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壮谋:一代粤剧名腔形成的幕后功臣

黄壮谋:一代粤剧名腔形成的幕后功臣
黄壮谋:一代粤剧名腔形成的幕后功臣

粤剧《山乡风云》剧照。

今年96高龄的黄壮谋,至今仍住在广东粤剧院内一栋单元楼的二居室里。这里离剧场、排练厅不过百米之遥。后辈们常来这里向“壮谋叔”请教粤剧音乐、唱腔知识。他也不吝赐教,每逢有后辈到来总是格外高兴。

从艺80年,黄壮谋历任广东粤剧院音乐设计和首席伴奏员,擅长高胡、色士、竹提琴和弹拨乐类等乐器的演奏。除了担任乐队“头架”外,他也为马师曾、红线女、陈笑风、罗品超、罗家宝、林小群等名家设计音乐唱腔,为马腔、红腔等一代名腔流派的形成推波助澜。

由黄壮谋任唱腔音乐设计的《黄飞虎反五关》《柳毅传书》《山乡风云》《沙家浜》等剧目,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淘洗,至今仍常演不衰,堪为粤剧精品。

红线女曾亲笔写下:“壮谋兄在粤剧艺术上一直支持、鼓励我。黄家父子音乐名家和我的粤剧艺术合作有着唇齿关系。”

2月的一个午后,记者来到壮谋叔的家中,听他娓娓道来近一个世纪的从艺之路。

人物名片

黄培(黄壮谋) 男,汉族,1926年11月出生。戏剧艺术家(音乐设计),从艺80年。粤剧唱腔设计大家。对粤剧大师红线女“红腔”艺术流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作用。代表作品有粤剧曲目《楼台会》中的“罗帕曲”、《春香传》中的“爱歌”、《绣襦记》中的“莲花落”等。设计唱腔《黄飞虎反五关》《春香传》《荆轲》《柳毅传书》《山乡风云》《沙家浜》等,电影《搜书院》《关汉卿》等。发表学术论文《浅谈红线女唱腔的艺术成就》《红腔拾翠》《不断攀登的新成果》《情景交融,多姿多彩》《浅谈罗品超唱腔的艺术成就》等。曾获第五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唱腔设计奖”、第七届广东省艺术节“唱腔音乐设计奖”。

初出茅庐,受粤剧名伶赏识

20世纪40年代初起,黄壮谋在20岁出头的年纪,就在剧团里出任“头架”(即高胡领奏员)。头架不仅在乐队中居于主导地位,还要为演员演唱托腔保调,使整体伴奏保持协调,为全场演出增色添辉。

因对音乐节奏有成熟的把控,又懂得配合演员演唱起伏,黄壮谋颇得业内赏识,先后在名伶白玉堂、廖侠怀、陈锦棠、靓少佳主持的剧团里任“头架”。

黄壮谋演奏的高胡,一经推弓引弦,平稳中既显细腻,又有深沉风味。因他对每一出戏、每一段唱的情感起伏转折和高潮处理都胸有成竹,且十分了解演员的艺术个性、唱腔特点,配合起来得心应手,与他长期合作的演奏员和演员无不交口称赞。

“父亲对我的谆谆教导,为我的从艺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黄壮谋回忆道,15岁时,他在父亲黄不灭的带领下习艺入行。当时戏班“不讲钱”,按人头分米,一个人能分两斤。为求生存,黄壮谋开始学粤剧音乐,以求能上场多分点口粮。

在动荡的战争年代,他跟着父亲从粤剧的传统牌子、小曲学起,在粤剧艺术里守住自己的一番天地。“当时没有谱子,本子上只写二黄、长句二黄等名称,父亲便唱一句,让我跟一句,然后再自己配乐。”

他边学习边演出,慢慢熟悉了传统粤剧音乐乐理,熟练掌握各种器乐的演奏技能,逐渐得以在剧团立足。

对于这段学习经历,他最深刻的体会是,要用功地学习和钻研,仔细地领略粤剧的魅力,最后达到“熟悉粤剧”的目的。他引用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话:“你玩音乐十年以上,也就会配器了。”粤剧也一样,“熟悉了粤剧,知道伴奏南音的椰胡幽幽凄凄,弹拨乐器则活泼欢快,再学会传统粤剧唱腔音乐里的结构、句法等技能,慢慢才可以进行唱腔音乐的设计。”

突破传统,为名家设计唱腔

1958年,广东粤剧院成立,黄壮谋除了继续担任乐队“头架”外,也开始为马师曾、红线女、罗品超、罗家宝、林小群等名家设计音乐唱腔,从此迎来创作高峰。

他所设计的唱腔音乐不拘泥于传统,追求在保留传统唱腔韵味和特色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创造,使旋律优美顺畅。

其中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对梆子、二黄等粤剧音乐基本腔调的传统过门进行变革。传统过门经过千锤百炼,已形成固定调式,要做点滴改动都很困难,但他却脚踏实地、呕心沥血地进行改革实践。

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认为粤剧梆子、二黄的拖沓过门,对人物性格思想感情的深入刻画极为束缚。于是他便根据剧情和人物刻画的需要,创造了与之相吻合的新过门。

“望群山/接青天/层峰险峻,群山下/天昏暗/烟雾纵横……”《山乡风云》中,黄壮谋为女主角刘琴设计了这段快节奏的出场曲,一开场就将观众带入了战争年代的紧张氛围。该剧首演于1965年,被誉为粤剧现代戏里程碑,也是红线女的代表作之一。剧中的音乐唱段,既适应了现代戏的风格、节奏,好听的同时又不失传统韵味,给戏迷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讲到起兴时,他拍着大腿打起节拍,随口就哼起了《山乡风云》里的曲目。如今,“刘琴抒怀”“访贫问苦”等片段,可谓历演不衰,仍是粤曲爱好者的歌单常客。

业内认为,《山乡风云》不仅为戏曲如何演好现代戏打了样,对于传统梆黄唱腔如何革新适应时代,也起到了开创性的实践意义。

构思新颖的唱腔音乐,再经名家演绎,逐渐形成了一代名腔流派。除了《山乡风云》之外,黄壮谋为红线女设计的《沙家浜》之“定能战胜顽敌渡难关”等唱段,同样是“红腔”的经典之作。无怪乎女姐称,黄氏一家与其艺术合作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谈及与女姐的合作,黄壮谋坦言:“我们经常一起探讨,这是共同切磋的成果。梆黄讲求跟随人物情感、特点来运腔润调,女姐唱出来就很有味道,她自己再创作,又丰富了音乐性。换了别人可能就没有这种韵味,这就是粤剧的奥妙之处。”

永不言休,九旬高龄仍有新作

黄壮谋一生钟情粤剧音乐艺术,一路孜孜追求、守正创新。

“粤剧包容性很强,过去连舞曲都用来填词唱。”这也激发他博采众长,对其他艺术形式进行借鉴,从现实生活中吸收创作营养。

创作《山乡风云》中的刘琴、《沙家浜》中阿庆嫂的音乐形象时,他曾借鉴京剧、沪剧等剧种的音乐元素,将之融汇于粤剧的梆、黄板腔之中。在创作《风雪卑田院》的“莲花落”一曲时,他从在茶楼卖唱的盲艺人唱出的凄楚小调、街头小贩沿街叫卖的痛苦无奈的吆喝声中,得到创作灵感。

如今虽已退休多年,他仍心系粤剧音乐事业,不时有新作推出,并不遗余力提携后辈。

“多年在剧院工作,艺术生产搞得好不好,自己也有一份责任。”对于广东粤剧院的作品,他总是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所以总不言休。近年来,广东粤剧院编演的《惊世缘》《啼笑历劫缘》等新戏,都邀请他参加唱腔设计。他也任劳任怨,反复修改,并不计报酬,敬业的态度让后辈十分敬佩。

2018年10月,广东粤剧院设立“黄壮谋粤剧工作室”,开设讲座等活动,由黄壮谋向青年分享从艺心得。经典剧目《山乡风云》和《牡丹亭》重排时,他也亲自到场指导。

2019年,他带着青年音乐员梁妙翠,一起为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院联合出品的现代粤剧《谯国夫人》做唱腔设计。这个“以老带新”的创作组合令该剧的唱腔既有浓郁的传统粤味,又有新意。

黄壮谋不喜欢徒弟称呼他为“老师”:“我都让他们别这样叫,叫壮谋叔,亲切。”

对于“壮谋叔”,梁妙翠最佩服的是他的工作精神。她说:“连黄老先生都勇于创新,我们为什么不能多做尝试?粤剧要让观众接受和喜欢,创作者应打好基本功,同时贴近生活,体验新元素,既创新又注重扎根传统。”

而这也是黄老想传达给下一代的创作精神。他说:“粤剧姓粤,要有‘粤味’,需要注重传承。但同时,创作也要符合故事情节、人物个性,一定要紧跟当下,具有时代特色。”

●南方日报记者 徐子茗 周倩欣 实习生 何蕊诗

继续阅读