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冰雪奇缘!她见证中国队两枚金牌诞生

2月15日,中国选手苏翊鸣收获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金牌。随着这块金牌的诞生,来自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党校的崔巍,也圆满完成了她作为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项目国内技术官员的使命。“我能以技术官员的身份参与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以另一种方式进行服务保障,并且近距离见证金牌的诞生,荣幸之至!”

冰雪奇缘!她见证中国队两枚金牌诞生

崔巍在首钢滑雪大跳台

2月15日早上5点半,崔巍坐上前往首钢滑雪大跳台的服务车,来到熟悉的裁判塔。从1月22日起,这里就成为了她的“战场”。在做好安全防护后,她开始为国际裁判提供接待、翻译工作,配合团队梳理赛事赛程。

冬奥会国内技术官员,简称“NTO”,是赛事技术代表、竞赛官员、裁判员、计量官员的总称。

按照赛制要求,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第三跳的出发顺序是根据前两跳的成绩倒叙进行。为了配合转播需要,裁判塔的国际计时团队需要在第二跳结束后的一分钟内确定好出发顺序。这时,崔巍就要快速翻译计时团队确定的出发顺序并告知起点区起点长,以保障第三跳的顺利进行。

裁判塔的工作节奏很快,但也让崔巍拥有了更多近距离与国际裁判沟通学习的机会。运动员完成每个动作后,都有专业裁判进行动作解析,崔巍边听边学边记,将评判标准、动作难度和完成度情况熟稔于心,也为今后执裁滑雪赛事积累了宝贵经验。“相比最初的紧张,现在更多的是从容、兴奋和难以掩盖的自豪感。”崔巍说。

冰雪奇缘!她见证中国队两枚金牌诞生

崔巍(左一)与各技术官员共同梳理赛事赛程前期工作

2月8日、15日,中国选手谷爱凌和苏翊鸣分别夺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和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金牌。在裁判塔里,崔巍见证了两枚金牌的诞生,喜极而泣:“越来越年轻的选手走上赛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冰雪比赛,这对中国的冰雪运动来说,是鼓励,更是希望!”

崔巍出生于新疆,那里有漫长又寒冷的雪季。得天独厚的环境和父亲的影响,她开始接触滑雪运动。“每年寒假,父亲都会带我去滑雪,以这种方式帮助我适应寒冷的天气,挑战自己的极限。”

随着父亲的退伍转业,崔巍一家搬到了北京。高中时,凭借在田径项目中的出色表现,崔巍获得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被招入沈阳体育学院。在大学里,她选修了高山滑雪课程。从竞速项目的滑降、超级大回转到竞技项目的回转、大回转,崔巍的滑雪速度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还在大二时取得了“雪中飞”首届全国大学生滑雪赛高山滑雪大回转比赛女子大学组第四名的好成绩。

毕业后参加工作,崔巍也把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带到了工作岗位上。她一边熟悉学习业务技能,一边继续参与甚至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对运动的热爱、多年的滑雪经历、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执裁经验,让崔巍在2021年作为优秀储备人才被雪协推荐至北京冬奥组委,与32名来自不同地区的专业人才一起,作为NTO参加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项目的赛事执裁工作。

冰雪奇缘!她见证中国队两枚金牌诞生

首钢滑雪大跳台技术官员和志愿者合影

为重大活动提供坚强可靠的供电保障,是每一名电力人的职责和使命。冬奥会赛事期间,即使忙碌于NTO的工作,崔巍依然关注场馆的电力保障情况。

比赛开始前夕,位于首钢滑雪大跳台上的11台大功率造雪机马力全开,一道道汽柱幻化成朵朵雪花,飘落在赛道上。“滑雪大跳台在冬奥会期间的总造雪量是1.15万立方米,造雪约耗电2万度,赛时维护和补雪保养约耗电10万度,这些电能都是100%由绿电供应。”工作之余,崔巍骄傲地向团队同伴介绍着电力保障情况。

崔巍说,在滑雪大跳台,她见证了“双金”,结识了滑雪领域的顶尖人才,看到了中国滑雪的希望与未来,更感受到了电力人的辛劳与存在的重要意义。“虽然我们国家的冰雪之路还很长,但就像‘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电网精神一样,只要努力、敢于争先,就一定能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