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与艺术沾边861》铁扇公主芭蕉扇

虚极子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文化涵化指的是不同文化在互相接触时所发生的内化现象,这一进程包含接受、综摄、创造等诸多阶段,文化借此摄入外来因素以丰富自身。文化涵化既区别于文化对抗,又区别于文化同化,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地对外来文化、异质文化系统性吸收、改造和重建的过程,同时它还是一个对本土文化进行重估、反思和改造的过程。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波斯细密画圣手阿巴西在其作品里描绘的器物就完美地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涵化交流。

《与艺术沾边861》铁扇公主芭蕉扇

▲ 雷扎·阿巴西《挥扇仕女图》

1590-1592年,纸本水彩描金细密画

这幅《挥扇仕女图》里的扇子与其说是用来扇风的,不如说是遮面的。这就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中国上古时期一件功能极其相似的物件——“箑”(shà)。《说文解字》对“箑”是这样解释的:“箑,箑莆,瑞草也,尧生于庖厨,扇暑而凉。”由此可见,大陆古代尧舜时代就已用莆草的大叶片扇风纳凉了。后又发明了竹扇、羽扇。目前出土最早的扇子是湖北马山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的短柄竹扇。

《与艺术沾边861》铁扇公主芭蕉扇

▲ [战国] 短柄竹扇

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这种像菜刀一样的扇子是用极细薄的竹篾编成的,红黑两色构成矩形纹,柄的一侧有两个长方形孔,周边夹以较厚的竹片,纹饰十分规整,虽是2000多年前的遗物,却依旧光亮如新。

《与艺术沾边861》铁扇公主芭蕉扇

▲ [西汉] 长柄竹扇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扇子起源于何时,今已无从考。有学者认为中国最早的扇子是舜时的“五明扇”,由五光十色的雄雉尾翎制成,状似鸟翅或帘幕。这种羽毛扇也叫做shà,但写成“翣”,字形仿佛一个女仆手举羽毛的样子。大翣多用于宫廷仪仗,小翣如同鹅毛扇,可自扇自摇。

《与艺术沾边861》铁扇公主芭蕉扇

▲ [唐] 阎立本《步辇图》卷,绢本设色

纵38.5厘米,横12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从先秦到魏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头百姓,一年四季几乎是人手一把小巧的箑,倒不是因为那时天气比如今热,而是因为当时人在出行或社交时为避免尴尬常需用箑来遮挡面部。所以,箑有一别称——“便面”。按照颜师古的解释:“便面,所以障面,盖扇之类也。不欲见人,以此自障面,则得其便,故曰便面,亦曰屏面。”战国时期的便面也称“户扇”,强调的正是箑类似于单扇门似的造型。《方言·杂释》中说:“扇自关而东谓之箑,自关而西谓之扇”。不论关东关西,中古以前的中国扇子都是波斯细密画里的这副样子。

《与艺术沾边861》铁扇公主芭蕉扇

▲ 雷扎·阿巴西《仕女便面图》

17世纪初,纸本水彩描金细密画,20.5 x 10 cm

美国巴尔的摩沃尔特斯艺术博物馆藏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唐宋以后,箑几乎绝迹,其遮面的功能被团扇和折扇继承了。折扇究竟起源于中国还是日本,目前尚无定论,但是团扇作为中国这个丝绸王国的特产肯定是当之无愧的了。团扇又称纨扇、罗扇、绢扇、宫扇,这些名字透露出它们的形状、材质和使用场所——宫廷。下篇文章里虚极子将带着大家领略宫扇之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