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天伟:他让秦始皇铜车马、兵马俑飞上了天

张天伟:他让秦始皇铜车马、兵马俑飞上了天

张天伟先生和他的秦始皇铜车马 供图/@张天伟

一个阴郁的下午,我专程拜访了风筝世家传人,“陕西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人称“风筝张”的张天伟老先生。

三年前我曾采访过张老,他把自家祖孙三代在西安的故事讲给我,尤其是发生在开通巷41号老宅的故事更是引人入胜。《西安旧事》刊出后反响强烈,颇受瞩目。

那是一个三进四出的院子,门口石墩精美,院里木格门栅,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配以老照片令人身临其境。其后院有五亩地,是有名的张家花园。花园呈洼地状,有花卉盆景、各种果树、窑洞、鱼池、水井等,在旧时只有大户人家才有这等条件。张老依着记忆精心做了后院模型向我展示。我不仅惊诧于一位八十三岁老人的记忆,还惊叹于他的手艺!一个沙盘按比例做得栩栩如生,院里房屋的门扇能自如开关,水井上的辘轳可以转动,水桶、大缸、花草树木毕现,一个小院做得惟妙惟肖,做风筝就更不用说了。

说起风筝,我小时候也做过,看着

张天伟:他让秦始皇铜车马、兵马俑飞上了天

涨价花园模型

简单但飞起来却不容易,风筝头尾的比重很难拿捏,头重尾轻或相反都要反复调试,因此我经常去粘贴尾巴。好不容易飞起来,不是朝着一边旋转,就是左右摇摆,从未顺利飞起,弄不好就“绷”了!张老不仅做传统风筝,如龙、凤、蝶等,还做动态风筝。他的动态风筝从初始到当下无人能及,堪称传奇。试想,几只齿轮在风的作用下通过联动装置做出各种动作,同时还要平稳地飞起来,想着就不容易。

张老拿出两个扎好的风筝骨架给我看,一个是秦始皇铜车马,另一个是一只龙头骨架。这个没有裱糊的龙头骨架,粗看上去像一团乱麻,但经张老摆弄,一下子让“一团麻”活了起来,且活灵活现。

龙头骨架共九处部位会活动:口中的龙珠是风动轮,经上腭水平多级齿轮传动,带动双眼珠左右转,眉毛上下运动,舌头左右伸缩摆动,下巴开合,双耳前后动,腮帮扇动,左右两根长须大幅度前后摆动,鼻毛伸出缩回,唯一的动力源就是口中的球形风动轮,稍有微风,即可九处联动,非常灵活!系全国唯一最为复杂的动态龙头风筝。

张天伟:他让秦始皇铜车马、兵马俑飞上了天
张天伟:他让秦始皇铜车马、兵马俑飞上了天

龙头骨架与完成的龙头

今年他特意为中国共产建党100周年制作了一只中国传统沙燕造型的风筝,整体红色代表党旗,双翼上醒目的写着“1921—2021”,下端写有100字样,上端党徽可连续旋转,代表工农商学兵日夜不停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让观者的联想与视觉丰富起来。

制作动态风筝,离不开齿轮传动,反过来传动系统一目了然。这些看着清晰明白的传动系统做起来却很不容易。比如两个大小不一、循规蹈矩的齿轮,我本以为是买的,但张老告诉我是他用易拉罐做的。具体步骤为:将薄薄的易拉罐展平,剪成两三毫米的条状,捋直后用特制的钳子一个一个捏齿轮的样子,将捏好的条状齿轮用竹条绑成圆形,根据所需(齿轮)尺寸塑成圆形,一个齿轮便做好了。做一个直径八厘米的齿轮快则一天,慢则二三天,做时需屏气凝神,这样齿轮间隙一致,转动起来顺畅,不磕绊,动作连贯。

张天伟:他让秦始皇铜车马、兵马俑飞上了天

张老经常被各种活动请去展览,因此所有风筝都要能拆装、打包,这样一来拆装接口是个大问题。用螺栓则增加重量影响飞行,用其它材质则因竹子规格不一而插不牢固,几经实验最后采用易拉罐。将易拉罐剪三厘米,在专用工具上制成方管状,远端内壁适当收缩,绑或粘在(风筝)适当位置,每当装置时,将一侧插口插进去就能达到越插越紧的效果。还有一些圆形插件,部分规格可用碳素杆制作,非标的插件令他十分头痛。因此张老在生活中非常注重观察,用心找寻。

一次,他去超市购物,买了一箱酸奶,回来后用插管吸食时似有发现。他将使用过的插管洗净后进行调试,竟等尺恰寸严丝合缝,无心栽柳,柳暗花明。我们常喝易拉罐饮料,每次开启,谁也不会留意易拉罐拉环,拉环整体不足一平方厘米,拉开后所剩寥寥。就这样一个不起眼的拉环,因其壁厚,硬度高,都被善于发现的张老用到(风筝)合适的地方,可谓微末之处见功夫!由此可见艺术源于生活,观察和发现才能有所创新。

张老向我展示挂在墙上的多种动态风筝,还拿起自制长杆吹风机让风筝动起来,此时唐僧师徒四人特点鲜明,形态各异地动了起来……一只螃蟹张牙舞爪,两只蟹螯咄咄逼人……一只爬墙虎四肢贴墙,吐着芯子,摇头晃脑向上攀爬……秦始皇二号铜车马,兵士驾驭,车轮转动,四马奔驰……

张天伟:他让秦始皇铜车马、兵马俑飞上了天

张老制作风筝零部件 图/@张宇明

张天伟:他让秦始皇铜车马、兵马俑飞上了天

张老制作风筝的工具 图/@张宇明

张老展示的风筝,有一部分是从一只只铝箱、纸板箱里向外取的。铝箱不用说是定制的,纸板箱则是张老掐尺等寸自制的,而且都做了提手便于携带,包括自家花园模型。这些专用箱是用废弃的电视、冰箱等外包装箱变废为宝改制的,张老的作品处处体现着用心与精细。

在他的工作室,工作台上,小型车床、砂轮机、制图工具一应俱全,锯、刀、钳、镊、夹、钻、锥,以及手工零部件摆满桌,让人看到手工制作的繁杂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三十多年来,张天伟先后创作动态风筝数十件,荣获国际国内大奖逾百项。他的作品被国内外十余家博物馆、民俗馆等收藏,是不折不扣的风筝大师。2020年,张天伟被西安市非遗保护协会授予“非遗传承终身成就奖”。

每当我们看到张老的风筝或在某处展览,或在放飞蓝天时,不要仅以为风筝的放飞之美,风筝真正的美是其背后不为人知的地方,工匠精神便源于此,是几代人矢志不渝努力的结果。一位耄耋老人,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制作动态风筝,让秦始皇铜车马、兵马俑飞上了天,为西安走向世界,世界了解西安,做出自己的努力。

“风筝张”,盛名之下,名副其实。

张天伟:他让秦始皇铜车马、兵马俑飞上了天

秦始皇铜车马骨架 供图/@张天伟

张天伟:他让秦始皇铜车马、兵马俑飞上了天

张老展示动态风筝 图/@张宇明

张天伟:他让秦始皇铜车马、兵马俑飞上了天

张老用扇子促动风筝

张天伟:他让秦始皇铜车马、兵马俑飞上了天

三年前笔者与张老同观风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