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诗词大会》第七季第三场:激情燃烧

诸位阁友,欢迎入阁小憩!

《中国诗词大会》第七季第三场:激情燃烧

第三场,龙洋为我们带来了“燃”的话题。

第一题,来自岑参的一首诗,光看这些文字就非常燃。

《中国诗词大会》第七季第三场:激情燃烧

火山云歌送别

唐·岑参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正因为曾经亲临边塞,他的送别诗总是充满了边塞的异域风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都是明证。

而这首诗里的火山,正是大名鼎鼎的火焰山,在今天新疆吐鲁番盆地的北部,由红砂岩构成,在夏季烈日的照耀下,熠熠发光,犹如阵阵烈焰升腾。

而那“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与这火焰山遥相呼应,更令人惊愕于大自然的神奇。

另外,看这首诗的前四句,是不是有点崔颢《黄鹤楼》的味道呢?

所以,答案应该选A——“火云”是赤色云的意思。

《中国诗词大会》第七季第三场:激情燃烧

岑参继续来给我们出第二道题,出自刚才提到过的名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后,岑参导演的镜头,从全景的视角,跟随着一片飘落的雪花,慢慢转入了军旅生活中的微观视角。

雪花透过军营中的珠帘,打湿了厚重的帐幕,散发着阵阵寒意。

在这样的天气里,连狐皮做成的名贵大衣都难以保暖,连锦缎缝制的御寒被褥都显得无比单薄。

原本勇武彪悍的将军,此时却因为手已冻僵,弓已冻硬,再也难以弯弓搭箭;镇守边疆的都护们,更是无法穿上那冰冷刺骨的铠甲。

所以,这道题的答案是A——角弓就是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跟音乐没有什么关系。

《中国诗词大会》第七季第三场:激情燃烧

这是苏东坡那首著名的《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前边既然有句话叫做“寒食后”,所以答案是A:清明节。

为什么看到寒食后就说答案是清明节呢?

其实,现在的清明节,是古代上巳、寒食、清明三个节日的合并。

具体说到寒食节,是清明节前的一两天。所谓寒食,是说这一天最重要的风俗就是禁烟火,所以只能吃冷饭,寒食之名由此而来,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被烧死的介子推。

既然禁烟火,就要把原有的火全部熄灭。寒食过后,再生新的火。且将新火试新茶中的“新火”便是此意。

《中国诗词大会》第七季第三场:激情燃烧

以前看电视剧,军中的士兵们互称袍泽,表示患难与共的兄弟。

直到读过诗经,才恍然大悟袍泽之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从前两句也可以看出,修整的都是兵器。所以这里的修我甲兵,甲指铠甲,兵指兵器,答案选B:兵器。

《中国诗词大会》第七季第三场:激情燃烧

来看这道创意知识题,挺有意思的。

线索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江雪》无疑描绘的是冬季,应该是冬奥的项目吧?

线索B: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这是王维的《终南山》,应该是跟山有关。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其实就算不熟悉《终南山》,看这句中又是中峰,又是众壑,也大概能猜到比赛场地的特点了。

线索C和线索D都是苏轼的诗,已经非常形象了,答案自然是滑雪。

《中国诗词大会》第七季第三场:激情燃烧

又是猜奥运项目的一题。

线索A,说的是快。

线索B,说的是体型优美,咱们就别往相扑上联想了。

线索C说得很明白,它在水中进行。

线索D,把蝶泳和蛙泳巧妙地融进了诗句中。

答案:游泳。

《中国诗词大会》第七季第三场:激情燃烧

这两道题,我们看到了于谦的两首咏物诗——《石灰吟》和《咏煤炭》。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千万别问于谦不和郭德纲一起说相声,什么时候改写诗了。此于谦非彼于谦也。

写诗的于谦,可是明朝时的民族英雄。《明史》称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令我更加印象深刻的是,当年明月在写《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做过一个人物排行榜,他把于谦排在了第二名。评定的标准有两项:品行、才能。

于是,朱元璋也好,张居正也罢,统统排在了于谦后边。

当年明月说于谦不但才能过人,品德上也几乎无可挑剔,所谓德才兼备者,千古又有几人!

这样的于谦本应排在第一,但很遗憾,他的称呼只是“英雄”。

在于谦之后,另一位高人横空出世,英雄的称呼已经不适用于他了,人们称之为“圣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