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双胞胎消失3天3夜躲废弃窑洞,母亲崩溃孩子漠然,怎么了?

点亮自己、照亮世界,爱的教育就是未来

最近一则#双胞胎消失3天3夜警犬锁定废弃窑洞#的新闻上了热搜。

因为厌学,陕西一对双胞胎在上学途中跑了,急的妈妈刘女士发视频痛哭寻子。

72小时之后,借助警方才在附近的窑洞中找到吃掉了三四十包干脆面的两个孩子。

在找到两个孩子后短暂的视频中,只有作为妈妈的刘女士一个人在失声痛哭,前方座位上的两个孩子却显得很沉默。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才更让人深思。

虽然视频中国说两个孩子是因为厌学所以出走的。

但家庭本应该是孩子的避风港,父母更应该是孩子的保护伞,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们宁可逃离家庭、在窑洞中待72个小时呢?

双胞胎消失3天3夜躲废弃窑洞,母亲崩溃孩子漠然,怎么了?

01 父母会通过惩罚孩子释放自己的焦虑

虽然视频中并未交代两个孩子为什么会厌学,但妈妈的崩溃和孩子的冷漠却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这至少说明,这两个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是不信任父母的,也不愿意和父母沟通的,他们宁可自己解决。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现象也很常见。我们可能宁可听信同龄人不成熟的建议,却不愿意问问父母该怎么做。

但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和父母有很大关系。

就像我们小时候,听写如果错了,大人们就会说一句,把错了的抄10遍,这还算好的。

如果我们不服不抄,一定会被加码,那就抄20遍,50遍,这种时候除了乖乖去抄,孩子什么都不敢说,因为说得越多,抄的更多。

再或者,如果因为粗心考试没考好,自己本就有点担心,一回到家还要面对父母劈头盖脸的责骂:“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好”。

或者不小心骑车摔倒受伤了,父母却说“你看看,不听我的吧,活该”。

双胞胎消失3天3夜躲废弃窑洞,母亲崩溃孩子漠然,怎么了?

虽然现在,我能够理解同为父母的焦虑,是因为担心孩子的学习所以“怒其不争”,是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忍不住说教。

但在身为孩子的当时,却很难理解父母“为孩子好”的用心。

因为,无论事实如何,孩子的感受就是孩子认为的真相。

父母总是觉得,我惩罚了,孩子为此付出了代价,我就算尽责了。

却没想过,从此孩子有想法也不愿意跟你说了,你说的越多,孩子越不干。逼急了,就像视频中的孩子,一声不吭就离家出走了。

父母常常会通过惩罚孩子,来释放自己的焦虑,觉得孩子能在惩罚中认识到错误,殊不知这样的方式深深伤害了亲子之间的关系。

视频中的母子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无从猜测,但作为父母,因为焦虑而惩罚孩子,对孩子却只有伤害。

双胞胎消失3天3夜躲废弃窑洞,母亲崩溃孩子漠然,怎么了?

02 当父母的焦虑传递给孩子时,孩子在想什么

当父母因为焦虑而惩罚孩子时,传递给孩子的到底是什么?

就像成人一样的,被人骂了,我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生气,反抗,要骂回去,绝不会在当时立马反省“我错了”,即使我们当时认了,也一定是心不服的。

所以对孩子来说也一样,如果孩子“认错”了,也一定不是因为他真的认识到了是非对错,更多是出于对惩罚的害怕。

如果学习不好,想要通过惩罚让孩子记住错误,其实并不会。孩子最终会内化的是学习时不好的感觉,一想到学习就烦。

而长期来看,孩子要么会成为“讨好者”,因为想避免“惩罚”,会为了别人而活。要么就会成为“反叛者”,特别是青春期,“你越说我越不做”。

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也已经认识到了,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解决我们和孩子问题的基础。那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要和孩子建立怎样的关系呢?

双胞胎消失3天3夜躲废弃窑洞,母亲崩溃孩子漠然,怎么了?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提出过一个观点,即家庭或者说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容器”,就是孩子制造焦虑,而父母会帮助化解孩子的焦虑。

具体说有3个维度:

在孩子把事做好时,能够得到父母的欣赏;

遇到挫败时,能够得到父母的支持;

孩子的任何感受,都能够在父母这个关系容器里自由流淌。

在这样的良性关系中,孩子内心安定,不怕错误,父母就是孩子的后盾。

与之相反,就像视频中的两个男孩,即使母亲哭的再撕心裂肺,他们也是漠视的,亲子间的感情是断的,是无法流淌的。

所以孩子有事不会和你说,你也无法及时了解孩子的状态变化,更加无法干涉孩子的任何决定,你只能干着急。

双胞胎消失3天3夜躲废弃窑洞,母亲崩溃孩子漠然,怎么了?

03 怎样才能做孩子的“情感容器”

一、善用“冷静期”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妈妈突然从老师那听说高二的儿子谈恋爱了。

在这个时候,父母当然会着急啊,马上面临高考了。但这位妈妈还是先强迫让自己冷静下来。

她首先安抚住老师,说问题她来处理,老师先不要着急。

再之后,趁着儿子心情好的时候,这位妈妈很平和的和儿子谈了一次话,内容是有关“灵魂伴侣”。

她和儿子说,“早恋这种说法其实不太对,因为人生很短暂,能够遇到对的人不容易,而遇到这个对的人的时机不分早晚。”

儿子原本在担心,却没想到听到母亲这样一番话,当然也好奇啊。这位妈妈也趁热打铁,引导孩子去思考,什么才是好的伴侣啊。

并找了一位儿子很信服的叔叔,让对方讲自己的人生故事,让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当然,这位妈妈还为儿子做了很多,成功解决了孩子的危机。

但不管做什么,前提一定是妈妈的冷静,能够理智的思考,才能智慧的去解决。

双胞胎消失3天3夜躲废弃窑洞,母亲崩溃孩子漠然,怎么了?

二、和孩子强调“错误是学习的机会”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也很不错,也没有惩罚过孩子,却会发现孩子就是很脆弱。

考试考不好,父母还没说什么,孩子自己就自责不已。怕遇到问题,更怕出错,不敢挑战。

但我们都知道,人生哪有不失败的?人总会犯错啊。

其实也要理解,学校也是个小社会,总会有比较,有比较就有自卑,自卑就会畏难害怕。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从小和孩子强调“错误是学习的机会”,陪着孩子一起去面对困难,给孩子内心的支持。

当父母能够接纳孩子的错误,孩子在面对考不好、学不会的问题时,才能更坦然的告诉你,父母也才有机会帮助孩子。

双胞胎消失3天3夜躲废弃窑洞,母亲崩溃孩子漠然,怎么了?

三、教会孩子做出弥补,承担责任

《正面管教》中曾说,重要的不是让孩子对错误付出代价,而是解决问题。

比如孩子上课捣乱,比起批评孩子,让孩子罚站,更好的方式其实是让孩子做一件对班级有意义的事,弥补自己的错误。

再比如一个在班级里不听话某科成绩却很好的孩子,老师可能会让他当课代表帮助大家学习。

当孩子被赋予了责任,其实就是让孩子在受尊重的情况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对孩子就是一种鼓励,而好的方面被肯定也会激发孩子变得更好。

当我们用正向的方法,教会孩子承担错误,孩子也就不会再困于错误而不知道怎么办了。

双胞胎消失3天3夜躲废弃窑洞,母亲崩溃孩子漠然,怎么了?

简单说,要做孩子的“情感容器”,不仅需要父母能够放下焦虑,保持冷静,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建立“错误”不可怕的勇气,最终以有尊严的方式,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中,有一句话:爱只会导致好的结果,而不会导致伤害,导致伤害的一定不是爱。

我更想说,其实父母也需要学习成长,如果我们本来对孩子是“爱”,却因为不懂得如何去爱,变成了对孩子的伤害,那才真的是可惜。

2022,做智慧父母,我们一直在路上。欢迎关注 光昭亮教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