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乡情,诉不尽的思念,回不去的故土——高端食材,灰扑脸(11)

作者:龙泉映月

11 高端食材,灰扑脸

我是农人的孩子,离开故土多年,但始终对马铃薯情有独钟。

我的家乡除了昭鲁坝子外,其它都是二半山区和高寒山区,都是盛产优质马铃薯的好地方。

乡情,诉不尽的思念,回不去的故土——高端食材,灰扑脸(11)

二半山区主产洋芋

早春二月,寒意未尽,春耕就开始了。家家户户都忙着平地,运肥,种马铃薯。

阳春三月,寒意退尽,几场如酥的春雨过后,在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的春光里,埋在土里的马铃薯迫不及待地破土而出。在阳光中,在春风细雨中不断生长,把荒凉的褐黄色田野染绿。

六月份,马铃薯成熟了,碧绿的枝叶也一天天枯黄,把阳光雨露让给身边正在蓬勃生长的玉米。六月,正是农村青黄不接的时节。要是赶上去年是荒年,马铃薯可就成了家乡人的救命粮。此时,它可以帮助人们度过饥荒,完全有理由说它是雪中送炭金不换。

乡情,诉不尽的思念,回不去的故土——高端食材,灰扑脸(11)

收马铃薯

马铃薯深埋在地下,它不像桃子、石榴那样把鲜红诱人的果实挂在枝头,让人远远一看就生爱慕之心,必须挖出来才知道。盛夏,农民顶着烈日,挥动锄头小心翼翼地把马铃薯从泥土里挖出来,一个个嫩黄色的马铃薯犹如刚刚睡醒的泥娃娃,欢笑着,跳跃着蹦出泥土。农民笑盈盈地把它们拾进筐里,或挑回家,或用牛车拉回家。此时的农村,成了马铃薯的世界,地里,躺着待拾的马铃薯;路边的牛车上,装着待运的马铃薯;农家的小院里,堆着小山似的马铃薯;乡村公路上,一辆辆满载马铃薯的大卡车驶向昆明或四川。

家乡的马铃薯外面不好看,满身泥土,凸凹不平。但它因价格便宜,味道好,食用方便,吃法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家乡人世世代代吃马铃薯,年复一年,形成了家乡特有的马铃薯美食文化。马铃薯烤、煮、炸、烤、凉拌皆可。农村和城市的吃法各有特点。农村人吃得粗犷实惠,原始古朴,可式一日三餐的主食;城市人吃得高雅精致,富有创意,多制作成风味菜品。

马铃薯收获的季节,农家人早出晚归,没时间做饭,大多是洗一篓马铃薯,刮去皮,把白生生的马铃薯倒在锅里煮熟,盛在篮子里,看着热气腾腾的熟马铃薯,闻着飘逸的清香味,外加用昭通酱拌的青辣椒下着,也能饱饱地吃上一餐当早、晚饭。青年人最喜欢吃刚煮透心的马铃薯,咬一口,甜中带清香,粘中带脆嫩。没牙的老爷爷、老奶奶最喜欢吃用文火焖透,表面烘干的马铃薯,放进嘴里,又面又香,两腮一合,立刻就酥烂如泥了。“老奶洋芋”这道菜,可能就是源于这吧。

每当我看到在街上升着褐煤火,摇着鼓风机,买烧马铃薯的谋生者,看着火里黄生生,香喷喷的烧马铃薯和一个个津津有味吃着马铃薯在大街上走来走去的食客时,就会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

我小时候,暑假常替父亲放牛。早晨起来,捡一网袋马铃薯背上,约上几个小伙伴,赶着牛上山。第一件事就是拾柴、升火、烧马铃薯。把马铃薯放在柴下,点燃火,一阵浓烟过后,把马铃薯翻一个身,不大一会儿,马铃薯就熟了。一开始时大家你争我抢,生怕别人多吃,肚子饱了,还有许多摆在火旁,就轻轻地刮去外面的皮,放在火边炕着,炕得黄生生,面呼呼的。伙伴们在山上玩累了,偶尔间又吃一个,等到日落西山,牧童晚归时,剩下的马铃薯全被一扫而光了。

“早上吃的扁打扁,晚上吃的灰扑脸”我们农村人用这句话来打谜语猜。而今,随着家乡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向土里土气的马铃薯,凭着家乡人的智慧变得日新月异,在各种场合闪亮登场,围绕着马铃薯进行了前所谓有的大开发。为此,“中国马铃薯大会”还安排在昭通举办。

乡情,诉不尽的思念,回不去的故土——高端食材,灰扑脸(11)

2018昭通“中国马铃薯大会”

“吃洋芋,长子弟”是家乡人促销马铃薯的口头禅。餐桌上,以马铃薯为原料的菜肴花样繁多,数不胜收。清淡爽口的洋芋酸菜汤,让油腻厌食的达官富人食欲大增。麻辣脆嫩的炸洋芋条让你回味无穷。绿白相间的青椒洋芋丝引你馋涎欲滴。铜锅洋芋火腿闷饭香味扑鼻。洋芋黄焖鸡让你留恋往返……

乡情,诉不尽的思念,回不去的故土——高端食材,灰扑脸(11)

铜锅洋芋火腿闷饭

随着科技的发展,洋芋精加工异军突起,包装精美的“噜咪啦”牌土豆片远销他乡,把风靡一时的西洋薯条给打倒了。洋芋精粉成为上等天然绿色保健滋补品……马铃薯食品也堂而煌之地进入了富丽堂煌的现代超市,和各类名品一比高低。昔日的丑小鸭,今天终于成了倍受人们亲昧的白天鹅了。

乡情,诉不尽的思念,回不去的故土——高端食材,灰扑脸(11)

香辣土豆片

地道的昭通人,三天不吃洋芋,睡觉都睡不香。由此可见昭通人对洋芋的情深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