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97年前,法国“邀请”中国签一个条约,66年后解决我国大问题

作者:枕猫

有时候往往一些当时不在意之举,在事后很长时间会带来意想不到或好或坏的结果。

二十世纪20年代,中国还是积贫积弱、战争不断的旧中国,当时包括中国在内的五十一个国家签署了一个条约。

在那时看来这项条约对中国并没有任何有利之处,基本上算是无用,可是在几十年后却对新中国的科学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97年前,法国“邀请”中国签一个条约,66年后解决我国大问题
斯瓦尔巴群岛

一片不起眼的群岛

说起北极圈附近的土地,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终年寒冷、不毛之地、人口稀少,还会出极昼和极夜现象,因此人们对这些地方的关注度也略低,比如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美国的阿拉斯加、加拿大的育空地区和西北地区等。

在北极圈内有这样一片群岛,原本也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因其孤悬于海上,又处在一个偏远的位置,在很长时间内不为人们所知。进入近现代以后,它拥有了特殊的地位而被各国广泛关注,它就是斯瓦尔巴群岛。

斯瓦尔巴群岛位于北纬74°到81°之间,整体都在北极圈内,总面积约为六万两千平方公里左右,在世界地图上也能明显看得到。

其东侧是北冰洋,南面是巴伦支海,西面是挪威海、格陵兰海,海对面就是冰岛和格陵兰岛,群岛上地形多样有平原,有谷地,有山峰。

97年前,法国“邀请”中国签一个条约,66年后解决我国大问题

北极

斯瓦尔巴群岛上居民有三千人,主要聚集在群岛的最大岛屿斯匹兹卑尔根岛上,超过百分之七十的人口是挪威裔。该岛主权属于北欧国家挪威,是挪威的第十九个郡,由挪威政府直接派遣总督进行管理。

斯瓦尔巴的意思是“寒冷的海岸”,这个地方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极其寒冷。斯瓦尔巴群岛夏天的温度在5°C左右,比很多地区的冬天还要冷,且这样的“高温”天气在一年中的时间极短。

整个群岛百分之六十的土地是冰川,百分之三十是荒地,只有剩下的约十分之一有植物,不过也都是单调的耐寒植物。

这也是此处不适合人类大规模聚集的原因,岛上居民难以利用更多的土地种植粮食、蔬菜、水果,也无法进行生产,有相当多的一部分物资要来自于遥远的大陆上,设施也不齐全。

97年前,法国“邀请”中国签一个条约,66年后解决我国大问题

斯瓦尔巴群岛的位置有多重要

斯瓦尔巴群岛虽然地处偏远,可是它并不是一点价值没有,相反,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它显得越来越重要。

说起斯瓦尔巴群岛的重要性要从其历史说起,12世纪时挪威人最先发现了它,据《冰岛编年史》中的记录,被发现的准确时间为1194年,不过它被没有因此而被广为人知。

1596年6月,两位荷兰探险家巴伦支和海姆斯凯尔克再次来到这片群岛,巴伦支将它命名为“斯瓦尔巴”。

据说当时荷兰人看到整座岛被冰雪覆盖,一些山峰上有厚厚的雪,被这种景象所震撼。

97年前,法国“邀请”中国签一个条约,66年后解决我国大问题

从那以后这座岛相继来了很多国家的航海者,1611年荷兰和英国的捕鲸船途经此群岛,随后丹麦、挪威、法国的捕鲸船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纷纷至此停留。

一个荒岛往往不会引人关注,但一旦有利可图便会引来争抢。

斯瓦尔巴群岛上植物种类有限,然而动物和矿藏颇多,这里有海豹、海象、北极熊、驯鹿、北极狐和各种鸟类,其中有很多难以见到的珍贵物种。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到达这片群岛的都是各国的捕鲸船,它们还曾为争夺捕鲸权发生冲突,最后只能以划分势力范围来解决问题。

十九世纪后捕鲸业开始衰退,斯瓦尔巴群岛上的矿藏资源开始成为了各国争夺的焦点,岛上有煤炭、磷灰石、铁、石油、天然气等。

97年前,法国“邀请”中国签一个条约,66年后解决我国大问题

斯瓦尔巴群岛上的矿藏资源

这些资源的存在显然要比捕鲸权更重要,在今天各种岛屿争端无不是因为海岛附近的资源所引起。

进入二十世纪后,北极圈附近部分国家纷纷到斯瓦尔巴群岛附近进行勘测,在那个时代人类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程度非常高,争夺该地区矿产所有权再次成为各国间的主要矛盾。

今天随着人类有了对北极科研、航运、资源开发的计划和设想,北极地区越来越得到重视。与南极地区不同,北极没有南极洲那样的大陆,只有大片冰覆盖的海域,所以无论人们在北极地区从事什么样的活动,这些北极点附近数量有限的海岛就显得极为珍贵。

特别是一些距离北极较远的国家,斯瓦尔巴群岛成为它们前往北极不多的出发点。

97年前,法国“邀请”中国签一个条约,66年后解决我国大问题

一个没被重视的条约

自从各国探险家分别前往斯瓦尔巴群岛并在那里发现资源后,各国纷纷打算将其收到囊中,逐渐有来自欧洲各国的移民上岛,并形成一些人数不多的聚居地,建立起一座又一座城镇。

在这些居住人口中,挪威人和俄国人最多,因为距离较近这两个国家对岛屿的控制更加便利。

可是挪威的实力有限,即便到了今天挪威也只是一个五百多万人口的小国,而当时的俄国虽大,但是国内正处于内战和革命时期,没有更多精力牢牢控制这片群岛,这给了其他欧美国家的机会。

97年前,法国“邀请”中国签一个条约,66年后解决我国大问题

挪威

各方就此展开激烈争夺,它们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说法,都互不相让,争来争去也没有个结果,最后达成了大家都能接受的条件形成了《斯瓦尔巴条约》。

这份条约签订于1920年2月9日,签订地点在法国巴黎,最初加入该条约的国家只有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挪威、瑞典等十八个国家。

这份条约成为了到目前为止在北极地区唯一具有国际色彩的政府间条约,它也使斯瓦尔巴群岛成为北极地区第一个,同样也是仅有的一个非军事区。

97年前,法国“邀请”中国签一个条约,66年后解决我国大问题

《斯瓦尔巴条约》

根据条约,挪威王国对这片群岛具有“充分而完全的主权”,也就是说争夺数百年的群岛归属确定了。

除此之外,条约还规定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的目的所利用”,随着各国对北极的重视,活动随之增多必然会带来一些矛盾,这一规定保证了该群岛的安全与稳定。

最后一点很重要,所有缔约国公民在该群岛出入自由,在不违反当地法律前提下生产、生活、科考、经商、旅游等行为均可进行。

群岛是挪威的,但各国均可在合理范围内使用。

97年前,法国“邀请”中国签一个条约,66年后解决我国大问题

条约签订五年后,包括中国、苏联、德国、芬兰等三十三个国家加入了这个条约,使缔约国的数量从十八个增加到五十一个。

当时中国还处于动乱和贫困年代,在国际上没有说话的份,中国之所以能够加入这项条约完全是法国的胁迫,当然法国也并非出于好心,它有自己的小算盘。

首先,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1917年8月段祺瑞领导的北洋政府正式加入协约国,在一战剩余的十几个月里先后有三十万中国劳工漂洋过海远赴欧洲参战。他们在战场上提供运输、建造等各种支援任务。

97年前,法国“邀请”中国签一个条约,66年后解决我国大问题

段祺瑞

也就是说,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协约国出过大力的,也是付出过巨大代价的。

可是一战原本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利益的战争,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一群强盗的斗殴,在那种实力决定一切的战场上,中国这个没有实力的国家即便作为战胜国注定得不到什么。

为了让中国尝到点甜头增加对法国的好感,为了自己在中国的大片租界,法国就“邀请”中国加入《斯瓦尔巴条约》。

法国日后还想在中国捞取好处,对中国进行控制,这成了法国的一个手段。

97年前,法国“邀请”中国签一个条约,66年后解决我国大问题

法国

再有就是法国人为了让这份条约给各国留下好的印象,这份条约最初签订的国家基本都是北极圈附近的国家,换句话说多数都是曾经的列强霸主,后来的帝国主义。

几百年来,这些国家只要坐在一起签条约,那基本就是捞取利益和抢钱,要么就是到处瓜分其他国家,以这种文字的形式去做强盗之事,把贫穷的中国拉进来就不会让人觉得强盗性质那么强了。

法国人和当时的北洋政府都清楚,中国即便签了条约也没有能力去那里,正因为法国人清楚这一点法国人才敢让中国去签,正因为清楚这一点北洋政府最初才拒绝,就怕和这些国家签订条约再被算计了,可是最终还是禁不住法国的威胁。

97年前,法国“邀请”中国签一个条约,66年后解决我国大问题

北洋政府

法国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当时积贫积弱、军阀外敌战争不断的中国在二十多年后走向了和平稳定,又用了几十年走向了富强,那份在当时看来没用的条约却在几十年后对中国的科学考察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991年秋天,受挪威卑尔根大学叶新教授的邀请,中国探险家高登义与苏联、挪威、冰岛四国科学家开启了北极科考之旅。

这次科学考察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叶新教授赠送了《北极指南》,其中有《斯瓦尔巴条约》的英文版,高登义看到中国也在1925年成为了签约国。

卑尔根大学叶新教授向中国建议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科学考察站,中国科学界开始了有关项目的研究。

97年前,法国“邀请”中国签一个条约,66年后解决我国大问题

斯瓦尔巴群岛考察

1999年到2003年中国“雪龙号”两次进行北极考察,掌握了这片未知地区的许多资料,可是没有科学考察站作为立足点科考工作进展有限。

2001年挪威驻华大使馆邀请中国在斯瓦尔巴群岛考察、建站,终于在2004年中国黄河站建成,中国有了第一座北极科考站,至此距离《斯瓦尔巴条约》签约已经过去了整整八十年。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地理.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