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惊蛰日上映,和《柳浪闻莺》一起奔赴一场心动之约

电影《柳浪闻莺》主题曲 ——《再相见》

茅威涛 郑云龙演唱

改编自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系列作品《西湖十景》的《柳浪闻莺》正式提档至3月5日全国公映。由戴玮导演,郑云龙、汪飏、阚昕主演。影片曾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

惊蛰日上映,和《柳浪闻莺》一起奔赴一场心动之约

千里烟波,执手相看泪眼,此去经年,良辰美景虚设。

歌声婉转如泣如诉,画面唯美烟雨朦胧,一段情深缘浅、温婉动人的江南爱情故事跃然眼前。

《柳浪闻莺》是《西湖十景》系列中的一个故事,以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为背景,主要讲述了江南越剧团里两个姑娘与一个画扇师之间的情感纠葛。

极具天赋的女小生垂髫与花旦银心自幼一起在戏班子长大,两人性格迥异,但情同姐妹。垂髫至情至性,为舞台而活;银心看似单纯天真,实则是个知进退、会钻营的女孩。

她俩本是彼此眼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可世事无常、种种分歧纷沓而至,特别是杭州画家工欲善的出现,让相依为命的两个女孩感情面临考验。

时代变迁,越剧由盛转衰,曲终人散之时,无论是唱越剧的垂髫和银心,还是开扇庄的画家工欲善;无论是才子佳人的相爱,还是惺惺相惜的相知,都淹没在江南烟雨之中,留下的只有心底的怅然若失和最初的美好。

惊蛰日上映,和《柳浪闻莺》一起奔赴一场心动之约
惊蛰日上映,和《柳浪闻莺》一起奔赴一场心动之约

左右滑动查看《柳浪闻莺》剧照

1

爱情,有风雅之美也有超脱之美

爱情,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母题,也是《西湖十景》10本系列小说的写作主题。这套书曾以《爱情西湖》为名初版,此次又以《西湖十景》之名出版,作品进行了新鲜的小说文本实验,承继中国系列小说传统,融合西方现代小说技巧,演绎一出出发生在西子湖畔的凄美缠绵的爱情故事。

其中《柳浪闻莺》是具有代表性的一本,采用了传统戏剧的样式,开头就是戏剧开场白的写法,有声有色,有亮相,有画外音。它体现了王旭烽本人的爱情观:扇子、越剧等等风雅是载体,实际上内核还是爱情。我们所向往的荡气回肠的爱情,应该没有金钱名利,应该超脱所有物欲束缚,有的只是浪漫的情愫,这是当下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所稀缺的。

惊蛰日上映,和《柳浪闻莺》一起奔赴一场心动之约

《柳浪闻莺》

王旭烽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

作者简介

王旭烽,女, 教授,作家。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现为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名誉院长,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主任,国家一级作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理事长。1980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迄今共发表约1000多万字作品,作品涵盖小说、散文、戏曲、话剧、随笔等等。

2

戏剧,有古典之美也有精神之美

书中穿插了不少戏中戏,除了描绘古典戏剧的精致温柔,《柳浪闻莺》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精神特质,就是人的个性及自我追求。垂髫和银心多次演出《梁祝》,两人在戏中分分合合,难舍难分。在戏外两人愈走愈远,最后垂髫雨中送别银心,从此天涯相隔,又恰如她俩出演的《十八相送》的桥段。无论是相守还是分离,都是去追求心灵的解放。

惊蛰日上映,和《柳浪闻莺》一起奔赴一场心动之约

《柳浪闻莺》中工欲善说:“你们越剧中的‘女小生’,她是介乎于男性与女性中间的第三性。”垂髫回道:“‘女小生’不是男的,也不是女的,也不是不男不女,她是超越男女,像是把男人跟女人揉成了一个更加纯粹的性别……”这种关于戏剧角色的性别之说深得古典文化的精髓,又强调了更哲学的境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惊蛰日上映,和《柳浪闻莺》一起奔赴一场心动之约

3

人生,有落幕之美也有向往之美

“聚散离合终有时,历来烟雨不由人”,爱情之美,千百年来为无数文人墨客歌吟赞颂,无非是留下很多缺失和遗憾,人生与爱情一样,落幕之后总有很多寂寥之味,这也符合艺术的留白,欲说还休,留给人很多回味。而这些回味如高悬湖面的月亮,可以成为精神世界永恒的寄托,引发我们长久凝望。

或许正如《柳浪闻莺》的结局,理想和美好可能最终被现实粉碎了,四分五裂,完全不可能复原了,但只要我们心中还有向往,就会发现美又重生了。只要我们在喧嚣之下淡然等待,一切美好必将重归。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期待再相见。

惊蛰日上映,和《柳浪闻莺》一起奔赴一场心动之约

作者 | 姚姚

图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图片源自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