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广东新能源项目建设“虎力”全开

2月18日,一辆银色的AION LX Plus缓缓驶下生产线,这款新上市不久的人气车型,将以此为起点迎来产能的爬升。15天时间,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完成了二期产能扩建,争分夺秒的背后,是对每天超500台产能的加倍珍惜。

广东新能源项目建设“虎力”全开

与此同时,节后忙开工忙扩产的还有一汽-大众佛山MEB工厂、小鹏汽车肇庆智造基地……据乘联会预测,新能源车市场将继续保持良好态势,今年全年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到550万辆,继续实现70%的高增长。

2021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53.5万辆,占全国15.1%。近日,广东省重点项目和部分城市重点项目清单公布,广东加码新能源汽车布局,涉及整车、动力电池、充电设施、智能网联等多领域。

车企节后开工忙

在一汽-大众佛山MEB工厂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经过多个质检工序后,一辆辆ID.4 CROZZ就在这里下线。南方日报记者走访广州、佛山、肇庆等地的多家汽车工厂发现,目前生产车间工人已经全部返工,恢复了以往的生产节奏,车企正在开足马力保障生产。

作为广东新能源汽车制造的重要基地之一,小鹏汽车肇庆智造基地门口舞起了广东传统舞狮,宣告今年开工大吉。目前,小鹏汽车肇庆智造基地已经全面复工,整体产能正在快速提升中。为满足持续增长的终端交付需求,小鹏汽车肇庆智造基地也在近期开展了一系列产线升级改造工作。

2月15日,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开始恢复生产,同时切换到20万台的生产节拍,一步一步恢复到满产的状态。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二期产能扩建,借助全球领先工艺技术和材料的应用,实现了自身升级和全面进化,生产效率提升45%,定制化能力提升35%。

广东新能源项目建设“虎力”全开

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工厂的一期、二期产能已全部恢复,生产管理部部长李秀璋介绍,“MEB新能源汽车工厂去年刚刚建成投入生产,还处于释放产能的过程,所以目前MEB工厂是单班式生产,后续会随着新车型的加入和市场需求进一步打开,恢复到满负荷的状态。”李秀璋介绍,“今年MEB工厂目标产能是10万辆,相比去年增加了30%以上,状况已大幅好转。”

同时,李秀璋介绍,为了减少缺芯影响,今年以来,一汽-大众已经从多种渠道争取芯片,最大限度压缩芯片供应链供货周期,筹措最大化的资源,并对全年销量达成保持乐观。“今年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的销量目标是32万辆,同比增长35%,有信心完成并超越这个目标。”

产能扩充拐点之年

走进埃安智能生态工厂,更是一番忙碌的景象。焊装车间产线上,机器手臂飞舞,火花溅起。随着传送带移送,时而是四个机器手臂,时而又是六个机器手臂同时作业,精准高效,热闹有序。

“为了不耽误开工,我们在春节期间加班加点,仅用时15天就完成了二期产能扩建。”广汽埃安工艺部王振宇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埃安智能生态工厂二期的扩建竣工意味着产能由原来的10万辆翻了一番,“扩建后产能正在快速爬升中,2月底、3月初工厂将达成满产状态。”

广东新能源项目建设“虎力”全开

2021年,广汽埃安发展态势迅猛,2021年12月销量已高达1.6万辆。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产品热销,以及面对疫情、缺芯等不利因素影响,广汽埃安原有产能已被用到了“极致”,据介绍产能利用率巅峰期一度超过了160%。

广汽埃安对产能的渴求以及快速实施的产能扩建,反映出所有新能源车企当下正在面临的挑战,在电动化赛道已有明显起色的大众亦是如此。李秀璋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佛山分公司是一汽-大众电动汽车战略的MEB智慧工厂、样板工厂,分为一、二期分步建设,规划产能可达60万辆/年,每分钟可生产一辆车。为了保障ID.家族的产能,佛山分公司会在今年5月继续提升新能源生产线的产能,开足马力以保障市场供给。

2021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市场渗透率稳步上升至接近20%大关。进入2022年,新能源车也迎来挑战月销2万辆的新时代,相关研究机构更是得出“电动智能黄金十年已来”的结论。

目前,新能源车已经是政策规划、企业发展的明确目标,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扩大,产能扩充是当务之急。因此,有业内人士指出,紧接着2021年的“市场拐点年”,2022年有望成为“产能拐点年”。无论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都在疯抢新能源赛道,扩充产能确保交付。

2月22日,特斯拉也公布了特斯拉超级工厂项目(一期)第一阶段-零部件生产工艺提升项目(产能调整)的环评报告,报告显示,该项目主要是为满足企业出口需求而提升零部件的生产能力。

重点项目加码产业布局

在新出炉的2022年广东省重点项目清单里,有一个汽车领域的大户: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二期投资共25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

广东新能源项目建设“虎力”全开

作为全国汽车生产和消费第一大省,广东省在新能源车赛道上已具备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具有新能源车自主品牌、造车新势力等一批龙头企业,面对新能源车发展的黄金期,又将怎样加码产业布局?

2022年,广东将安排省重点项目1570个,年度计划投资约9000亿元。其中,能源保障领域将大力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截至2022年1月底,广东省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18.56万台,充电站保有量为1.18万台,均位居全国第一。

南方日报记者还注意到,动力电池、充电设施装备屡屡出现在2022年广东省重点项目清单中。单以惠州为例,俨然走出了新能源车零部件产业的一片天。在“高端装备制造工程”中,有动力电池项目如亿纬动力×HEV电池系统、欣旺达惠州新能源项目;充电设施装备项目如惠州天宝智能充电设施设备生产建设项目,还包括电机与驱控生产研发等新能源车零部件项目,涉及总投资超35亿元。同样出现在清单上的,还包括位于珠海的格力新能源与智能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家电企业跨界造车已成为行业的新趋势。

分析指出,广东省2022年重点项目在汽车行业的规划,从整车落到上下游产业链与核心零部件技术,这当中,既是全省强链布局,又涉及到区域间的集群与分工。

就在2月8日,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引发《广州市2022年重点项目计划的通知》显示,2022年广州市重点建设正式项目共650个,年度计划投资3452亿元。其中,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项目21个,总投资419亿元。据统计,广州市2022年重点项目中,广汽集团自主与合资品牌涉及扩建新增新能源车产能共72万辆,动力电池产能12.4Gwh。

产能扩张之外,智能网联汽车赛道也加速布局,小鹏乘用车基地项目和小鹏科技园投资金额分别为100亿元和40亿元,花都区预计2024年建成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

◎相关

各地集中扩产新能源项目

谁能占领未来先机?

随着“双碳”时代的来临,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竞争的重要砝码,广东、上海、吉林、北京作为中国重要汽车产业基地,谁能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占领未来先机?

从汽车产量来看,2021年,广东以338.46万辆位居全国首位,汽车第一大省当之无愧。上海以283.32万辆位居全国第二,吉林汽车产量为242.41万辆,而北京汽车产量为135.47万辆。

而上海迅速增长的汽车产量中,很大一部分增长空间来自于新能源汽车。2021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1600亿元,同比增长200%;其中,特斯拉上海工厂位于的临港新片区就贡献了超过1500亿元的产值。

目前,上海正加大力度布局车规级芯片的生产,将继续统筹推进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推广应用、数据安全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加快培育发展新优势。根据规划,到2025年,上海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120万辆,产值突破3500亿元,建成满足125万辆以上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充电网络。

2月18日,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在长春正式启动,持续拓展本土化电动化车型阵容,并将为基于PPE平台的奥迪纯电动车型建设全新生产基地。目前,位于长春的新工厂的建设已蓄势待发,工厂规划年产能达15万辆,工厂生产将实现二氧化碳中和以及全面互联。

2月22日,投资超百亿元的长春比亚迪动力电池工厂项目也正式施工。

今年,吉林省强调要着力打造现代新型汽车和零部件产业集群和完整生态,引领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变革新潮流。2022年的《长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着力推进奥迪新能源、比亚迪动力电池等390个工业项目,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抓好全新电动化智能网联平台、高功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无人驾驶等关键核心技术和新产品研发。

对比广东、上海、吉林的汽车产量,稍显落后的北京正在多举措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前,北京大兴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园、昌平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基地、北京房山高端制造业基地、顺义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等正在加快建设,对北汽新能源、理想汽车、小米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2022年的《北京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推动小米汽车开工、理想汽车建设,是2022年北京市的重点工作之一。未来,北京市将围绕新能源汽车创新产业集群、自动驾驶等更高技术领域加大投入。在顺义等区域打造高端智造产业示范园,推动北汽整车百亿级产业基地和新能源动力电池电芯产业基地建设,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新能源智能汽车高端制造示范区。到2025年,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力争达到200万辆,汽车电动化率由目前的6%提升至30%。

【记者】 魏泓泉 拱千舒 黄晓韵

【实习生】 吴佳桐

【统筹】郭小戈 邵玉梅

【作者】 魏泓泉;拱千舒;黄晓韵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