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21年秋季八年级学业水平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分析(含试卷)

作者:教研内参

一、试卷分析:

本次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注重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新课改理念的渗透,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要求,较好地体现了教育部“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精神。

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该试卷坚持“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的原则,秉承了“一卷三块"结构:即“积累·运用”、“阅读·鉴赏”和“应用·写作"。其中基础知识积累·运用18分,阅读·鉴赏72分,应用·作文60分。本次试卷共计25道题,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欣赏感悟等五个层次的能力进行了难易不同的考查。

2021年秋季八年级学业水平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分析(含试卷)

(一)积累·运用板块:主要考查字音字形,成语运用,语言表达,新闻主要内容的把握,对联特点等6个小题,本套试卷突出的特点是加大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这6个小题均是在短文的阅读中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既考查学生的阅读速度,同时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既切合教材内容又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考了课内积累,又考了课外能力。

(二)阅读·鉴赏板块:主要考查了现代短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阅读,古诗文名句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现代非文学类文本阅读。短文阅读紧扣教材考查了语言要连贯这一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考查了《记承天寺夜游》和《与朱元思书》两篇文章的对比阅读,其知识点涉及到重点词语解释,一词多义的意义用法辨析,重点句子翻译,名句理解,同时还拓展到《三峡》这篇文章的理解背诵考查。古诗词阅读,考查了杜牧的《赤壁》,其题型一是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二是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名句,从多角度考查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古诗词名句默写不再是为了上句写下句,二是通过平时品读积累,理解性默写,题型更加灵活。名著阅读考查的涵盖面与以往相比,更加广泛,既考查了《昆虫记》,同时也考查了《红星照耀中国》,题型是一道选择题,一道问答题,考查内容不是仅限于文学常识,二是注重对名著内容的熟悉理解,从考试题型上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考查了一篇记叙文阅读,是关于袁隆平的《稻子熟了,妈妈我想你了》,其选材用了时代英雄人物的故事打动考生,文章中真挚的母子感情很容易感染读者,其考点考查了选文第二人称表达的妙处,人物形象的把握,加点词“种子”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力考查了学生的理解、提炼、感悟、运用等层次。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以一篇《我们为什么要睡觉》考查了学生的关于说明文的阅读能力,说明文阅读也是紧扣八年级语文上教材中的文体,既涉及到文本信息的提炼,同时考查了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还要求学生结合选文和链接写几句话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之,阅读·鉴赏部分的考查,无论是阅读选材还是题型,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考查要求越来越高,既考查学生的阅读速度,还考查了学生对文句理解、分析综合、筛选与整合信息、合并概括、文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感悟的能力。

(三)应用·写作板块:一是考查了应用文关于邀请函的写作,要求100字左右,语言连贯,表达得体,这一考查点紧扣教材,同时切合生活实际,因为应用文写作在工作学习中是很重要的交流方式。二是大作文写作,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半命题作文“这个冬天很_____”,600字左右。半命题作文给学生适当的限制,既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不容易跑题,同时又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2021年秋季八年级学业水平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分析(含试卷)

二、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参与学校 23 所, 共 4928 名学生参加考试。学科平均分为: 89.9分,最高分130.5分,最低分0分。A等(得分率85%以上1人,比例0.02%),B等(得分率70%——85%之间978人,比例19.85%),C等(得分率60%——70%之间1828人,比例37.09%),D等(60%以下2121人,比例43.04%)。 绝大部分的学生成绩处于 64 分到 117 分之间(去掉高分和低分部分的人数,代表绝大部分学生分数的集中的范围),由此可以看出A等人数很少,D等人数偏多。这次考试全体学生高于学科平均分的学生人数较多,相应高分段的学生人数密度来得较大,而低分段学生的成绩拉扯联考全体本学科平均分较为显著。

本次考试, 将总分分为一档、二档、三档,分别设置成 705分、606分、489分 。 通过科学分解,语文学科的一档、二档、三档分数线分别是 104.04分、98.86分、89.6分。联考全体学生一档累计人数1030人,累计上线率20.90%,二档累计人数1729人,累计上线率30.04%,三档累计人数2807人,累计上线率56.96%。

一档学生人数累计较多的学校是:(略)

二档学生人数累计较多的学校是:(略)

三档学生人数累计较多的学校是:(略)

各校分档临界生人数分析 :临界生是处在学科分档分数线上下的一批学生,关注他们的学科表现,有针对性帮助他们,对提高学校上线率是有的放矢的。这一群体的各学科表现有差异,就本学科而言,平均分有的高于学科分数线,有的低于学科分数线。需要关注低于分数线与学科分档线相差较大的,值越大,越反映本学科是该学校这批临界生更需要提高的问题所在。 一档线设置临界分值为10分,二档线设置临界分值为10分 , 三档线设置临界分值为10分 。

一档表现欠佳的学校是:(略)

二档表现欠佳的学校是:(略)

三档表现欠佳的学校是: (略)

在总分上线的学生中,有可能本学科的成绩未达到相应档次的学科分数线。这明显表明本学科是该生的薄弱学科。此类学生人数较多,很可能是影响学生总分上线的重要因素,值得深入分析原因。

一档中需要关注的学校有:**中学(有37人总分上一档线而语文学科未上线)、***高中(有24人总分上一档线而语文学科未上线)、****学校(有16人总分上一档线而语文学科未上线)。

二档中需要关注的学校有: **中学(有95人上二档总分线而其中有49人语文学科未上线)、**学校(有94人上二档总分线而其中有36人语文未上线)、**中学(有93人上二档总分线而其中有33人语文未上线)。

三档中需要关注的学校有: **中学(有105人上三档总分线而其中有52人语文未上线)、**中学(有109人上三档总分线而其中有48人语文未上线)、**中学(有82人上三档总分线而其中有33人语文未上线)。

针对平均分而言,全县高于平均分(89.9分)的学校有:**中学(平均99.84分)、***高中(95.44分)、**中学(91.65分)、**中学(90.18分)、**小学(89.92分)、**小学(91.47分)、***学校(101.06分),除此之外,有16所学校未达到联考平均分,因此,各学校的语文学科教学有待提高。

2021年秋季八年级学业水平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分析(含试卷)

三、原因分析

(一)阅读方面

1.学生阅读量不够。比如第5小题,学生对“空间站”这一科技名词的不太理解,比如第16题(1)名著阅读题,多数学生没有认真看名著,只停留在教材上的一点介绍,设计到情节具体内容,当然也就得不了分。包括第1、2小题字音字形,有的同学因为阅读量不够,对个别课外的词语不认识,当然只有丢分了。

2. 阅读深度和方法不到位。很多同学只在一味读,没有静下心来思考,没有养成圈点勾画,做批注的习惯,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感悟作者在文中的细腻的情感,不能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鸣,不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没有语文阅读敏锐性。比如19题考查对两处加点字“种子”的理解和20题考查标题蕴含的情感题,就必须认真研读文章才能找到答案,很多同学的试卷,阅读文章干干净净,答题时随便写两句,又怎么可能得高分?

3. 学生理解深度不够。(1)对文章理解不够。如15题理解默写,前些年都是识记,填上下句,老师们如果没有研究近两年的考试卷,就会忽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增加默写难度,再加上写错别字,即使能背诵也不能得分,导致学生得分低;(2)对题干理解不够,也就是不认真读题。很多学生,一看题,他不是回想老师是如何讲解这类题的答题技巧和题干的要求,而是想当然的乱写,还自我感觉良好,老师一评讲,他就一个劲儿的后悔,同样的错误反复犯。同样是20题,要求“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有的同学,干巴巴的几个字就结束了。

4. 老师对重难点的突破不够。比如12小题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的理解,14题诗词赏析题,学生可能根本就不明白“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这一些术语之间的区别,更不用说对“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的理解了。又比如第10小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老师对两个“色”字和两个“与”字用的法细微差别也容易忽视,22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和作用。比如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就是在句中运用了比喻修辞,但老师再讲说明方法时可能就会忽略比喻中的暗喻。对说明方法的作用如何去答,老师也有可能会忽略,因为前些年,这类文章都只考客观题。17题考查的记叙文中人称的作用也会被忽视。

(二)作文方面

这次大作文采用半命题形式,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考虑,针对性较强,生活气息较浓。学生相对“有话可说”,体现了“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观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按照正常情况来讲,应该是佳作较多的,然而本次测试作文得分并不高,究其的主要原因:书写潦草、字数不够、内容空洞,结构混乱、抄袭套作,具体表现为:

1.书写问题仍是老大难。虽然本次测试学生均能按规定使用0.5mm签字笔,几乎无人使用涂改液了,也很少有人用胶纸反复“撕薄”考卷来改错了,卷面相对于以往有了明显改进。但是仍然存在大量书写潦草,随意性强,乱涂乱画等作文。

2.字数不够是普遍现象,多数同学感觉就是在凑字数,相当一部分学生套作,篡改标题,也有个别学生连标题都没写。

3.选材内容过于简单化。(1)选材较为陈旧,没有较为新颖的事情。(2)叙述事情与刻画人物方法简单,事情没有完整性,没有具体的描写叙述,无法来表现人物内心感受,无法突显人物性格特征。(3)个别学生简单叙述,无病呻吟,造成人物形象单薄无力,内容过于简化,无法感染读者。

4.语言表达过于肤浅。纵观本次测试学生的作文情况,几乎很少发现学生能恰当使用所学的词语,或者句式,显然常用词语给人带来的深刻影响,同时也暴露出教师对于词语教学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的。当然,我们不无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学生因种种读书环境的影响下,语言表达低水平状况是相当严重的。

5.结构层次有待训练。有些学生过分注重形式,个别学生用“散文式”的写法,虽然结构明显,但是内容空洞。仅简单地反复出现“一次”“还有一次”这样的词语来表明自己的结构层次,而忽视表明自己心理或者感情变化的过程,或者用事情发展变化过程来组合文章。每部分之间的衔接过于突然,欠缺自然过渡的言语,造成段与段之间关系过于“生硬”,也有个别学生没写完,导致结构不完整。

2021年秋季八年级学业水平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分析(含试卷)

四、建议与措施

(一)坚持“基础训练不可动摇”。无论是书写,还是背写默诵,还是大量的阅读,还是口语表达,还是名著导读与积累等等,都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这不论是对于增加语基积累,或是对于提高阅读能力,还是对于优化学生作文,都至关重要。

(二)注重积累,注重练笔。如日记与随笔,摘抄与积累的习惯,这对于学生来说不失为一种学习语文的好习惯。老师在批阅日记或随笔的过程中,既能及时指导学生的写作,又能关注学生成长。在摘抄过程中,应该适当进行指导与评价,及时处理学生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这样的摘抄才有可能影响作文写作。绝不让任何一件提出来的事情成为一句空话,或者流于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坚持!坚持!坚持!

(三)坚持“阅读与写作是分不开的”。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写作指导。特别是从文本中引导总结作者写作的角度、写作的思路、写作选材的用意、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特点等,都应该成为总结的重点,并且能适时加以课堂专题训练,以提高“用”的能力与水平。而在作文教学中,亦应教会学生将写作方法的运用与对他人作品的分析联系起来。

(四)开展大量的语文学科活动。比如书法、朗诵、演讲、作文比赛,赋予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不断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善于总结自己生活中的体验,善于总结与整理自己的情感,在大量语文活动中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爱与憎,真正成为一个“读书人”!

(五)做好集体备课环节,这个很重要。积极开展组内教研活动,认真备课,包括备教材、备教法与学法、备学生、备练习及评讲、备课外辅导。备课时,每位老师要有团队精神,要各抒己见,为上好每一堂课出谋划策。只有精心准备,学生才能在每一堂课有所获。团结就是力量!写作才会胜利!

附试卷:

2021年秋季八年级学业水平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分析(含试卷)
2021年秋季八年级学业水平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分析(含试卷)

来源∣编审∣教研内参

声明∣文章内容为教研内参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