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玉龙带钩的艺术特征

(接上期)

今天是二月二,也是民间常说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关于龙抬头的文章写得太多了,实在没有新意,就从龙的造型和气势的角度来看,结合考古出土的玉龙实物,作一番解读吧。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玉龙带钩的艺术特征

一、元代历史文化背景介绍

如果从中原和草原民族的关系来看, 综观中国历史,东胡,匈奴,柔然,突厥,回纥等族,只能在辽阔遥远的北方草原建立游牧国家。

即使能跨出草原,进入中原,如拓跋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大约控制了中国的北部;契丹民族的辽国,女真民族的金国, 党项族的西夏国,也只统治到了华北和西北,他们的政权始终没有发展到中国腹地。

只有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而元朝的疆域,是中国历代王朝中最大的,并为中国后来的版图奠定了基础。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玉龙带钩的艺术特征

元朝统一中国后,打破了各民族政权之间的疆域界限,结束自唐末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对峙的分裂局面,随着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行省制,土司制及驿站的增多和屯田的兴起,各少数民族与中原的联系大为加强,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往来和交流也日益频繁,农业、牧业、工商业、渔猎业间的互相依存,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之间的团结,边疆地区也得以进一步的开发和建设。

在东西方贸易额大增的情况下, 许多具有高度艺术眼光的大商人产生了,他们根据贵族和皇帝的需求,引导着陶瓷、珠宝和金银加工业向更高的艺术境界前进,使中国的制瓷业、阿拉伯的金银加工业和南亚地区的宝石业蓬勃发展。

中国的瓷器得以使用产自西亚的靛蓝来描绘碧蓝的花纹,这种典雅和秀美的青花瓷器,为陶瓷的世界注入了清新的空气。

由此可知,蒙古族的统一、元朝及四大汗国辽國疆域的形成,为中外交流的发达以及各民族的交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玉龙带钩的艺术特征

二、宋元时期文化背景及艺术特征

1960年4月,在无锡市南面,两个公社正在联合兴建水库,在工程取土时突然发现了一座古代墓葬,经考古挖掘和研究,发现这是元代初期的一个墓葬,墓主人钱裕是五代十国著名的历史人物、吴越王钱缪的后裔,生于南宋,卒于元初,墓中出土的玉器,代表了宋元过渡时期的文化面貌,从玉器的雕工等方面都有宋金遗风。

玉带钩始见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墓葬。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玉龙带钩的艺术特征

元代又重新开始兴起,大量出现,造型趋向统一,以“龙钩”为主型。

同时,因本身的民族服饰习惯,又出现了战国、汉代流行的钩环结合为扣的方式。

这种一钩一环扣相结合的器型,借鉴了宋、金玉图画类玉器的纹饰和雕刻技艺,使一件简单实用的腰带钩环扣饰成为象征身份和地位的一种时髦装饰,成为具有装饰性的艺术品。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玉龙带钩的艺术特征

三、钱裕墓出土玉龙带钩基本特征

钱裕墓出土的玉器,有日用器皿,有首饰,有佩饰。

以佩饰为主,造型丰富,多取材于动物,也有一些植物,如鱼、鹿、天鹅、荷莲、菱角、桃子等,还有童子。

材料几乎都是和田白玉、青玉,白玉质地较好。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玉龙带钩的艺术特征

最特别的是一套白玉带钩环扣饰,出土时两件物品并不在一起,考古人员经过研究,恢复了原有的使用状态,也让我们看到了玉带钩的正式使用过程。

带钩的钩首扁圆而宽,近似龙首形,琵琶形腹部较宽,背部有一带长方形孔的桥形钮。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玉龙带钩的艺术特征

饰以辽金时期比较风行的春水莲荷水草纹。环扣的正面呈弧凸形,背面衬托以椭圆环。

以水草、芦苇、荷莲为背景,以鹘伺机攫捕正回首寻觅的天鹅的“鹘攫天鹅”纹为装饰主题。

四、钱裕墓出土玉龙带钩鉴赏要素

带钩和环扣的纹饰题材配套、雕琢技法一致,均采用镂空透雕、高浮雕及阴刻等相结合的技法。

环扣的主辅纹饰共分四层,荷叶、水草、莲瓣都深雕凹入,翻转交搭,错落有致。

整体碾工,粗犷有力,给人以多层次的立体感。

环扣一侧有V形缺口,可将没有棱角的带钩钩首插入缺口,正好组成一条腰带上的带钩和环扣。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玉龙带钩的艺术特征

元代的环扣饰,是在素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变素环为托。

环扣面部纹样题材除“鹘攫天鹅"外,还有“双狮戏球”、“柞叶灵芝虎”、“葡萄灵芝瑞兽”、“双螭”等,内容有趣,装饰繁缛,是元代独有的品位极高且属上层社会所特有的带饰。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玉龙带钩的艺术特征

在我免费推广的文字专栏系列下方,还有专门的鉴定方法介绍课程,如果您觉得我的文字对你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学习玉器的鉴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点击下方的链接课程,不仅有各种鉴定识别的方法,还有如何利用自己的收藏,实现以藏养藏的梦想,50堂课程,只需要转发订阅成功,还可以分享50%的培训费用,看看其他学员的好评和课程的目录,还不赶快动动手指,跟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