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花朝节丨往后余生,皆为花期

花朝节丨往后余生,皆为花期

花朝节。

俗称花神节、

百花生日、花神生日。

这一天,

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

俗称“踏青”,

姑娘们剪五色彩纸

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百花或含苞或吐绽或盛开,

一片生机盎然。

花朝节丨往后余生,皆为花期

花朝,就是花的早晨,也就是花朵刚刚盛开的日子。

花朝节向来是大陆著名的传统节日,相传这天是花神的生日,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

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区很流行,节期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是二月十五。

节日期间,人们会相伴到郊外去游览和赏花,女孩们也会提前用彩纸剪好花朵的形状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花朝节丨往后余生,皆为花期

咱们中国人特别喜欢过节,但花朝节的名字,似乎并不响亮。

花朝节由来已久,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就有记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

唐朝将花朝节定于二月十五日,和正月十五、八月十五并列为三个“月半节”之一。所以民间常将花朝节与中秋节并称,有“花朝月夕”之说。

后主李煜那首著名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春花,其实也是指花朝节。因各地花信早迟有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花朝节在南北方出现了差异。

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以二月十二为花朝,还有的地方早在二月二、晚在二月二十五就过花朝节。

花朝节也成了中国传统节日里,日期最不固定的节日之一。没有特定的符号,也难怪人们会渐渐将它遗忘、冷落。

如今,许多热爱中国文化、热爱汉服的年轻人,会在花朝节这天,身着汉服,赏花游春。

人面桃花相映红,如此美景, 是视觉的盛宴,更是文化的复兴。

花朝节丨往后余生,皆为花期

花朝节以花为名,各种与花有关的习俗活动自然是少不了的。

隋唐年间,花朝节还只局限于上层雅士的小圈子里,文人骚客们聚在一起,寻一处美景,饮酒赋诗。

宋代以后,随着市井文化的发展,花朝节也逐渐由精英阶层扩散到了整个民间,许多习俗,也是这个时候形成的。

花朝节丨往后余生,皆为花期

踏春赏花

每到花朝节清早,女孩子们会绾帘出阁,游春野步,将五色纸笺悬系在花枝上,谓之“赏红”。

“春到花朝碧染丛,枝梢剪彩袅东风。”写的就是这一习俗。

唐人还有一句“朔风如有意,容易莫摧残”,道尽了护花人的怜惜。

花朝节丨往后余生,皆为花期

扑蝴蝶

繁花似锦自然引来彩蝶纷纷,赏花的同时,扑蝴蝶自然也就成了配套的活动了。

清嘉庆年间《如皋县志》记述:“十五日花朝名扑蝶会,好事者置酒园亭,或嬉游郊外。”

不由让人想到《红楼梦》中宝钗扑蝶,令人心向往之。

花朝节丨往后余生,皆为花期

祭祀花神

清朝蔡云有诗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在花朝节祭祀花神的活动。各地区自发地为花神设置神位,通过祭祀活动,祈求新的一年花开百里、风调雨顺。

花朝节丨往后余生,皆为花期

花朝美食

“食者,性也。”花朝节自然也少不了美食。这天,人们还要吃百花糕,喝百花粥,饮百花酒。

百花糕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说与武则天有关:武则天花朝日组织君臣游园大会,让宫女们采集百花,蒸作糕点,赏赐给群臣。

野外踏青的同时,挖些可以食用的野花野菜回去,一边饮酒一边作为饮食的点缀,所以花朝节在民间也有“挑菜节”的叫法。

花朝节丨往后余生,皆为花期

今朝当社日,明日是花朝

花朝节丨往后余生,皆为花期

佳节唯宜饮,东池适见招

花朝节丨往后余生,皆为花期

绿深杨柳重,红透海棠娇

花朝节丨往后余生,皆为花期

自笑鬓边雪,多年不肯消

曾无数次感怀,仅仅是大自然的一次花开,却让古人可以为她设一个生辰,难道只是出于繁殖的需要么?不尽然吧!

无论清晨醒来,夜幕睡去;还是忙碌当时,悠闲悠哉......花朵是我们一睁眼就看得到的美好,她无需令人思考,美就在那里。

寻常的日子中,我们奔波,我们劳碌,我们辛累,触目所及的花之美,却又是给这样的日子最温柔的眷顾。

今日花朝节,即便鲜有人知,但当你抬头看见那一树一树的花儿绽放时,人也会变得温柔起来,因为我们深信,“美好”,总会伴着花开而来。

天生丽质难自弃。

愿喜欢花的你我,

能闻花香,相伴四季,

一路顺遂,一生喜乐,

往后余生,皆为花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