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是时候藏起来了

是时候藏起来了

2022009

一种状态

桃源与仙境,世人向往而难至。

自东晋陶潜写出“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的文字后,桃源便成为了藏与隐的别称。南朝徐陵又写:桃源惊往客,鹤峤( qiáo )断来宾。复有风云处,萧条无俗人。鹤峤,是仙鹤停息的山巅,至此,桃源与仙境多了几分联系,轻逸之感偶尔飘出。

是时候藏起来了

桃源仙境图 明代 仇英

明代仇英一生图画,不曾将自己藏起。

50 余年的生命中,他画出了 10 多件长卷及数不清的立轴画作,无暇找寻桃源仙境。他只是将自己安于纸绢内,于图画中静思以藏身。

青绿山水《桃源仙境图》,是典型的仇英笔法,其画法工整,色彩明亮又深沉。他用宋代初年大山大水式的全景构图,以《桃花源记》为蓝本,描绘了时人理想中的隐居胜地:

三位高士,落座溪边,一人抚琴,两人沉醉其中;他们身着白衣,与画面的青绿色形成并不突兀的强烈对比,正是因为这种对比,使高士的悠然与雅静缓缓而生。

是时候藏起来了

高士

高士寻得桃源仙境,行闲逸之事,再自然不过,但这终究是少了几分烟火气,远离了市井生活,或许不是仇英的桃源仙境。

隐藏在《桃源仙境图》里的,还有其他人。最高处的亭阁中,又现一人:他是活生生的人,有常人情绪,他安静地观水、望云,以潜心中之闷。比起听音品茗的白衣高士,云水间的隐者,更似桃源中人。也可以说,前景中的高士,是隐者与仇英的内心投射之景,他们隐于市井,安于市井。

是时候藏起来了

观水

古人之隐,从于内心,古人之藏,从容可出。

与仇英同被称为“明四家”的唐寅,曾作《柴门掩雪图》,更具藏的意蕴——寒冬时节,天色阴沉,白雪覆盖群山,一片苍茫,画中除去少许透着微弱生命力的景致,仿佛世间万物都被遮盖了起来。

是时候藏起来了

柴门掩雪图 明代 唐寅

高耸雪山,险峻挺拔又气势磅礴,占据画面大部。雪后的山中,幽静十分,山腰处,泉水经水车盘转几叠而下,哗哗声响,远处便可听得。

山脚下,茅舍数间,酒家外挂酒幌,风中摆动。战国著作《韩非子》中有载:宋人有沽酒者…悬帜甚高。帜,就是酒幌,也叫酒旗。唐代以后,店家挂出酒幌变得更加普遍,且五花八门,异彩纷呈。

只不过,《柴门掩雪图》中的酒家,在大雪之后生意冷清,此处空无一人,想必,行人都已提前上路、归家团聚。

是时候藏起来了

酒家

边角处,仍有行人,他抵住斗笠,迎着吹进山坳里的劲风,慢步向前。而另一位行人或是隐者,于船篷中独自休憩,他正享用一壶温酒,又或是沉静观雪,一切都显得愈发静谧安详。

画毕,唐寅题道:柴门深掩雪洋洋,榾柮( gǔ duò )炉头煮酒香。最是诗人安稳处,一编文字一炉香。唐寅一生颠簸,晚年居桃花庵写字画画,图中不经意的景象与诗文,正透出了他的追索落脚处——酒香、文字与香炉,或许才是他的藏身之地。

是时候藏起来了
是时候藏起来了

舟中人

每个时代,都有试图将自己藏起来的“格格不入”的人,你我,都曾如此。对此,元代倪瓒也有独特体悟。他一生未仕,清高孤傲,不屈权势。他的画,亦是如此——

倪瓒常以三段式构图,最远处为远山、中部为湖水、近处是丘石树木。这些画,有着整洁的画面,且是恰到好处,似乎再多加一笔都会使画面变得不再完美。他的画,空无一人,常含象征意义,如《六君子图》,整幅画中未见君子,近处的六棵树,即是题中的六君子。又如《容膝斋图》,画中没有容膝斋,有的仍然冷逸的山水和超凡的心境。

是时候藏起来了

《六君子图》与《容膝斋图》 元代 倪瓒

倪瓒剥去了一切可以剥离的元素,直接以自然中的物去抒写情感,于是我们观画,看到的就是倪瓒本人。他大致是希望后来人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去观看这些景色,甚至进入景色之中,如仙人一般。

不过,倪瓒并非唯一呈现澹泊之感的人。与吴镇的潇洒澹泊相比,倪瓒因家境变化较大,其澹泊之中,掺杂了一丝荒凉与克制。对比他早期完成的《秋林野兴图》,会更加理解那份隐与藏:此时的图中,还是有人出现,随着时间推移,具象的人,退出了画面,我们只能看到藏起来的倪瓒。

是时候藏起来了

《秋林野兴图》局部 元代 倪瓒

倪瓒的隐或藏,显然不在日常,而在精神层面。

元代时,曾有人问倪瓒为何画中无人,倪瓒答:天下无人也。他的画中,的确无人,但每一个笔触,每一处景致,却都有一个抽象的他者,它们甚至比那位具象的高士,还要具体,同时它们也构成了具体的倪瓒。

读过几幅画,我们仍向往隐或藏,是仇英之藏、唐寅之藏,还是倪瓒之藏。或许,只有隐而内心,方可豁然而至。

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