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守护碧水蓝天,他们一直在线

作者:肥西融媒

“涪右金华宅,上有蔚蓝天

守护碧水蓝天,他们一直在线

安装于肥西经开区的高频高能颗粒物激光雷达

“涪右金华宅,上有蔚蓝天”。据合肥市大气办近日通报,2021年,我县PM2.5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为66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为85.2%(2020年为82.4%),“肥西蓝”逐年提升。

科技助力,精准治污。“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我县开拓新思路,利用技术化手段,全面布局大气污染巡查防控工作,强化污染源监管能力,先后引入了空气质量小型标准监测站、颗粒物激光雷达扫描技术、VOCs应急走航监测、秸秆禁烧卫星遥感监测等高科技手段和第三方巡查机制,实现科技治污、精准治污。2021年以来,我县共投入使用颗粒物激光雷达1台、VOCs应急走航监测车走航40余次、布点秸秆禁烧监控点位34个、出动第三方巡查人员400余次。通过构建一系列的“天地空”一体化大气环境监控(监测)网络,为实施高科技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大气管控,力度空前。大气治理,先治源头,为了提升空气质量,我县频出重拳,对县域内重点区域19个建筑工地和道路桥梁施工路段裸土治理开展了多次专项督查行动,共督查问题点位131处;全县240家涉VOCs排放企业完成达标治理或安装在线监测;28家加油站完成油气回收改造;48 家企业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 ,实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排放标准企业改造22 家;强化移动污染源防治,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发牌 1500 台;规范治理餐饮油烟经营户1796家,关闭71家;2021年以来,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94家。有力地打击了各类涉气环境违法行为。

制度建设,保障长效。留住“肥西蓝”需加强大气污染防治顶层设计,固化联防联控的成功经验,形成“长效化”和“常态化”。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我县将严格落实“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大幅提升新能源利用效率,并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治理和城乡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强化企业治污主体责任,提升末端治理设施水平。加大对涉气企业环境监管。通过建立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突破治理的制约瓶颈,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守护碧水蓝天,他们一直在线

对机动车尾气进行抽检

守护碧水蓝天,他们一直在线

VOCs应急走航监测车夜间走航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守护碧水蓝天,他们一直在线

巢湖上的蓝藻打捞船正在作业

近日,合肥市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2021年,肥西境内4个国控监测断稳定达标,派河化肥厂下断面今年1-10月份均值达到Ш类水标准,其中氨氮均值0.92mg/L,较去年下降11.5%,三河镇新大桥断面1-10月份均值达到了Ⅱ类水质标准,国考断面的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均有下降。5个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率86%。

积极实施水环境保治理。我县根据水污染防治工作要点,切实加强水体保护,通过截污、生态补水等工程措施促进水质改善,实现减排目标。在全县大建设项目库中单独提出43项涉水工程项目列为全县重点环境污染防治工程,并实行调度机制。截至目前43项涉水工程项目已完成21项;我县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12家,经过提标、管网改造,目前城镇生活、生产废水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率100%。12家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安装了在线监控设备,通过监控平台实时监控PH值、COD、氨氮、总磷、流量排放情况,确保废水稳定达标排放。

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由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对5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一、二级保护区的界桩、标识、警示牌等环境安全问题定期开展督查,确保全县饮用水源的安全。相关乡镇都开展了饮用水源水质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防范工业聚集区水污染。推动园区污水收集处理效能,防范水环境风险,相关执法部门对企业废水处理设施运转和雨污分流情况开展常态化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企业立即改正,涉嫌违法的毫不手软。2021年以来,我县立案查处涉水环境违法案件4件。

加强巢湖蓝藻防治。巢湖蓝藻问题一直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有关部门和沿湖乡镇制定了巢湖蓝藻打捞方案和应急预案,并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网格,其中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2个、三级网格8个;建设了固定式蓝藻处理站1座、移动式磁捕打捞平台2套。2021年以来,出动打捞人员8302人次,打捞船只5260船次,共计打捞藻浆667014吨,处运藻渣4172.57吨

充分发挥监测的预警作用。对派河、丰乐河、杭埠河等重点河流增设监测断面,对入河支流及排口实行一周两测,全县27 条河流、18 座水库实现每月不少于一次采样监测,对数据和水质分析报告进行上报、调度。以水质监测数据引导排查方向,明确重点防控区域,评估环境污染防治工程效果。对全县重要河流、水库、饮用水源每月定期监测,并把全县重点涉水企业纳入监控范围,定期发布地表水预警信息和污染源异动信息。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展望未来,我县有信心在引江济淮工程通水后派河水质达到进一步提升,城镇建成区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河畅水清岸绿美,鱼翔浅底景色新”将成为常态化。

守护碧水蓝天,他们一直在线

县生态环境部门对农村污水处理厂运维情况进行检查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守护碧水蓝天,他们一直在线

县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进行采样

土壤污染防治是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公众健康,“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的重要措施。我县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原则,着力摸清土壤污染底数、强化土壤环境监管,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 2 个、省级生态乡镇 8 个。“绿色家庭”“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有序开展,“两山”理念深入人心,净土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农村环境整治不断加强。“十三五”期间,我县完成 117 个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 21 个问题整治。全县已建成投入使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85座。同时开展了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础信息统计工作,及时找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差距,有针对性地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

加强土壤隐患排查监管。完成了 9 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自行检测和风险评估工作;完成31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年度隐患排查、土壤监测和信息报送工作,确保土壤生态安全。

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是净土战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解决农村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有力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我县依据《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开展了2021年度全县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工作。截至目前。我县农村境内无黑臭水体形成。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建立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提高秸秆收储率;推广秸秆青贮、微贮和压块技术,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优化农机具配置,推广秸秆还田新技术,提高秸秆直接还田质量,建立起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到2025 年,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望达到95%以上。

我县将继续严格污染地块准入管理,同时聚焦未污染、轻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三类耕地,加快推进科学分类治理,严格落实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措施,守护人民群众的一方净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