地,有12个在中国,剩下的5个全部在发达国家,分别是捷克、新加坡、韩国、日本和美国。

比如捷普和美光,虽然都是美国供应商,但是他们在中国设立的工厂比美国还多。

更不用说中国大陆的供应商了,像立讯精密8个生产基地,7个在中国,一个在越南;歌尔股份三个生产基地,2个在中国1个在越南。

值得一提的是,就连处理器的供应商英特尔,也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基地。

如此看来,我们依然还是世界工厂,只不过这个“世界工厂”属于2.0版。

苹果公司的供应商,中国占半壁江山

如果有足够耐心的朋友去查询和了解苹果公司对200家供应商的具体采购分布情况的话,会发现虽然我们中国占据了供应商全部版图的半壁江山,但是我们的供应商多为组装业务的承包为主,就算是生产材料供应,也多为边缘零部件,极少会设计核心零部件——这一块主要掌控在像英特尔、高通、德州仪器、3M、村田制作所和三星等美国、日本和韩国企业手里。

所以,我们的企业还有不少的升级空间,接下来应该达到生产核心零部件的供应商,这样我们的“世界工厂”也会升级到3.0版。

当然,就算是3.0版,在整个产品产业链中依然还只是喝汤的角色,还是依附于产品的设计者,相比起苹果公司这种吃肉的公司而言,赚到的利润相差甚远。

因此,提升自身技术能力,创造核心竞争力,打造国际化品牌,才是王道。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点击关注!

“戏说金融”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